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安全稳定工作策略

2009-06-15郑露玉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陷阱就业指导毕业生

郑露玉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致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悄然来临。自高校扩招以来。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就业难”更是目前困扰大学生的沉重话题,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是关系高等教育培养人才顺利安全就业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当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安全着手,分析大学生就业安全稳定的现状和原因,并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全形势现状和原因

1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

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称,2009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1万。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2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大地震灾害、严重洪涝灾害影响,造成大批企业停产,出现大批失业人员,对全国就业局势带来影响;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和完成今年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职工安置挤占就业岗位,加剧了对有限蛋糕的切分。据原劳动保障部统计,近年来每年在城镇要求就业的,包括当年新增的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就业的大约在2400万人。但是,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再加上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大约有800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在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今后几年解决高校毕业生总量、消化增量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社会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3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结构性矛盾突出体现为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即大量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竞争数量和增量有限的就业岗位。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导致“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状况十分明显。从高等教育内部看,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社会需要、不同学历层次就业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科专业的就业需求冷热不均、有些地区和高校仍然对扩招有较大冲动等矛盾。

4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首先,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办法不多,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特别是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其次,供需信息不对称,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第三,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预期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5高校毕业生就业陷阱多

由于相关各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深,作用发挥不够,以致不依法用人、违法招聘等为大学生就业设置各种陷阱的现象屡屡出现。如招聘陷阱、中介陷阱、协议陷阱、试用期陷阱、培训陷阱、保证金押金陷阱、安全陷阱等等。当前大学生就业陷阱主要表现出四个典型的特征:欺骗性、诱惑性、隐蔽性、违法性。

6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当外界环境发生了不利的改变,而心理行为不能随之相应地进行调整,那么个体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将被打破,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诸如:冷漠、浮躁、焦虑、从众、依赖、妒嫉、自负、自卑等负性心理Ⅲ。正如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哈内所说:“许多心理变态是由于对环境的不良适应而引起的。”在就业阶段,大学生离开校园步人职场,不仅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而且要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难”的窘境,大学生们将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身心疲惫而导致心理失衡。

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稳定的途径和对策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新的转型期,从注重体制和机制建设应转变为注重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服务是高校下一个阶段工作的中心任务。有关各方应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来对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确保就业安全与稳定

全面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是高校今后工作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尤其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切实落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教学科研,增强对就业工作的理性思考。要通过各种形式对毕业生开展贯穿全程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服务。当前要着重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着力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和“一对一”的重点推荐和重点服务,把对毕业生的政策指导和就业服务做实做细。针对招聘活动安全薄弱环节,以及离校前后敏感时期,高校要制订好具体的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就业安全教育,及时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并防范传销和就业陷阱,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2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努力开拓毕业生就业新空间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2009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工作和重要任务。高校要精心实施好积极配合组织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组织等部门组织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国家项目,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各类地方基层就业项目。高校要为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落实好涉及教育系统的每一项优惠政策,形成积极的政策导向。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针对这部分毕业生的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高校要广泛开展动员、宣传和组织工作,把国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信息及时传递给毕业生,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建设。要持续地关心、支持这些毕业生在基层的成长成才。认真总结基层项目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同时,面对当前金融风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高校可以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重组知识。以避开就业的低谷,为将来就业市场的回暖做好准备。

3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服务,通过丰富网络招聘活动,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努力使网络招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已开发启动了“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立体化平台”,集信息咨询、指导培训、网络招聘等九大功能为一体,整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资源的

优势,采用网上和网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毕业生开展丰富、快捷的就业服务。高校要按照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的要求,积极参与平台举行的各类网络招聘活动,及时组织学生参加。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丰富和完善就业网的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网上招聘活动,努力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就业信息网的枢纽和桥梁作用,加大对网络建设的软硬件投入,充分挖掘和开发就业网的丰富功能,积极开展资源共享,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多种服务。高校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举全校之力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市场。

4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2008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l%,而在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能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国家大力提倡并积极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各地要切实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借鉴辽宁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本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高等学校要始终把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加强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训和实习实践活动,通过讲座、演讲、树立创业典型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5继续做好灾区毕业生和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整体部署,按照“优先安排、重点推荐、保障上岗”的原则,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灾区毕业生顺利就业。继续开展对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未就业灾区毕业生的对口帮扶工作。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要继续深入细致地做好“双困”毕业生的帮扶工作。高校要对“双困”毕业生进行重点指导服务和重点培训推荐,并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大学生要确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开就业渠道。创新机制手段,努力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陷阱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陷阱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陷阱2
陷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