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挥前移 制度保障 提升就业竞争力

2009-06-15沈小静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沈小静 魏 巍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连年增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之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岗位需求减少。面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2009年,北京物资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起点前移,终点无限”,搭建“课堂+基地+活动+网络”的就业指导平台,启动学生“德育·素质档案”,强化责任落实,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广大毕业生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北京物资学院就业工作紧紧围绕“提升就业竞争力”这一核心目标,工作链条不断延伸,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形成了“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党政“一把手”指挥前移,引领就业工作有序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校级领导小组,“一把手”任组长统筹协调,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具体抓落实。各院(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总支书记或系主任任组长,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所有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学校党委会暨校长办公会多次听取就业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带队,深入院(系)一线专题调研就业工作,研究分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形势和任务,部署下一阶段就业工作。校领导为了以需求为导向,立足特色专业,加强学生实习实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亲自带队跑市场、建基地,广开就业渠道,了解用人需求,主动感知市场变化。在就业工作经费上,学校给予大力支持,当年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均超过毕业生在校期间学费的1%。此外,从2008年开始,学校根据院(系)就业工作考评结果划拨下一年度院(系)年度就业工作经费,支持院(系)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实到位,对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入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搭建“课堂+基地+活动+网络”就业指导平台,打造就业竞争力

1.“起点前移,终点无限”,分层次、分重点、分阶段加强就业指导

学校坚持就业工作“起点前移,终点无限”,从新生入学起就进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而学生毕业后仍与其保持联系,同时给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学校一方面依托学科优势,在劳动人事系建立课程组,制定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作为公共必修课,从2008级学生开始试行;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以专业队伍作支撑,以系统辅导为途径,分层次、分重点、分阶段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了解每名学生的就业进展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按年级制定适应与定位、学习与准备、行动与实践、评估与检验4个阶段的生涯规划与辅导方案,针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讲座,针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就业心理等系列讲座。通过专业课程和理论教学、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心理测评和就业测评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正确认识、了解自己,培养正确的成才意识,明确成才方向,针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能力倾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生通过实习实践不仅可以增强实际动手能力,获取宝贵的工作经验,而且可以尽早接触企业,找出差距,从而修正今后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积极推进以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拓展实践基地,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在一些较大规模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固的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基地,与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密切合作联系,建立起一个以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为示范、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就业基地网络,为毕业生有效择业和充分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例如,物流学院立足物流特色,开展“百家企业行”活动;会计系先后与用友软件等企业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参观、实习,增进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全面了解,提升了双向选择的针对性和成功率。更重要的是,基地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进一步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针对就业开展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各院(系),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一系列生动有效、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活动,如劳动人事系模拟招聘月系列活动,通过讲座、指导制作简历、招聘初试和模拟面试、小型招聘会等,让学生在实践演习中经受锻炼,积累应聘经验,做好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准备,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运用方面提供了实践平台。作为在高校中尝试的一种就业指导方式,模拟招聘月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尤其可以使就业指导工作“前移”,促使低年级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这是在新形势下加强非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有益尝试。

4.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主渠道建设

学校先后开通“大学生在线职业规划测评系统”和“毕业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系统”,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实现了就业指导工作在方法上和手段上的创新和转变。

学校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了“三大”特色信息平台:一是开展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就业测评服务,学生可以随时上网键入自己的学号进行测评,实现了就业测评的唯一性、安全性;二是开通网上就业短信群发服务功能,毕业生只要将其手机号码在学校信息管理中心登记入库,就能及时得到最新的需求信息;三是研究生部利用网络等载体进行奥运实习生就业推介:制作40分钟左右的视频推介资料,包括总体说明和每名实习生的视频展示,将光盘寄发用人单位,同时在相关就业求职网上展示。

三、建立“德育·素质档案”,提升就业竞争软实力

大学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从毕业证和学位证得到体现,但其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让用人单位在短时间里难以考察。2008年初,学校启动学生“德育·素质档案”,以纪实的方式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表现、社会活动等内容,供用人单位参考。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参加各种教育、文化等活动的表现,参与社会实践的经历,各种志愿服务经历,担任学生干部的履历,各种表彰记录等。对于学生的综合表现,不采用任何评价性语言,而是以写实的手法如实记录,用人单位可以从中考察毕业生。在近期对于用人单位开展的调查中,86.96%的用人单位对此举表示支持;在接收了我校学生求职信息的用人单位中,60.87%的人力资源部门查阅过“德育·素质档案”,其中91.31%的单位认为对录用员工“有一定参考作用”或“很有参考价值”,认为学校提供的素材“比较真实,对于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此外,通过详实记载大学四年德育履历,引导学生逐渐由他律变成自律,积极参与各种素质教育活动、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制度保障

为适应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通过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提高就业工作管理和指导服务水平,引导就业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2007年12月学校出台了《就业工作考评办法》,对各院(系)就业工作的领导重视程度、就业管理、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市场开拓、工作绩效及特色等方面进行考评。考评指标不仅涉及就业率,而且更关注签约率的增长、经济困难生的就业、面向农村和西部的就业、自主创业等方面。从2008年开始,学校根据院(系)就业工作考评结果,拉开档次划拨下一年度院(系)就业工作经费。■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沈小静系该校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王 成]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