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时空中的“布白”之美
2009-06-13陈文建
陈文建
艺术钟情于空白。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天空、或烟雾、或流水、或远方,使得画面境界空灵,意趣无穷。音乐中“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更能显示节奏、刺激情绪,突出主题,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诗文中更有“无言之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目的让读者从有尽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也有个“空白”艺术问题,课堂教学中也应有这种审美追求。空白不是虚无,而是教师未明确说明的部分,暗示的东西,是课堂教学中美的升华。在时间、空间、声音上的一块块留白,给了学生消化、吮吸、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这实在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教学艺术。教师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上的布白,往往考虑比较多,临场时的时空布白,更能让课堂有魅力。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
空白使用应该把握好时间,适时的停顿可以产生明显的“刺激对比效应”,喧闹中突然出现寂静,就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可以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
1.上课开始时“布白”
课间活动,既是学生大脑的积极休息,又给学生造成不同方面的干扰,致使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要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进入课堂境界,教师必须在铃响后,先留出短暂的空白,然后进入课堂。当学生全部正规后,方可示意学生坐下,接着再现“空白”,扫射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力,当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开讲时语速宜慢,字与字、句与句的停顿,正是为了带领学生进入角色。
2.课堂讲授中“布白”
课堂讲课中,为了体现教学的节奏,也为了使课堂张弛有道,波澜起伏,教师要留出一定的“空白”,让学生积极思考。舒缓和紧张互相交替,符合生理学上兴奋与抑制互相交替的原理,使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更有效率。“节奏是音乐的命脉”,课堂教学也像弹奏一样,节奏好,使学生听课能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
二、此空无形胜有形
教学时不仅要在时间上把握好“空白”艺术,使课堂动静相间,虚实相生,产生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而且视觉上的“空白”艺术更具有美感。
1.课堂板书“布白”
教师的板书是展开于空间,表现为静态,感之于视觉,以展开知识的“核”而存在于黑板上的一种艺术,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巧弥深”;接受美学也认为,作品的美学价值是作者在创造过程和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这创造的基础便是作品的空白,它能避免行文的琐碎、死板,激发读者的想像力。因此板书设计也应富有启发性,在课文关键处激疑处微微闪开一道通往大千世界的缝隙,把某些东西特意控制不写,造成学生接受上暂时“断流”。然而这“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给学生思维埋下了一段导火线”,能吊人胃口,能唤起学生有意注意,促其情绪亢奋,跃跃欲试。这欲擒故纵的板书,便成了调动学生脑力活动的强有力的鼓励者和发动者,交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板书要简,并不是越少越好,板书上的“空白”要留得恰到好处。
2.教学手势空白
手势是体态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教师作手势时总是传送着一定的张力,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到这一张力力度的大小,再结合具体教学情境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接收到教师的手势语汇所蕴涵的精神、情感信息。不过手势要为教学内容服务。我觉得手势简约比较好,即手势简单、明了、干练、利索,那种手舞足蹈、东比西划、点点戳戳的课堂行为对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极为不利,特别是击掌、响指等不良手势更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除了板书,大部分时间教师双手应该是静如处子,一两个手势,只是在必要时配合语言将信息予以准确、生动的传达,手势在课堂中呈现大面积的“空白”,反倒有利于教学。单就背景效应来说,亦可窥视一斑。白墙上有白粉笔画一个白圈,白圈不明显,黑板上用白粉笔画一个圆圈,那是黑白分明,手势“空白”情同此理。整堂课挥手不停,比比划划,背景和知觉对像没有对比度,学生对所有手势的感知只会模糊不清,可一两个手势在“空白”背景下对比鲜明,学生便会感知清晰、记忆深刻。如“点”这是教师最常用的手势动作,它是教师借助某一手指在空间运动方向,而将学生注意力引向某一视觉中的手势动作,如教师的手指点向黑板上的词或句就表示强调,学生一看就明白,一些明白事理的学生会及时做好自己领悟、看懂的记号。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讲究听觉与视觉上的“空白”艺术,一方面可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空间,另一方面可合理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有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过程和目标的最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