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点《船山全书》文句的再讨论

2009-06-15胡渐逵

船山学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质疑

摘要:文章对本刊《关于标点(船山全书)文句的讨论》一文提出质疑,认为该文存在破句之误且有释词之讹的硬伤。

关键词:王船山;破句;误释;质疑

中图分类号:B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2-0027-02

前不久,有一位朋友电话告我,杨坚先生在《船山学刊》2008年第4期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关于标点(船山全书)文句的讨论——对胡渐逵(十年方悟一读讹)一文的质疑》,我方知此事。于是我找来该刊,拜读该文。虽然此前已有一位好心的朋友言简意赅地告诉我,拙文《十年方悟一读讹》中,船山“非荣公带索之日也”这句话应施句号,不应施问号,但杨文匡我之误,我仍然应该感谢。然而拜读杨文。我亦有质疑,今不揣谫陋。撰写此文。谨与杨氏讨论。

其一,船山《诗广传·论柏舟》中的“终风风之,瞪阴阴之,絺豁之凄其。非荣公带索之日也”这几句话,王孝鱼先生点校的中华本,其断句错成“《终风》风之曀阴,阴之絺豁之凄其,非荣公带索之日也”。对此,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妥,因此写了一条存疑的校注:“按:‘阴之二字疑当作‘《绿衣》。《绿衣》末章:‘缔兮豁兮,凄其以风。此旬正与上句言《终风》者相偶,以言庄姜所遇之时,故下云‘荣公带索之日。但《周校》亦作‘阴之,不敢径改,姑存备参”。孝鱼先生对此是非常谨慎的。他的断句其所以错了,是因为此处的“终风”并非《诗经》篇名。《毛诗》谓“终日风为终风”(实则《终风》首句“终风且暴”,原意应为既刮风又强大),故船山作终日之风用之。由于《终风》末章有“曀瞌其阴”一语,故王氏将句误断成“《终风》风之噎阴”;又由于《诗·绿衣》束章有“缔兮豁兮,凄其以风”二句,于是王氏又在“《终风》风之噎阴”之下求与之相对的偶句,从而误疑下旬的“阴之”二字当作《绿衣》。由此可知,王氏此处的断句之误是极其明显的。然而杨氏对此却说:“这样,‘《终风》、‘《绿衣》两句相偶,而且全句未离经文另添一字,仍然表达了船山原意(逵按:王氏连船山的原文都改了,难道“仍原表达了船山原意”么?)。他的‘疑是有道理的。他的据其‘所疑而标点之旬是可以成立的”。既然如此。那么船山。终风风之”这段话,其“阴之”二字岂不误了么?杨氏现在正在修订并将收入《湖湘文库》的《船山全书》,船山此处的“阴之”二字岂不要改成“《绿衣》”么?船山的这段话,岂不要按王孝鱼先生所断的破句去标点么?若依杨氏所说,那么王孝鱼先生此处对船山文句的断句又何误之有呢?杨氏如此不知王氏破句之误的辩解。“其思维逻辑与论据”。真是匪夷所思!

不仅如此,扬文还“脱离了主题”而“枝蔓”,“用较多篇幅”一再介绍“王孝鱼是什么人”虽然如杨氏所说,王先生是“普及船山学术的一大功臣”,但学术问题应该是则是。非则非,唯求真理而已。前贤说得好,“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既然这样,那么。指出大功臣之误又有何不可?

其二,杨氏“还用较多篇幅论及”带索“本是一个中性词语,但由于和荣启期联系在了一起,后人使用它时往往也赋予乐的意味”。其所举之例是:“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陶潜)此外还举了“不提荣启期而只用‘带索来表示‘乐的意味”的诗:“穷欢极乐,带索披裘。”(谢惠连)“六时自捶磐,一饮常带索。”(王维)如果说杨氏以上所引谢诗,因上句有“穷欢极乐”一语,故其“带索披裘”,以示用荣启期之典而隐含乐意,尚可知之。那么,其所引王诗,乐意就无从得知了。杨氏注曰:所引王诗,乃“《咏燕子龛禅师》(逵按:诗题当作《燕子龛禅师咏》)……两旬表示禅师佛事之勤与闲适之乐”。然而,余生也鲁,三复王诗杨注,却怎么也找不出诗中“带索”之“乐意”,只得自叹真是太不懂昧了。莫奈何只得求助于《汉语大辞典》,其中部释“带索”曰:“以绳索为衣带。形容贫寒清苦”。这才弄清,王诗中所用的“带索”并无乐意。继而我又查中华书局出版的陈铁民先生的《王维集校注》,陈云:“一饮:指每天只饮食一次(逵按:杨氏以为“一饮”之“饮”指饮酒而有乐意)……带索:用绳索作束衣的带子……此句写禅师修习佛教苦行”。既然是“苦行”。其“带索”又何乐之有?“带索”在古诗文中表清贫而不含“乐”意之例甚多。如唐代白居易《北窗三友》诗:“或乏担石(一担粮)储,或穿带索衣。”“担石”、“带索”言其缺食少衣之贫,即是其例。又如清代黄宗羲《子刘子行状》:“试将茹荼带索,以毕馀生。”“茹荼”言苦,“带索”盲贫,又是其例。再者,“带索”这个形容贫寒清苦的中性词语“和荣启期联系在了一起”,其所以有“乐”的意味。并不是“后人在使用它时”“赋予它”的,而是因为荣启期对孔子说:“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列子,天瑞》第七章)荣启期因安贫而自得之乐,岂是后人赋予的么?他这种自宽自解,安贫自乐的心态,颇有点阿Q精神胜利法的味道。对此,孔子是理解他的,故赞曰:“善乎!能自宽者也”。自宽故能自乐,其乐何须后人赋予!

其三,杨文说我将“荣公带索”的“带索”释为“系绳索”错了。那么杨氏又是怎样纠我之错的呢?请看!他说:“至于‘带索的意思:带是‘围绕;索的初义是‘草有茎叶可作绳索(见《说文》)。把索泛指一切绳索是后来的事。荣公‘鹿裘带索,不过是披着鹿皮而外扎一根草绳而已”。我释“带索”为“系绳索”错了么?没有错。为什么?请看辞书是怎么说的吧!《汉语大字典》“带”字第四义项说:带:“束,捆缚。《广雅·释诂三》:‘带,束也。《新序·杂事五》:‘昔者,楚邱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系绳索不就是束绳索么?当然,这个系字因音随义转而应读ji,杨氏或许误读作xi吧!不然,他为什么说我将“带”释作“系”错了,而非要释作“扎”不可呢?至于杨氏说我将“带索”的“索”释作绳索错了,并引‘说文》为证,要释作“草绳”才对。我不知杨氏从何处得知我说的“绳索”不是用草编织的。若依杨氏之见,则《汉语大词典》将“带索”释作“以绳索为衣带”也错了。为什么?因为它将“带索”的“索”释作“绳索”,没释作“草绳”啊!

其四,更有甚者,杨文还有值得一论的硬伤。硬伤何在?硬伤即上文所引杨文释荣公“鹿裘带索”的“鹿裘”为“披着鹿皮”。荣公“鹿裘带索”的“鹿裘”是“披着鹿皮”么?不是的,是什么呢?其鹿裘即粗糙的皮衣。也就是说,其鹿裘的鹿不是指鹿这种动物,而是粗糙的意思。船山《诗广传·论柏舟》“非荣公带索之日”一语,其典出自《列子·天瑞》:“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杨伯峻先生《列子集释》引清代沈涛《铜熨斗斋随笔》八《鹿有麤义》(逵注:麤同粗)曰:“鹿裘乃裘之粗者。非以鹿为裘也”。因此,荣启期“鹿裘带索”一语,杨伯峻先生《白话列子》(岳麓书社1990年4月出版)译作“穿着粗糙皮裘,系着绳索”。此鹿裘即粗糙的皮衣。不是鹿皮,这本是文史普

通常识。杨氏却望文生义地误释为“鹿皮”。以鹿裘这种粗糙的皮衣表贫穷。古籍还有其例。如《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七曰:“晏子相(齐)景公,布衣鹿裘以朝。公曰:‘夫子之家若此之其贫也,是奚衣之恶也?”其“鹿裘”一词,江灏译的《白话晏子春秋》(岳麓书社1994年2月出版)译作“粗质的皮毛衣服”,即是其例。而以“鹿”表粗义的词语,在古籍中则不乏其例。如鹿粝指粗食。鹿布指粗布,鹿菲指粗糙的鞋子,均是其例。然则“鹿裘”之“鹿”何以有“粗”义?这是因为其“鹿即麤字之省”(见《昌氏春秋·贵生》“鹿布之衣”许维通集释引清洪颐煊《读书丛录》)。因“鹿即麤字之省”,故岳麓书社1993年9月出版由徐子宏、金忠林译的《白话吕氏春秋》,将“鹿布之衣”译作“穿着粗布衣”。杨氏因不知“鹿即矗字之省”,故点校岳麓书社1989年3月出版的《吕氏春秋》时,将“鹿布之衣”的“鹿”作错字而误改为“粗”(见该书9页末行、10页第1行)。正因为“鹿”有粗义,故汉代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鹿菲草芰”,《初学记》卷二六引作“盆扉草履”,“麄”同粗。然则麤何以有粗义?《说文·麤部》云:“矗,行超远也。从三鹿”。段注云:“鹿善惊跃,故从三鹿。引伸之为卤莽之称。《篇》、《韵》云:‘不精也,大也,疏也。皆今义”。又云:“三鹿齐跳,行超远之意”。所谓“行超远”,就是说鹿行走时跳得很远(《说文,走部》:“超,跳也”)。群鹿(清汪中《述学·释三九》云:“之三,以见其多”)受惊逃命,跑得更快,跳得更远。正因为这样,故麤引申而有粗义。

此外,杨文还有引《诗》之误,如杨文37页左下28行之末说:《终风》有“终风且睦,瞌瞳其阴。”实则上句是《终风》第三章首句,下旬是该诗第四章首句,杨氏却将两句凑到一起了。

其五,船山《诲广传·论柏舟》的“终风风之,日壹阴阴之,絺綌之凄其,非荣公带索之日也”这四句话,其末句我用问号固然不对,但杨氏依孝鱼先生标点作句号。其语意虽是。其语气却似乎表达不确。因此,此处当施何标点,似亦可商。那么,此处用何标点方妥?窃以为若于此处用一感叹号,作“非荣公带索之日也!”则“终风风之”这四句话的意思就是:整天乱着风,天色阴沉沉,葛衣透凉意,不是荣公系绳索之日啊!这样,末旬的感叹语气,就可以较好地表达出来了。再者,“终风风之”这四句话的上文:“‘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吾其能为《卷耳》之后妃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吾其仅为《泉水》之思妇乎?”两句较强烈的反问后,再以深深一叹作结,使之互为呼应,从而以船山点睛之句,传庄姜悲叹之情,岂不妙哉!若以句号作结,则句式板滞,语气生硬,不能传神,索然寡味矣。以上一己管见,敬祈杨氏、读者、方家指正。此说若能成立,则我对船山《诗广传,论柏舟》,“非荣公带索之日也”这句话的正确标点符号的求索,从1992年至2009年,可谓十七年方悟一读讹了。

总之,点校古籍,殊非易事。然而。真理愈辩愈明(其辩当然应该确凿地摆事实,充分地讲道理,站得住脚而无懈可击)。只要点校者有实事求是之意,知错必改。那么。其点校古籍的质量就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船山《诗广传,论柏舟》“非荣公带索之日也”一语,当施何标点方妥的讨论,即是明证,不其然乎?

猜你喜欢

质疑
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浅议
浅析发散学生思维的方法
国内心理咨询界“价值中立”质疑声音的研究综述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参与度
挖掘“文本”空白,读悟表达补白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