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领导:一个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

2009-06-15陈国民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领导改革

陈国民

随着课程改革和课程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原来隐藏在课程背后的各种深层次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对课程领导的研究也从课程管理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新兴领域。课程领导对中小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课程领导进行研究已成为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一、走向课程领导:新课改的要求与使命

课程领导的研究在国外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焦点集中在相关人员对课程领导者的角色、角色知觉与行政责任等方面的研究。国内现在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不过“整体而言,有关课程领导事实上仍在起步阶段”。对于课程领导的重要性,国外学者主要有以下观点:

里德(Reid)认为,课程是一种追求,除了一方面以类推的方法协助我们了解问题的所在以及解决策略之外,另一方面更是属于一种追求的历程,而这种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热情的奉献与投入,这种热情与投入需要适当的指引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因此课程需要领导。

豪(Hall)强调,发挥强而有力的领导,是决定课程领导成效的重要关键。

威斯雷(Wasley)指出,来自行政的支援和协调配合,是实施有效课程领导的重要影响因素。采取主动积极的引导,是保证有效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阿兰·A·格拉索恩(AllanA,Glatthorn)指出:“如果我们要让学生能精熟某项高品质的课程,那么,就必须在各个层次和全部的过程当中扮演积极的领导角色。”

安诸斯(Andrews)和史密斯(smith)认为,扮演积极强势的课程领导者,应以课程与教学为最优先地位,有效运用资源以达成学校目标。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的关心,创造出高期望的学校气氛;持续追踪学生的学业状况,并提供教职员或其他团体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有效运用教材及时问等各项资源,以达成学校的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实施课程领导实为关键。实施课程领导有利于提升课程品质,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也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业进展、学习情况与提升学校效能的必要条件。因而,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整合学校政策、环境、人员等各项资源,实施课程领导,以有效推动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

二、课程领导的涵义

课程领导一词最早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A.HarryPassow教授1952年完成的《Group Centered Curriculum Leadership》博士论文中。在我国最早使用课程领导概念的当推西北师范大学的吕国光、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以及西北师范大学的杨明光,这三位分别在《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8期)、《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2期)和《河南教育》(2002年第11期)上发表了篇名包含“课程领导”一词的论文。关于课程领导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许多定义,有一定代表意义和影响力的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1功能论

托马斯·J·萨乔万尼(ThomasJ.Ser-giovanni)把课程领导定义为:为学校成员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资源,充实教师的课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优质学校教育方案,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观摩,促使学校形成合作与不断改进的文化,最后把学校发展成为课程社群,达成卓越教育的目标。

埃维(S.B.Eravy)和罗奇(C.S.Roach)认为,课程领导的定义是结合学校课程与教学,注重学生的改进,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2角色论

克鲁格(S.E.Krug)指出,课程领导包括五个元素:订立愿景、管理课程及教学、监督教学、监控学生进度、提高教与学的气氛。

黄显华认为,课程领导可能遵循两个路径,即对课程开发技术的领导和对课程文化的领导。主要是以转变学校原有的一些陈旧的基本假定,形成新的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改组与改造学校组织,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课程开发的质量。㈣

3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的区别论

钟启泉指出,课程管理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监控、监管,学校接受上级行政部门的指令之后才开始围绕学校的课程展开活动和运作,学校的动力来自于上级和外部。而课程领导则从学校经营或是领导的功能出发,强调诉诸学校自身的创意和创造力,自律、自主地驱动组织本身运行,把日常的课程实践活动作为自身的东西加以自主、创造性地实施。

4活动或行为论

高博诠认为,课程领导是一种存在于学校组织中的与师生间相互作用的活动。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学校组织团体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增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并且通过课程设计、课程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一系列过程来有效地达成课程既定的目标。㈣

综上所述,课程领导应该是一个多层级的动态运行系统,它最终指向学校课程质量的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和学习品质的改善以及教师专业的成熟。

三、课程领导研究的困惑与反思

课程领导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发端于美国后,西方对它的研究已十分广泛而深入,并成为各国研究课程改革问题的一个亮点。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就需要我们去考察国外的研究成果,基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开展课程领导研究,对课程领导予以本土化,提出新课程改革中课程领导的新理念。课程领导毕竟是对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挑战,是对我们实际进行中的课程管理的超越,势必会产生各种冲突,如传统势力的阻挠,隐藏在课程领导背后的文化冲突等,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实际推进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是课程领导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移值、转化或再造课程领导理论固然重要,但对于我国基础教育实际,运用它的实践课程领导理念在现时期更显紧迫,如何使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理论服务于实践,我们可以尝试构建课程领导模式,连结理论与实践。

二是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的关系。课程领导是应对现代意义上的课程管理而兴起的,与课程管理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在解释、实践课程领导时必须十分清楚两者的关系,是“课程领导取代课程管理”,还是“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或“课程领导扬弃课程管理”,要有弭确的选择。

三是课程改革与课程领导的关系。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下放部分课程权力,为研究和实施课程领导提供了可能。当前新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学者充满自信地引进课程领导理念,希望大破这种僵局,给学校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然而,课程领导的研究能否真正促动课程改革的新进展,课程领导与课陧改革之间是否存在互动的关系,还需我们进一步关注。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对课程管理作了“革命性”的调整,如果缺乏有效的课程领导,国家、地方、学校各霸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课程管制权限,就难免形成这样一种格局:国家制定课程标准,组织全国性水平测试:地方沿袭过去的传统,制定和执行与课标相关的一些政策,对课程实施一定的管制;各个学校运用其权限制定学校本位的课程,以期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如此进行课程管理权限的“冷战”,必然会对课程的运作造成障碍,进而削弱课程的功能。如何协调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立场,让各方力量在践行各自职责的基础上,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便成为各级课程领导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相信:课程领导的研究成果将成为这次新课改最亮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领导改革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改革创新(二)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