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邮王氏训诂学方法研究综述

2009-06-13姜美菊

现代语文 2009年12期
关键词:王氏高邮综述

朱 闰 姜美菊

摘 要:清代高邮王氏父子在训诂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将对王氏及其前人训诂学思想与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邮 王氏 训诂学 综述

所谓“高邮王氏”,是指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在经学和语言学上取得杰出成就的著名学者王念孙和他的儿子王引之。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进士,官永定河道。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嘉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王念孙在训诂学方面的著作以《广雅疏证》为代表,另一部著作《读书杂志》虽以校勘考证为主,其中也涉及训诂。王引之代表作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等。

一、因声求义,不限形体

创造性地、科学地运用音韵学理论与方法训释古籍,从而发现许多前人没有发现的错误,取得了别人难以取得的学术成就,这便是王氏父子经学研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最为辉煌的一页。

(一)利用“因声求义”探寻同源词

王氏父子根据“音近义通”这一现象,指明了因声求义、以声训源的训诂途径。对王氏父子同源词的研究很多,胡继明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广雅疏证>研究同源词的理论和方法》(2003)、《<广雅疏证>研究同源词的成就和不足》(2003)、《从<广雅疏证>看汉语同源词的语音关系类型和音转规律》(2003)、《<广雅疏证>同源词的词义关系类型》(2003)、《<广雅疏证>中的同源词研究》(2004)。胡继明(2004)对同源词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专门讨论了王氏“声训”和同源词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王念孙对同源词研究的贡献。

(二)利用“因声求义”破解和分析假借

王氏父子考察声义之间的内在关系,说明词语的假借现象,指明了“破其假借之字而读本字”的训话方法。赵振铎(1988)评价王氏父子声训成就时总结到:“古音学的成果利用到训诂上首先是破假借。古书多假借,解释假借一定要有古音学作根据,破假借主要解决所谓“本有其字的那一类假借。”

陈亚平(2005)认为王氏“因声求义”解决了古音通假的一系列问题:1.明确了“六书的假借”即造字的假借和“用字的假借”的区别。2.提出“本无其字”和“本有其字”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3.指出假借的条件是假借字和本字要声同声近。

二、王氏训诂方法的多样性

“声训”是王氏训诂的一大特色,但并不是唯一方法。

殷孟伦(1985)指出,王氏训诂解释词义不仅从文字、声音、训诂三者的古今关系相互推求,而且通以词言之情,运用比例而知的方法。

徐兴海在他的专著《<广雅疏证>研究》中对王氏的训诂方法做了很详细的研究。他归纳出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声训,还有引申、对文散文、相对成文、反训、双声叠韵、合言、重言、单言、合声等。

三、明确的虚词观念

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在前人虚词研究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王引之提出了“虚字不可以实义解释”的主张,并列举了大量实例以佐证其说,对训沽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如英、李德先(1984),徐莉莉(1985),吴礼权(1995),袁海林(1998),张金霞(2001)都对王引之虚词有详细的研究论述:

(一)对王引之虚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这方面的成果很多,袁海林(1998)归纳的比较详细,他指出这些方法有:以古音为线索发现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句法结构归纳概括虚词用法和意义,依据语言环境考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运用词义发展变化的规律寻绎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宏观把握虚词,进行综合化系统化分析。

(二)对王引之虚词分类的语法思想的研究。吴礼权(1995)认为,《经传释词》体例上并未对虚词作词性上的系统分类,比如介词、连词、助词等系统,还是以单个的虚词为线索,分析编次,逐字辨释为主,仍然没有完全脱掉传统训诂学著作的陈套。

四、王氏父子训诂学思想与方法的不足之处

任何认识都有一个“前修未密,后世转精”的过程,高邮王氏父子在训诂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也有不少不足之处,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也有所论述。

(一)“一声通转”和“假借”的滥用受到的批评最多。由于过分强调“因声求义”训诂的积极作用,忽视其负面影响。只要是读音稍有联系的字词,从字面上难以理解的,似乎都能用“转”来解释,过犹不及。

洪诚先生在他的《训诂学》中就提到清人训诂的缺点,认为“破字是合理的训诂方法,但是滥用通转,附会穿凿。”

(二)王氏父子训诂有时太过信古,谨守家法而不顾事实。有时会出现主观臆断的毛病,缺乏理据证明,训释出现的错误也不少,显得草率。有时考据虽然精密,但逻辑上却不够严密。

(三)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王氏父子还不明确古今文法的不同,因而有以后世文法作为标准来改变古语语法的现象。章太炎在《检论五·正名杂义》里面批评王引之说:“高邮王氏欲以晚唐以来属文之法,强傅古人。”洪诚在《训诂学》中指出:“有较强的语法观是王氏的优点,但是他不明确古今文法有所不同,每每以后世的文法做标准改变古语的词义或语法。”许嘉璐(1984)也认为“以今律古,失于破碎”。

(四)王氏父子训诂学的局限性也受到不少批评。洪诚先生认为:“王氏父子训诂学为经学的附庸。他们尽力做注释,但没有写成系统的理论著作。虽然懂得语义有古今之变,具有历史的观点,但由于厚古薄今,轻视唐以后的新词俗语,不去做系统研究。”

五、结语

纵观王氏父子训诂学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成果很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建议今后的研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注意结合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发掘王氏训诂思想和方法中新的价值和意义,为训诂学增添新的理论,让这门古老的学科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二)注意研究的多角度性。大多数论文没有创新性,仅就几个老问题进行反复论述,意义不大。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殷孟伦.子云乡人类稿[M].济南:齐鲁书社,1985.

[4]许嘉璐.未辍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洪诚.洪诚文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6]徐兴海.《广雅疏证》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7]盛林.《广雅疏证》中的语义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7.

[8]周祖谟.读王念孙《广雅疏证》简论[A].周祖谟语言文史论集

[C].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9]王小莘.王氏父子“因声求义”评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

科版),1988,(4).

[10]张治樵.王念孙训诂评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2,(2).

[11]姚淦铭.王国维于高邮王氏之学的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5,

(3).

[12]蒋绍愚.读《广雅书证》札记[A].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

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3]华学诚,柏亚东,王智群,赵奇栋,郑东珍.就王念孙的同源

词研究与梅祖麟教授商榷[J].古汉语研究,2003,(1).

[14]单殿元.高邮王氏研究《尚书》的成就与方法[J].扬州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朱闰 姜美菊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200062)

猜你喜欢

王氏高邮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夕照高邮湖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画说铁军:高邮受降
算命
梦里梦外
我的家乡
梦里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