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要因文而设,自然得体
2009-06-13郁娴
郁 娴
一次, 因为要上《错过》一文的公开课,又是借班上课。为了让课上得顺当一点,教者先在校内借了两个班进行了试上,三次修改导语,让笔者认识到:课堂导语要因文而设。
《错过》一文是刘心武的一篇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作者以辩证的观点阐述了对“错过”的正确认识,是作者对人生体验的独特感受:对错过,一要习惯,二要品味。要让人们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这样的文章,对初二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毕竟是浅显的,生活的阅历比较浅易,对“错过”的理解自然也是肤浅的,为此,怎么使他们由浅显入深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笔者在三个班上课,导语做了这样的三次修改。
第一次, 用名人名言:同学们,有个名人这样说过,当你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点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心武的《错过》。
这次的导语,虽然用了名人名言,看似很吸引人,也很有哲理,但对初二学生而言,他们还是有些似懂非懂的,不知其含意所在,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表情看出,真有点对牛弹琴之嫌。
第二次,笔者从理性的思考出发,这样导出:同学们,人生的历程,其意义不只是生命的流逝,还在于要从生命的长河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有时我们把握了机遇,获得了成功,但有时我们也错过了机遇,带来了一些遗憾,错过,是人生常事,我们要习惯它,品味它,关键是不能错过人生的根本追求,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刘心武是怎样对待错过的。
这一次的导语,看上去是从人生的体验,谈对错过的感受,但从课堂的流程看,这个导语过于平实,不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致。
为此,在集体备课的帮助下,集广大同仁的智慧,大家一致认为,还是举一个同学们熟悉的,大家所共识的一个例子作为导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又能通过例子的内容,从中悟出错过的含义,选一个怎样的文例呢?最后大家共同讨论,一致认为,选取刘翔在2008年奥运比赛中,因脚受伤错过了跨栏比赛这一实例再确切不过了。
于是,就引出了第三次导语:同学们,欢迎参加我特意为大家准备的新闻——你猜,你猜,你猜猜猜。谁根据我的描述猜一个曾经发生的新闻事件: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内,座无虚席,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山呼海啸般地一次次被激情澎湃的人们唤起,然而,就在人们满怀期待想要见证那个风一样的男子再创辉煌时,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请问你们知道是什么事件吗?这一问,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抢着回答:刘翔因为脚伤错过了参加奥运会的比赛。我接过话题说:是啊,就是那个瞬间的无奈转身,刘翔错过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比赛,其实,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大大小小的错过,我们应该怎样面对错过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心武的《错过》,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这次导语,一是以猜谜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是所描述的故事是大家熟悉的,三是故事内容的含义也是显而易见的,什么是错过,错过是人生中的常态,我们要从错过中接受教训,抓住机遇,不留遗憾。
从《错过》一文导语的三次修改中,笔者认为:导语要因题而设,要切合文章的题目,衔接自然;要切重,即抓住文章重点,开篇就能抓住关键,自然得体。
其实,我们在教学中不妨试试,从中受到教益,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教者可用《祈祷》的歌曲放录音“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让四季少了夏秋冬”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祈祷》,歌中唱到“让四季少了夏秋冬”,那么留下什么季节?学生自然回答只剩下“春”。这样,老师很自然地导入:“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吧。
再如教说明文,可用激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像教《松鼠》,可让学生猜个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下面请你们猜个谜语,你们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一身毛,尾巴翘,不会跑,只会“跳”。同学们很快从动物的外形特征猜到是松鼠,很自然地引出说明的对象。
总之,导语的设计要因文而设,与课题有关;要遵循精炼,精彩,有启发性,自然得体的原则,这样才能恰到好处。
(郁娴 江苏省海安南屏城东镇南屏初中22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