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2009-06-15卢志同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大学生

卢志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就业岗位明显减少,这必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作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群体之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群体中由于受性别歧视等方面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存在更多的问题,如何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的要求出发,以人为本的指导就业工作,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和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一、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其性别特征更引人关注。所谓的“女大学就业难”,不是说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指与同班或同届的男生相比,女生找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工作单位相对较差;在同一个职位的竞争上,用人单位往往愿要差一点的男生而不愿意要优秀的女生。

据统计,在相同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7%。女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绝对的。在一些行业,如医护工作者、财务审计人员、银行职员、市场公关人员、文秘人员,女大学生的就业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从整体情况上来看,大多数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就用人单位而言,虽然没有明确标注限招男生,但很多企业暗中排斥女生,常以岗位特殊、出差频繁等为由给女大学生设置更高的门槛;就高校而言,多数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就女大学生自身而言,就业竞争力不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显得茫然无措,缺乏信心,还有一些女大学生则滋生自卑心理,消极退避,自暴自弃。

二、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方面

(1)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从一定程度上讲,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结果,是就业竞争机制建立时间不长,长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毕业生不完全适应造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在加强市场调节的同时,政府行政调控职能也在逐渐弱化,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鼓励学校推荐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用人单位与就业主体双向选择等,由于现有就业政策和法规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也就造成存在着性别歧视、行业限制等诸多问题。另外,大学生就业体制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不全,对于排斥女大学生的做法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劳动人事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与男生相比带有滞后性,也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

(2)大学生就业渠道不够畅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与此相伴的是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渠道出现明显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就业的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减弱,像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改制改革,直接影响了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尤其是女大学生,而新的就业渠道尚不健全,像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和部分农村发展潜力很大,但是由于在人事、户籍、保险等配套措施上尚不完善,导致很多毕业生都不愿意到这些行业就业;二是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加。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女大学生就业具有群体性和时效性特征,因此造成了女大学生结构性的就业难现象。

(3)部分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存在性别歧视。受传统性别差异思想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女性生理方面的原因,的确难以胜任一些高危工作,而部分用人单位则借此机会过分夸大女性缺点,限制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中多数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女大学生正值婚育年龄,需要用人单位为其婚假、产假等支付一定的成本,这也是用人单位不愿接受女生的原因之一。

2个体方面

(1)女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就业体制下,部分女大学生在大学里过于看重学习成绩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导致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知识面比较窄,人文知识欠缺,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这是制约女大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女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不合理。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主要体现在对工作地点、工作待遇、福利条件等方面要求过高。高校扩招下的女大学生仍旧摆脱不了“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片面抬高自身价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到基层工作。一旦达不到就业目的,就十分失望,心理落差较大,难以接受现实,不愿意屈就一些不符合自己理想的工作,导致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3)女大学生择业观存在误区。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使其举棋不定,患得患失,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结果,有可能都不太满意,最后陷入就业难的结局。

三、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建议

1加快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步伐,健全就业政策与法规体系

现阶段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实际的就业法规,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保障女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一是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有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女性就业监督机构,依法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女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案件,为女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二是对于可接收女大学生工作而拒不接收的用人单位,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逐步消除社会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建立起公平、公正、合理的就业机制。

2进一步理顺大学生就业渠道,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社会保障

一方面国家要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配套制度改革,淡化户籍、人事制度中的性别歧视性做法,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二是相关部门要逐步清除新就业渠道的就业障碍,强化其吸引力,同时要完善传统就业渠道的人事制度,逐步实现就业岗位市场化,对其中的女性工作岗位要完全公开,竞争上岗;三是高校就业部门在稳固传统就业渠道的同时,要积极走出去,拓展新的就业渠道,尤其是适合女大学生的社会就业岗位,帮助女大学生拓展就业市场。

3逐步消除用人单位的性别差异观念

一方面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不仅要有社会舆论的呼吁和监督,也要靠妇联等组织的维权,同时更需要有政府部门参与其中,通过政策法规引导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尽快消除在招聘过程中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从而真正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自身也要加强认识,合理安排男女比例,不仅有利于形成进取、竞争而又稳定团结的工作气氛,而且在工作过程中,优势互补,有利于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只要用人单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开放的、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现代女性,合理利用其优势,尤其是女大学毕业生,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和支持力度

一方面女大学生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弱点,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等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同时要多了解社会就业形势,调整好就业心态,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主动就业意识,降低就业期望值,主动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就业;另一方面高校要做好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首先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帮助女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女大学生在就业技巧、就业心态、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强化指导和培养,增强就业能力;其次高校还要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力度,建立人才库,加大对女大学生的推荐工作,组织专场供需见面会,拓宽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选拔的范围,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