向帝王学管理
2009-06-15唐立波唐琳
唐立波 唐 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打开历史的长卷,我们会发现:封建王朝就是一部中国特色管理史。其中,在众多的皇帝中,就有我们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管理人才。
董事会:秦始皇、隋炀帝、雍正
董事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掌握企业的生死与未来。而在董事会的各种决议中,经常会出现针对战略改变的争论。
三人皆破旧立新,为后来的盛世奠定了基础:由于秦始皇进行统一内部管理,才有了汉朝的“文景之治”;由于雍正善于理财,才使满清一度国库充盈;由于隋炀帝的商业治理,才有了商业繁荣的“贞观之治”。在这三人中,秦始皇适合管理人,雍正适合管钱,隋炀帝适合做董事长。
秦始皇是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他大胆地进行了组织机构改革,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督职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实行了“郡县制”,以此排除地方专政,实现统一管理。另外,他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这些都体现了秦始皇作为高层领导的独特管理才能。
雍正皇帝在理财和内部管理上具有独到之处。他把传统的税收制度改为“摊丁入亩”。改按人头收税为按土地收税。他还采用了“地丁银”,把实物地租变为货币地租,这个改革一直沿用到今天。另外,雍正还设立军机处,相当于皇帝的顾问和秘书机构,报送的奏章先由军机处审核一遍,一般常规事务可以代为处理,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再报皇上。这样,皇上可以有很多时间处理国家大事,这充分体现了泰罗的“例外管理原则”。
隋炀帝最具商业眼光的是他下大力气开凿京杭大运河。弊在当时,功在千秋。运河加强了南北军事、交通、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古代货物的运输3/4靠运河来完成。除此以外,隋炀帝十分重视教育,积极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设立了科举制,采用考试形式来选拔人才,第一次接受外国留学生。这些都是战略性举措。
总经理:汉高祖刘邦
刘邦出身卑微,何以能成一代名主?原因在于刘邦具备做总经理的才能。总经理需要做好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要完成董事会指定的目标,即需要做哪些事;二是这些事应找谁去做,即做什么和谁去做。刘邦构建起属于自己强大战斗力的团队,并能做到会选人、会用人、在组织需要的每一个领域,都能招聘到专家。带兵打仗如韩信,出谋划策如张良,治理国家如萧何。总经理就是要像刘邦一样善于“识将”,而不是每天都要冲杀一线。
人力资源部:唐太宗、宋太祖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是:把需要的人在第一时间招聘到,不需要的人在第一时间辞退。因此,这既要讲究科学,也要讲究艺术。
以人为本是唐太宗用人思想的基础,他树立战略人才观,创造宽松的用人环境,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待之以诚,遇之以礼,以德服人,下属敢于直言。因此,他能够随时掌握全面而准确的信息。这样,他就可以发现合适的人才,也能及时发现身边不适合的人。最典型的就是,他把魏征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经常对照修正自己。
企业招人难,辞人更难。做不好还会得不偿失。宋太祖就善于辞人,他和开国大将都是当年柴荣手下的大将,地位相差不大,陈桥兵变皇袍加身后,以前兄弟都成为自己的手下,这样往往难以控制,怎样辞掉这些人呢?宋太祖采取了温柔政策“杯酒释兵权”,获得了成功。
市场部:成吉思汗、曹操
过去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将来是“鲨鱼吃鲨鱼”。信息化时代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最重要的是能够赢得“第一时间”。在这方面,可以向成吉思汗和曹操学习。
成吉思汗是速度的代表,能快速掌握信息,善用闪电战,在对手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就已经冲了过去,获取了胜利。但成吉思汗只会往前冲,不善守护。因此,如果让他来管理市场,就需要一个副手,以补充他的不足。其实,曹操比较适合做这样的工作。曹操善于管理已经占领的“地盘”和从对手那里“挖墙脚”,他用计把徐庶拿进曹营,用尽一切办法想把关羽拉过来。曹操的这种理念和精神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