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发现教学”模式的实施
2009-06-13侯红辰
侯红辰
在教师指导下,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难,引发思考,让学生在一种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去探索发现、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点和态度,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铸造。这就是“问题发现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几个环节和步骤
1.问题引发悬念
问题提出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尽可能生动活泼的手法,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2.鼓励提出假设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允许有各种形式的猜测、想象,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明确因果联系,强调逻辑推理。
3.善于设置“发现点”
这是学生深入问题情境、思考探索、推理发现的前提,也是引导学生思维向“解决问题”的纵深方向发展的关键。
4.上升至理论高度
用科学的语言对假设进行逻辑的精选,成为精确的概念或定理、定义。
5.转化为实践能力
把已经抽象化的概念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用概念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问题发现的前提
(1)学习并练习Windows98系统中文件复制的方法。
(2)学习并练习Windows98系统中磁盘复制的方法。
2.提出“发现点”
“文件复制”和“磁盘复制”能否替代?让学生通过对“文件复制”和“磁盘复制”概念的理解,排除两种显而易见的不能替代的情况,即硬盘与硬盘、硬盘与软盘间只能文件复制而不能磁盘复制。因为“文件复制”能用于所有的磁盘之间的文件复制;而“磁盘复制”只能用于软盘之间的磁盘复制,不能用于两个硬盘之间的磁盘复制。
3.进一步提出“发现点”
两张3.5英寸软盘间如何进行“文件复制”?现在计算机一般只配有一台软盘驱动器,能不能用一台驱动器直接进行文件复制呢?让学生自己试验只用一台驱动器直接进行文件复制。
(1)每位学生有三张同规格、同容量的软盘,分别标号为#1、#2、#3盘。其中#1盘是一个辅助教学的计算机软件CAI,#2和#3盘是空白软盘。
(2)要求学生运行#1盘上的CAI软件,说明#1盘是一张完好的磁盘。
(3)选取#1盘中的所有文件,按“复制”,取出#1盘,插入#2盘,然后“粘贴”,会发现“文件复制错误”提示信息。说明:不能直接进行文件复制。
4.再提出发现点
“文件复制”能复制软盘上的所有信息吗?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如下实验:
(1)“编辑”命令中的全选命令选取#1盘中的所有文件,如出现隐含文件的提示则先改变“文件夹选项”的“查看”命令中有关隐含文件的选项,以便能显示隐含文件。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文件复制”方法将#1盘上的所有文件复制到#2盘;要求学生运用磁盘复制方法将#1盘整盘复制到#3盘;
(2)分别运行#2盘的CAI软件和#3盘的CAI软件。
结论:两张相同规格、相同容量的软盘间“文件复制”和“硬盘复制”不能相互替代。
5.最后提出“发现点”
为什么两张相同规格、相同容量的软盘间“文件复制”和“硬盘复制”不能相互替代?让学生继续动手做实验:
(1)要求学生分别显示#2和#3盘的文件目录。
发现:#2和#3盘上的文件数目是一样的。
既然,两张盘上文件数目一样,那么这两张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2)要求学生观察#2和#3盘的“属性”对话框中的内容。发现:#2盘的属性中“卷标”的内容是空白的,#3盘的属性中“卷标”的内容有一串字符,而这串字符与#1盘的卷标内容是一致的。
这个卷标与CAI软件运行有关系吗?
.操作:通过软盘属性中的“常规”命令来改变#3盘的卷标内容,然后运行CAI软件;
发现:#3盘的CAI软件不能运行了。
.操作:将#3盘的卷标改回原来的内容,再运行CAI;
发现:#3盘的CAI软件又可以正常运行了。
说明:可能这个CAI软件工作时需要判断磁盘的卷标作为是否运行的条件,从而导致#2盘不能运行而#3盘可以运行。
为什么#2盘没有卷标内容,而#3盘有卷标内容呢?
6.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文件复制操作只能复制文件,而磁盘复制操作是整盘复制,能将软盘上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文件和卷标)完整地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