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09-06-11冯丽娜
冯丽娜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伴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实施,语文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那么在新课改形势下,该怎样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
一、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视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情感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无法避开现实,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总在其中。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它可以内化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这一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人体验的过程。因此,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人生中的一段生命经历,充满个人体验。有句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体验去诠释课文,评析文章的意蕴,再以真我的语言去演绎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对话交流、撞击放飞,悟到生命的意义,构建精神的家园。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注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基本道理的灌输,而忽视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愿做亡国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的气氛中,再联系我国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历史,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更加坚定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为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体验,得到发展。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随时实施德育教育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人文天下的窗口,呈现一片辽阔的世界,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完善人格塑造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有的课文展示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寄托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沁园春 雪》、《黄河颂》等;有的课文道出了人生的意义,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生命的意义》、《生命 生命》等;有的课文反映了封建制度对人的戕害,激起人们对黑暗腐朽社会的愤怒和控诉,如《孔乙已》、《范进中举》等;有的课文表现了人类在探索自然世界过程中的勇于牺牲、顽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如《登上地球之巅》、《伟大的悲剧》等;还有的课文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多样,表现了人性的美,如《散步》、《冬夜的灯光》等。可以说篇篇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使二者融为一体。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意义来陶冶学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致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
三、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一)建设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实现文道合一
1.情境体验中潜移默化,感悟美景真情。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蕴藏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与文本之间相互进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的情感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文中象《沁园春 雪》、《济南的冬天》等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课文,都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有一种如临其境的真情实感,在对文本的解读体验中受到感悟和教育。
2.反复诵读中理解品味,熏陶感染。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提高鉴赏能力,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教学时只需把课文的重点难点稍加点拨,就可让学生进行表情诵读。通过反复诵读进入文境,“设身处地”使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更好的品赏作品的动人情结,领略人物的品格风采,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例如讲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时,教师稍加点拨后便让大家诵读。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困和落后的状态。通过朗读在把握住作者心境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祖国的感情,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3.讨论中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教学中对思想上有分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例如在教授《愚公移山》一文时,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愚公移山真是愚不可及,把家一搬,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我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思考发言,结果引发了一场“是移山还是搬家”的讨论。最后大家达到共识:1.《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它体现了一种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即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精神仍是值得学习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需要愚公移山精神。2、愚公搬家是更明智的选择,这体现了针对实际机动灵活的观点,在实践中也是可取的。学生由此感受到了文章的思想美,打开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实践中体验延拓真情实感。
在实施课堂教育的同时,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体验,得到升华。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我们还可以通过读书活动、演讲辩论、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因素,“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真正在语文学习中构建自身的精神家园,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e】(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张星初中26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