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听障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2009-06-11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学会家长孩子

林 瑛

听障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听力受到损伤,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成长,许多家长内心都存在一种歉疚心理,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故而对孩子大多是有求必应,一味地付出,不奢求回报。家长的这种歉疚的心理和无偿付出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久而久之,使他们觉得父母甚至其他人所给与他的都是理所当然的,因而受之坦然,不懂得感激别人,更谈不上什么回报,继而逐渐变成一个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的人。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在青少年的德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基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忘报”的美德,还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曾指出:“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每一位特教工作者都有责任对听障学生有效地实施感恩教育,以净化熏陶他们的心灵世界,端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心存爱心、孝心与感恩之心,学会感激,学会共处,学会宽容等等。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1.感恩父母

孝心是感恩教育的先导,哪一位父母养育孩子不是含辛茹苦,一个人如果对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能正视,不知道感恩父母,不情愿赡养父母,还会有什么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常看到,一些心怀歉疚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尽可能的满足,不考虑这样做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一个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自己的成绩考大学并不乐观,但他居然报了两所学校,毫不考虑自己家生活有多么困难。他的目的是报了这两所学校去参加考前辅导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旅游一趟。而他的母亲则说:“让他去吧,孩子既然想考就让他去吧,不然以后会埋怨我们。”我们要使听障学生懂得,是父母给了他们生命,让他们享受到了人世间的亲情和幸福。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生命,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多体谅父母的难处,为家庭分担责任,使他们的家庭生活更加和谐。

2.感恩祖国与社会

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使听障学生也同样享有受教育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我们自然要回报于社会,感恩于祖国。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从某种程度上说,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听障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援助和关怀。义务教育学段的学生国家免收学杂费、书费、借读费等各项费用。学生在助残日、儿童节、教师节等节日期间,经常收到上级部门、共建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组织送来的礼物。青岛市福彩中心还给我校各个班级的学生配备了FM集体语训设备。这些来自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应该让听障学生牢记心中,激励、感召他们努力学习,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还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自然融入到主流社会中。

3.感恩老师和同学

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无私的奉献,让听障学生尝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人。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也使听障学生在离开父母的校园生活中能够健康成长。在学校里能快乐地学习和成长也离不开同学的真诚关怀和帮助。听障学生对老师、对同学都要心怀感激,是他们使自己不感到孤独,沐浴着集体的关爱,幸福地成长。

4.感恩大自然

大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花草树木,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人类先民依赖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始终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感念自然之恩,要培养听障学生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

二、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1.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

中国家庭教育形象大使柴洁心说:“父母们,当你们为孩子付出一切时,你有没有想过,你付出的爱是否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一个孩子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以后他还会爱谁?爱孩子要爱得科学,不浅薄,让他们对帮助他们的人拥有感恩之心。当他们长大后,就会爱自己的亲人、爱工作、爱周围的人。”她的话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我们要多和听障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家长们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减轻心里的歉疚之情,让家长接受 “做事先做人”“学会感恩”等德育理念。动员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家访和家长会上特别加强孩子们“感恩教育”的内容,让他们了解学校感恩教育的举措,并把孩子教育的结果反馈给家长,和家长们协商在以后的学习教育中如何融入感恩教育。

2.学科渗透感恩教育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亲情赞歌,应引导学生好好感悟,如《母亲的恩情》、《陈毅探母》、《沉香救母》等等,都是进行亲情熏陶的好教材。让学生对照课本谈谈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亲情的洗礼。此外,还可以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包含感恩内容的作品,其作用往往胜过老师的空洞说教。

3.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开展好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在活动中丰富情感和体验。

⑴利用节日进行感恩教育。如三八节、教师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都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时机。可以引导学生们讲讲父母、老师和同学们关爱自己的事例,提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礼物或对他们说说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和孤儿院慰问,把自己的爱心献给有困难的人。

⑵利用具体事件进行感恩教育。听障学生每一次受到社会援助的时候,也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机会。我校曾经组织了一次征文活动,让学生们给捐助FM无线调频集体语训设备的福彩中心写一封感谢信。孩子们把自己的感恩之情通过笔尖表达了出来,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⑶开展角色转换的体验活动。如“我当一天家”、跟父母一起劳动一天等活动,来体验父母的辛劳。

⑷观看感恩教育内容的电影,让学生们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熏陶。

⑸组织春游、看动物、种植花草、捡拾垃圾等活动,使学生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美,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每天我都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活着的和死去的人的劳动的基础上。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作出同样的贡献。”伟人和所有人一样都怀着谦卑的感恩之心,我们更没有理由遗弃这份情感。教听障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成为关心他人、有责任心的社会人——这是我们每一个特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e](山东省青岛市中心聋校266034)

猜你喜欢

学会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会分享
家长请吃药Ⅱ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