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背景下写作教学的症结探微
2009-06-13莫莉
莫 莉
一、写作教学症结表现
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内容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随着改革的深入,对写作教学所存问题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和教育理论研究者们对写作教学的问题有各自的发现和认识。但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开展,在写作中学生的个性得到空前重视的同时,随之而来,写作教学也出现了新问题,具体有:
学生感情的冷漠化。学生似乎看透人生,看破红尘,游戏人生,对一切都无所谓,不关心,对人生的价值倾向产生了严重的偏差。还出现了将极端的叛逆当成是创新,将感情表达抽离出文字之外看成是高超。这种心态尤其存在于城市学生之中,此种情况的出现当然不能排除社会、时代的影响,但其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毕竟与教育所倡导的价值观相对立,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给写作教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上增加很大的难度。
学生表达的游戏化。学生将写作看成一种游戏,以一种调侃和疏离的语气写作,并把这当成标榜自身个性的行为,完全背离了课改中要求培养学生个性的健康轨道。学者钱理群就认为学生在学校教育和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的巨大影响下,学会了两套写作,一是符合成人和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要求,另一套写作就是用“用调侃的笔墨,将学校写作的模式全给消解了”[1]。同时他更进一步地指出,“这样的调侃笔墨也是自有资源的,这就是前文所说的流行文化与流行写作的影响。这里也同样存在着一个陷阱:如果陷入盲目与标准来进行表达,结果同样失去自我和写作的相对自由与独立”[2]。这样的看法当然针对的是极少数的低龄化小作家而言,不具有普遍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写作教学下学生话语的异化。
学生的文体意识薄弱。近几年来,高考写作的作文题目以话题作文为主,在写作要求中也明确提出“文体不限”,教师据此开始在写作教学中淡化文体,因此学生在写作上除了拥有“无边”的自由外也有了对文体的混乱认识。“四不像”的文体常常代表着学生模糊的思维,虽然新概念作文中对很多文体模糊的文章予以赞扬,但真正能超出文体标准,在写作中对文体自由掌控,而不受限制的学生是少数,同时他们对文体束缚的打破是出于某种文学表达的需要,不符合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他们最终仍会回归到现实文体当中。而对所有学生提倡“文体不限”所导致的误解将可能给写作教学带来新的难题。
二、写作教学症结探因
总结上述在语文课改中写作教学存在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中看出在写作教学中忽视了对写作理论的研究和探索,细致阐述主要有这几种情况:
1.对写作本质认识不清。写作是学生表达的根本途径,是学生认识世界、表达情感、发展思维的根本方式。真正的写作就是学生自身的身心体验,心灵的自我感受。可在长期的写作教学中竟然只把写作看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考试内容,背离了写作的本质。
2.教学内容与写作规律不符。写作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的写作当然不能完全等同于作家的写作,也不能完全按照写作规律,但是两者具有相同性以及一些不可违背的规律,如果违反,那么指导学生的写作行为的教学就是无效的,学生就不能算是在真正的写作。当然就更谈不上写作的效率。顾黄初在《注重作文的全称训练》中就曾提出了这个问题,“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成绩不能令人满意。原因在哪里?有人说是命题不恰当,也有人说是批改不起作用,如此等等,大家都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但是在这众多的原因里头,什么是最根本的原因呢?我想,根本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教学的程序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严重地不一致”[3]。
3.对写作知识的错误应用。写作理论知识按当代知识观可区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错误地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要求,将写作中的陈述性知识抛开,将一些空谈的不与实际相联的写作技巧理解为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并将其当作应对考试的制胜法宝,这只能造成学生不识文体,又缺乏个性的写作现状。
4.对学生学法的错误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既不能一教就会、一蹴而就,也不能没有限制没有方向任凭其自己摸索。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广泛的阅读,也要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吸收,还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摸索个性化的写作、创造性地思维。如果把学生写作的自由度比喻成风筝的话,那么教师应该是风,告诉学生手里握着的风筝该往什么方向。
总体而言,语文教师“对理论的偏见和不恰当的学习观、学习方法,一方面造成语文教师整体理论水平不高,缺少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和能力;缺少把语文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能力;缺少对错误、复杂事物的认识和辨析能力;缺少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和重建的意识和能力”[4]。学生出现的问题的根由应该归为教师的教,而教师的问题则是出在教学理念的混乱、教学方法的失误和教学内容的不成体系,可以说,“当代中学生作文教育的尴尬,实则是中学生作文无‘学的尴尬:在理论方面,表现为虽无完整科学的学科体系和话语系统,但却有不少或片面或错误的‘理论在指导着作文教学;在实践方面,表现为大多数人或盲目地模仿不断花样翻新的操作意义上的小智术,或因循守旧重复着早已过时的做法,但却依然带领学生进行着高消耗、低效率乃至违背规律的无效‘训练”[5]。这是对当前写作教学现状精辟的概括。有人认为写作教学效率不高在于写作教学中只有写作概念和写作知识,不能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起到应有作用,而且对写作知识的反复强调只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种观念正是对写作理论缺少必要的研究,将写作理论等同于写作知识,不关心写作理论的最新研究,造成在写作教学中的种种失误。
注释:
[1][2]钱立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转引自.近20年语文教改理论与新课程标准(上册)[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5).
[4]高志华.绘制一幅恢宏而富丽的蓝图——构建《中学生作文学》学科体系是中国作文教育史的呼唤[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9).
(莫莉 曲靖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6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