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物”
2009-06-13焦红梅
摘 要:“物”字的形、义来源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从字形和文献两方面入手考察了“物”字的本义,并说明了其引申脉络。
关键词:物 本义 派生
一、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物”字的形、义来源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且看前人的解释:
(一)《说文解字·牛部》:“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
(二)王国维《观堂集林·释物》:“物亦牛名……勿牛即物牛之省。”
(三)陆宗达《训诂简论》:“物从旗帜的本义引申为颜色。”
(四)《汉语大词典》:杂色牛。《诗经·小雅·无羊》:“三十维物,爾牲则具。”
(五)《汉语大字典》:杂色牛。王国维《释物》:“卜辞云:‘丁酉卜,即贞,后祖乙古十牛。四月。又云:‘贞,后祖乙古物。四月。……前云‘古十牛,后云‘古物,则‘物亦牛名。”“古者谓杂帛为物,盖由‘物本杂色牛之名,后推之以名杂帛。”
(六)《王力古汉语字典》也认为其本义当为杂色牛,并引《诗经》为例。
(七)《辞海》:《列子·黄帝》:“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
此外还有人提出“物”的本义为拉犁的牛。认为“勿”的本义是“犁田”,那么“犁田的牛”就应该在“勿”上加“牛”字,即“物”字。
综上所述,关于“物”字的本义共有四种解释:①万物。②杂色牛。③旗帜。④犁田的牛。
二、“物”的本义
一般来说,考察一个字的本义,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字形,古文字学家都是从字形的角度研究本义的,这是由汉字本身的性质——表意文字决定的;二是文献证据,这就要求把造字意图和本义区分清楚。本义是指有文献可查的最初的意义。但是,如果凭这两条还不能确定一个字的本义,则还需要借助引申义,也就是说要看这个本义是否能够统帅它的引申义。本文即以此为标准来分析“物”字的本义。
“物”字从牛,从勿。不管它是形声还是会意,它的本义都应当与“牛”字或“勿”字有关。由此可知,许慎对“物”字本义的说法不可解。“牛”字的本义不必多说。“勿”字《说文解字·勿部》:“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凡勿之属皆从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