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五年制高职学校普通话教学

2009-06-13左晓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普通话发音语言

余秋雨先生在《山居笔记·乡关何处》中说:“上海话的难学不在于语言的复杂而在于上海人心态的怪异,广东人能容忍外地人讲极不标准的广东话,北京人能容忍羼杂着各地方言的北京话,但上海人就不允许别人讲不伦不类的上海话。有人试着讲了,几乎所有上海人都会求他“帮帮忙”,别让他们的耳朵受罪。这一帮不要紧,使得大批在上海生活了40多年的‘南下干部至今不敢讲一句上海话。我之所以能快速学会是因年纪小,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强,而在自尊、自羞方面的敏感能力比较弱,结果反而进入了一种轻松状态,无拘无束,一学就会。”

余秋雨先生用自身和“他身”的经历阐明了年龄和环境对于学话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知识、能力与年龄成正比,可是目前仅就普通话的语音水平而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级不如一级。发音,幼儿比大学生纯正,是不争的事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年龄而外,语言环竟是另一重要的因素。幼儿牙牙学语,惹人喜爱。幼儿园老师教普通话;家里爸妈练普通话;出门大人们逗普通话。小傻样个个爱看,大蠢话人人喜闻。“众手浇开幸福花”,幼儿学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是全天候、全方位的。幼儿一大,成人便对他们失去了迁就的耐心和兴趣。他们只得迁就大人,“入乡随俗”讲方言。下面是初中三年级一个班同学使用普通话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将普通话使用的场合分成五处,每处分三项。答题者一处只选一项,多选无效。全班59人,问卷全部有效。统计结果表明,除语文课全讲普通话外,其他场合或不讲,或不全讲。不全讲普通话的占多数。讲普通话的环境,中学生的比幼儿的小多了。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生,由以上统计结果,我们不难知道这些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很低的,他们已经习惯于讲一口“标准”的方言,让他们开口讲普通话难于上青天,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开口讲普通话,并且能顺利地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呢?通过近段时间的普通话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鼓励学生讲普通话,提高心理素质

普通话教学一般在进校的第一学年进行,来自不同方言区的高职学生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中考的失利,在学习普通话方面主要表现为心理障碍的问题。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或者怕别的同学笑话,或者害怕困难,愈是这样愈张不开嘴,形成恶性循环。其次高职学生入学时年龄都已是十五六,已经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常生活中他们根本不讲普通话或者能不讲就不讲,实在被老师逼得没办法时就选择逃避或沉默,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有一部分学生的普通话讲的其实很好,他也很想讲普通话,但一旦要他在课堂上面对众人表述时就脸红、心跳、手抖,缺少胆量和勇气。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这一环节的训练的时候,笔者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采取自愿上台的办法来说3分钟的话,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学生很有上来一展风采的欲望,但他们总是东张西望,看半天,等有别人上来过后他还犹豫半天才上来,上来后站了一会,然后告诉老师他把准备的内容给忘了;还有部分学生上来了也讲了,但满脸通红,手一直在抖。有了这些心理障碍,是很难学好普通话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知道人人都有学习语言的内在潜力,不过在于努力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让一些口语基础差的学生多点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并经常鼓励他们,促使他们养成敢于开口讲话的习惯。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从感情上与他们沟通以消除思想顾虑,通过自身学习并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的经历,说明树立自信心是学习普通话的保证。要避免人为的自卑、压抑等消极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不同地区在语言上存在的隔阂,妨碍了人们相互之间的日常交际和情感交流,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给我国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正因为如此,解放后我们国家十分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特别是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推广普通话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项工作停顿下来了,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开始恢复,特别是1986年国家把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列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以来,“推普”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各地相继成立了语言文字的工作机构,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普通话及其相关的教学课程。近年来高等职业学校开展教学改革把普通话教学提了出来,要求学生毕业时普通话水平必须要达到二级乙等,并强调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对今后工作的重要影响。只有认识提高了,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普通话。

二、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制订训练计划

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普通话发音状况,积累了大量语音资料的基础上,应该针对不同方言区学生出现的不标准、不正确的语音,研究对症下药的正音方法,以便提高课堂正音效果。为使学生纠正方音达到准确的要求,笔者采用了以下的做法:

(一)示范法:教师亲自给学生示范比较难发的音,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然后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口形。比如:好多学生经常把“n”与“l”的发音搞混淆,在进行正音的时候,首先要让他们知道“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出鼻音。而发“l”音时,舌尖要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一定要做夸张性地示范发音,使学生对这两个音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点明这一现象,列举大量实例,举一反三,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加深印象。

(二)辨析法。即找出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类型加以辨析。例如对平翘舌音不易分辨的字,需要采用部首推类法加以解决,记少不记多,逐渐积累。比如z、c、s组代表字,用声旁类推。z组,子、资、字、宗;c组,才、曹、材、参;s组,三、四、送、孙、厮。对这些问题的讲解,教师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此,就能增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信心,而那些让学生感到焦头烂额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要开展口语能力训练,培养语感。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除了学习系统的语音知识以外,还必须多听多读多说,加强训练。多听,在课堂上,要经常给他们播放《普通话测试教材》中的60篇作品;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听发音吐字皆佳的人说普通话,多听广播影视中的标准普通话,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普通话发音,以增加读普通话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要多读,要让学生多读普通话测试中的那60篇作品,多读自己身边的一些优秀的文章;还有: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诗朗诵、散文朗诵、社论播讲、新闻播讲”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对比训练。通过区别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调、节奏、情感描述等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巩固其准确发声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多说,一方面,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来说普通话测试中的那30个题目;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只有开口说了,才能发现错误,从而近一步改正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在每个星期都会留出两节课,让每个学生都上台发言,话题自定或指定说话题目,从一开始的不限时间长短,可以带稿子,到后来的脱稿必须讲够3分钟,发言结束后由其他学生从语音的角度予以点评,找出发音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最后由笔者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矫正。这样既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和运用普通话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督促学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持之以恒,而课堂训练和指导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大部分的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由于方言的干扰,有的学生进入到了具体的语境,总觉得用普通话表达不够尽兴,一开口说话,方言就会脱口而出。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用语环境,通过政策宣传使普通话成为大家共同使用的校园语言。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他们知道学习普通话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五年制高职普通话教学是五年制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对学生普通话的训练。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将普通话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注重口语练习,针对学生的口音,进行强化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普通话等级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晓琳.刍议普通话教学中的教与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2]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M].2004.

(左晓丽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223200)

猜你喜欢

普通话发音语言
I’m a Little Teapot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