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学科中如何开发和使用网络资源库
2009-06-11孙友贵
孙友贵
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为达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师需要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因此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科学组织资源,建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资源库
在基于网络开展的教学中,资源建设对整个教学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学科网络的资源建设应该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服务的,应该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进行建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学科网络资源建设应包括知识资源建设、评价资源建设与扩展资源建设,知识资源是指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互动课件等;评价资源是指能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探究的实际情况对自己作一评价;扩展资源则是为学生进一步的兴趣发展、自主探索而提供的材料,如相关知识的网址链接等。
1.抓好选题,系统规划
在科学网络资源建设中,要遵循 《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的质量要求》、《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等规范,确保资源建设在这些要求与规范下实施。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确立了以下流程来制作科学网络资源。
从制作流程中,为确保资源库的建立以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为基点,体现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科学学科基本理念。许多环节中都以学生为出发点,如在脚本制作环节,注重了学生的参与,使科学资源建设从开始就有了师生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设计出的主题资源是学生所关心的、最喜欢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才会更有兴趣。同时资源库的制作不是以形式上完成为终点,而是再一次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通过交流反馈然后再次修改资源库,最后形成用于教学实践的科学网络资源。
2.精心制作,突出主体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因此在制作中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
①结构清晰、操作灵活方便。一个好的资源库应该清晰和有条理,封页、主页、子页、结束页,应一目了然,且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同时要特别注意导航策略的设计,以便是学生方便地实现相关页面之间的跳转。
②注重交互性。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意信息的交流,因而是否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的教学环境对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制作《空气》资源库时,我们制作了互动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启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体验空气的特性。
③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内容呈现的多样性。资源库的设计强调内容的丰富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庞大信息量,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资源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力求页面简洁、明快,文字内容言简意赅,同时辅助以一定数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索。
④注重导学及评价。由于科学的探索性,设计了“为你导学”栏目,帮助学生学习,在导学中可以填上自己想研究的相关主题、猜想等内容,使学生处于一种探索、学习状态。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而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照顾差异的教学形式,更需要加强教学评价的设计。笔者在四个资源库中均设计了自我评价,既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
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提倡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而科学网络资源的开发,正好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实践中,充分利有网络资源库,积极贯彻新课标思想,探索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即:自由浏览提出问题——选定问题研讨方法——网上探究收集信息——交流共享达成共识——评价自测提高认识——课外延伸寻求发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要求学生设计、提出问题之前,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如上《空气》这课时,网络资源库首页即展示了一幅浩瀚的地球,配上关于空气的一些文字资料,让学生马上身临其境,进入一种思考、急于想了解的状态,把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接二连三地向教师提出种种他们想了解、想探究的问题。此时,学生可利用“用你导学”的页面,填上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及其猜想,同时设定研究的方法,而其中的“你发现了什么”所需要填的内容,即是学生本节课探索后的初步结果。
2.收集信息,加工整理
信息量大、信息专题化是科学网络资源库的优点,避免了学生直接从互联网上漫无目的的搜索、查找资料。首先让学生自由浏览资源库的内容,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如果学生只会把网页整个保存,而不进行整理、加工,就不利于学生消化和真正掌握探究得到的新知识。学生应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主题,下载和主题相关的信息,并把这些资料再次重组,如制作幻灯片、画图、写在“为你导学”栏中等,使之成为自己的研究发现。如《植物的一生》这堂课中,介绍植物的信息很多,研究植物的方面相应的也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在收集信息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重点选择。
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自主探究活动的效率,笔者采取了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这样既能保证绝大多数的问题都可以研究到,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3.交流共享,达成共识
在小组的合作和努力下,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得了很多知识和信息。而因为采取的是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小组对自己小组的主题问题了解的很多,但其它问题(知识点)所知较粗略。采用汇报的形式,每个小组向其他的小组成员发布自己小组通过网络资源库收集、整理、加工过的知识和信息。如幻灯片、图画、文字或视频资料等。这样,学生共享了所有的小组的学习成果,节约了学习时间,又培养了资源共享的意识,又会让学生在发布的过程巩固了知识,还会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就感。
4.评价自测,提高认识
如在《蜗牛》资源库中,建立了一项供学生自主评价的评价表。学生在自主探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内容有对待科学学习是否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爱提问;能否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否快速准确的搜集信息;能否认真倾听和尊重其它同学的发言;能否在以下几方面证明自己的探究能力:我会画蜗牛的身体;我会做有关蜗牛的实验;我能写一份蜗牛研究报告;我会写一首蜗牛儿歌;我会编蜗牛的故事。通过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增强,提高了探究的水平。
5.课外延伸寻求发展。
科学的新课程标准提出除了知道科学知识外,还要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未知欲。因此,课外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应用科学的舞台。因此在网络资源库中,以课本知识为中心充分设计向课外延伸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空气》资源库中,安排了气垫船的制作方法、空气的趣闻、有关一些关于大气的法律、法规等内容,这些都为学生的课外探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它不仅给科学课堂带来了活力,而且给学生在科学学科的探索中插上飞翔的翅膀,使学生在科学的天空中越飞越高。[e](山东省济宁市霍家街小学27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