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推广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
2009-06-15叶爱香
叶爱香
摘要:本文在分析利用图书馆资源推进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图书馆现有资源和设施为依托,更新观念,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城乡援助模式进行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文化;信息化;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011—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比如他们渴望看书,渴望学到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渴望参加城市里流行的文化娱乐活动。但是,由于广大农村远离城市、文化设施落后等原因,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虽然农村基本上开通了电话,建设了有线电视,甚至网络也逐步流行起来,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处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进行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成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彻底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状态,加大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利用现有的图书馆资源和设施优势推进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任务。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的发展目标,为农村文化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利用图书馆资源推进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思想观念落后,信息化意识淡薄,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重视
农村普遍存在因循守旧、安贫乐道的小农意识,影响了对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他们片面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再加上广大农村干部的自身整体素质不高,使得农村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别说推进文化信息化这项重大工程了。在信息化建设这个问题上,县、乡图书馆的思想准备不足,相当多的人还处在消极等待的迷茫之中。为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造就一大批观念新、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开展城市和农村信息的共建与共享是势在必行的。
1.2地域不平衡,基础设施简陋,缺少必要的财政投入
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而且在不同地区间分布极不平衡。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图书馆就建设得好些,集中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人员,而在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由于条件恶劣,文化事业发展缓慢,不要说文化信息化建设了,就是像图书馆、文化站等基础文化设施还相当落后。藏书量少,更新慢,而且大部分书籍完全不对口,真正能让农民朋友提高文化素养,更新科技知识,帮助发展农村事业的图书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府所承担的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的财政支持状况,在当今农村经济还没有充分发展的同时更不愿意考虑投资文化信息化资源,还没有把这项工程纳入到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中,没有把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放到新农村工作的应有位置,经费难以得到充分的保证。他们认为此项目建设投资大、回报小,弄不好要自背包袱。因此,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在很多地方相当于一张空头支票,没有人知道其兑现的日期。
1.3城乡援助模式尚未建立,文化输送渠道有限,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政府为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也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的活动,但此一时彼一时,没有长期规划性,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达到让农民朋友形成求知的习惯欲望,经常出现有用信息与信息需求者分离的情况。虽然我国也在努力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建立了一部分农村的无线电或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系统,而且有些乡村还进行了远程网络建设,但毕竟是凤毛麟角,通过这些渠道提供或传递的信息资源极为有限,没有规划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再加上人才的缺乏和流失,新农村文化建设始终处于一种疲软的状态。而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图书馆也具有较好的信息化条件,但他们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较少考虑农村的需要,城乡援助模式尚未建立,文化输送渠道有限,农村信息化程度低。
2.利用图书馆资源推进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2.1更新观念,加强信息化意识,照顾农村文化需求
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它是架起农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最好的平台。文化信息化这个平台能让农民坐在家里掌握、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信息网络寻找合适的市场,使农民能成为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的、利用现代高科技增加收入的新型农民。利用这个平台使农民简捷方便地获取必要的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陶冶情操,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缩小城乡差距,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并贯穿在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之中。先进的文化能够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基层政权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各级政府要更新观念,加强服务意识,要站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考虑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从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并重的高度正确对待这项工程。特别是乡镇“一把手”在这问题上要高瞻远瞩,开阔思路,加强责任心,克服困难,以服务群众、开拓创新的公仆精神,做好当地图书馆的调整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出与大都市相配套的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把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尽早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带动当地群众开展网上学习,让广大农村农民也享受到和大城市一样的文化教育,学习技术,学习知识,找市场,找销路,开阔农民的视野,准确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为致富找捷径,从而加快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步伐。
2.2以现有的条件为依托,挖掘潜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图书馆是文化信息中心,集中了大量有用的文化科学知识,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中,要以现有资源为依托,不断丰富图书馆资源,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以此逐步带动周边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以辐射的方式向周边农村地区进行义务的文化、技术培训,定期向他们传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安全知识,为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培养人才。除此,地方高校图书馆相对于一般的公共馆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丰富,人员素质相对较高,信息化程度高,具有功能齐全的网络系统,协助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为顺应时代要求,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介入地方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产品,将自身在文化信息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技术向农村推广。另外,经费问题一直是困绕农村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要充分重视此项经费的投入,要加大投资力度,要把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而且保持一定的比例,保证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改变过去对文化事业投入的低额度甚至负增长,务必要给这项公益性的事业予以一定的经费保障。在目前财政有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如国家与个人、集体、社会相结合的方式,打破由国家统包的传统模式,加快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步伐。
2.3建立城乡援助模式,扩展文化输送渠道,提高农村的信息化程度
目前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几乎是一块空白领地,在许多偏远山区,通讯发展非常缓慢,利用图书馆开展文化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传送不及时、知识输送不持续、电脑等现代化设施短缺等。虽然一直以来,政府都有支持送文化下乡活动,但效果不是明显,不能及时全面地提供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文化科技知识。因此,为改变城市信息过剩而农村信息匮乏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扩展信息输送渠道,建立城乡援助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信息中心,它所收藏的文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近几年,随着高校图书馆传播手段的先进化,同一信息可供给的用户数大大增加,大量的信息资源可跨空间使用的程度加深,而广大农村却不能及时享受他们需要的信息,因此为缩小城市和农村的信息化差距,让城市图书馆的文化信息向农村方向流动,建立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村的信息输送渠道,建立信息的共建共享工程,让城市和农村文化信息有效循环和流动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农村网络还没有普及的今天,为方便农民们及时有效地掌握最先进有用的农业生产知识,可以指定一批技术人员,也可在农村中挑选一批素质较好的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村设立文化信息咨询中心,这样信息技术人员就可以长期驻扎农村,随时接受当地农民的文化咨询,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有用性。同时定期开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信息以及文化知识培训,传授最新的农业技术和文化科学知识,将城市文化资源逐步引向乡村,把城市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强势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形成以城带乡、城乡文化资源一体化的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李露芳.农村图书馆事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6,(10):40-41.
[2]高俊书.图书馆与农村文化扶贫[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7):83-85.
[3]何义珠.探究中国农村图书馆发展道路[J].图书馆论坛,2007,(1):31-33.
[4]齐峰,林尚然.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理论学习,2006,(3):25-27.
[5]刘金元.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在新农村经济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9):211-212.
[6]谭泓.农村实现“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的思考[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12):3-4,8.
[7]林宁,肖洁.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图书馆的角色定位[J].图书情报研究,2006,(29):9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