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信”教育: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2009-06-15王向阳
王向阳
摘要: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取得实效。因此,高校在实施“青马工程”时,必须重视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党的领导的信任教育,以推进该工程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高校;“四信”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切入点;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207—02
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5月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高校作为青年的聚集地,是实施“青马工程”的主要阵地。那么,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应如何着手呢?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的“四信”观念教育,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信任。这是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充分认识“四信”教育的重要意义,选准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切入点
1.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这是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在指导思想上的坚定性。指导思想上是搞“一元化”还是“多元化”始终是高校在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势必会造成大学生在意识形态认识上的模糊性。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这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一元化的指导地位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滋生也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更加激烈。而当代大学生恰恰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位置。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不去占领大学生的头脑,其他各种信仰以及打着信仰旗号的思潮就会纷纷抢占地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施“青马工程”,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坚持指导思想上的坚定性,即坚持“一元化”,反对“多元化”,用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思想统领高校及大学生的思想。
2.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教育是克服部分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迫切需要,这是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在价值理想上的坚定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这使得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容易造成人们的精神生命价值危机特别是信仰信念危机。身处其中的部分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抓手,大力实施“青马工程”,努力克服大学生的精神价值危机,开展大学生精神信仰塑造和理想信念确立工作,特别是要引导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不懈的追求者。
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教育是引导大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迫切需要,这是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在旗帜方向上的坚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高校要通过实施“青马工程”,引导大学生始终自觉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从而坚定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其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要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前景,当代大学生才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4.对党的领导的信任教育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的迫切需要,这是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在政治使命上的坚定性。新的历史时期,党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新理念。而保证党长期执政除了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外,希望在青年。高校作为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重视不断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党的事业只有赢得了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就是为党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因此,高校要自觉承担起这一神圣的政治使命,努力用马克思主义大思想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确保党和国家的命脉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确保党能够长期稳定地执政,使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使大学生对党的信任之感和信赖之情始终贯穿于党的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努力构筑“四信”教育的有效载体,选准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着力点
1.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把重塑信仰作为高校实施“青马工程”之灵魂。要大力推动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其头脑。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高校必须明确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要教育大学生在多元的思想观念中选择马克思主义,打牢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基础。要努力建设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网上精神家园,建立和壮大马克思主义网上阵地,使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仰教育在互联网上发挥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控制社会主流舆论的作用。理想和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应当以理想信仰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教育为核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灵魂。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理想信仰重塑中的功能。
2.大力推进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崇尚理想作为高校实施“青马工程”之追求。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着力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培育和质量提升工程,以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为抓手加强其党性锻炼,使大学生党员能成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标杆和榜样,引领广大同学真正确立和信仰共产主义理想。要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引导其从精神价值层面思考和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与未来命运进行终极关照。而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的精神诉求正好应证着大学生精神上的“成人”历程,对克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危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3.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教育,把投身实践作为高校实施“青马工程”之基础。要引导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刻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增强当代大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要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引领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探索、感悟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并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追随者与笃信敦行者。
4.大力推进党的信任教育,把强化党的意识作为高校实施“青马工程”之责任。要加强大学生的党史教育,在学习党的奋斗史、发展史中增进对党的了解,对党的感情,深刻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在当代中国,只有党才是人民的主心骨,才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坚强领导者。要通过寻找身边的党员先锋、讴歌生活中的党员楷模、建设优秀大学生党员示范群体等方式增强大学生对党员的崇敬之情。要通过大学生党员身份亮牌、党员寝室挂牌、党员奉献岗、党员教师事迹榜等方式增强大学生对党员的信任之感。要以校园“红色网站”为载体,构建大学生党员网上精神家园,弘扬红色经典文化,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网络文化引领作用,使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在党的意识、党的观念的不断强化中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万光侠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0.
(责任编辑/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