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作用
2009-06-11吴亮炽
吴亮炽
一、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问题是体育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学生在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体验。情感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学习的发动机。情感的作用若发挥得好,可以启发学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避免消极的情感,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情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记忆功能
记忆是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机能。“根据科学家对大脑构造及其工作原理的研究成果,人的大脑中控制情感的部位与大脑中处理记忆存储的部位紧密相连,在记忆中起关键作用。”情感对记忆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感信息和其它信息储存于相同的记忆网络,情感信息甚至可能是其它信息得以组织的基础。二是情感信息可以从长期记忆中唤起其它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在记忆工作区形成杂乱的信息单位,消耗记忆处理能力和空间,妨碍人们有效地处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三是情感对启动体育技能的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都有作用。四是对于已储存在长期记忆系统的信息,情感有可能阻碍或促进对信息的提取。
2.动机和动力功能
体育学习是一种意志行动,是由一定的动力促成的,学习动力是一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水平的动因。而情感正是引发这一动力之源泉。情感具有特殊的动机功能,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背景影响行为的动机状态,激发和指导行为。情感可以抑制或强化认识的发展过程,影响和制约体育学习者最终能达到的二语水平。学习者情感因素调动得好,学习动机就越强,学习动力就越大,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反之亦然。
3.调节功能
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研究发现,当情绪的唤醒水平处于最佳状态时,学习效率最高;当情绪的唤醒水平极低时,学习效率最低。也就是说,当学习者意志稳定,情感处于振奋状态时会对体育技能学习起促进作用。
二、体育学习中的各种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是指人类行为的情绪和感觉方面,其发展变化涉及性格因素以及对人对己的感受。体育学习心理所说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态度、自信心、顾虑、移情、自我形象等等。笔者着重分析三种情感因素动机、自信心和顾虑。
1.动机
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指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体育学习动机则是体育学习者为一定学习目标而努力的持久的驱动力,是体育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学习者的需要、好奇、态度、兴趣、意志等都属于体育学习动机的范畴。动机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大类:
外在动机是指体育学习者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或赞许,避免批评或惩罚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内在动机是一种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内部动机,它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体育的需要、掌握技巧的需要、体育比赛审美的需要。这些需要多半是从好奇的心理倾向中派生出来。内在动机来自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它以获得新知识,得到新信息,解决新问题而得到满足。当学习者的好奇被激发时,就会产生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当教育环境提供了一个富有挑战性、刺激性和自主性的氛围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如果学习者对某项体育项目感兴趣,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相反,外部动机通常是以获得或保持长者或权威的赞许或认可,通过考试或比赛赢得尊敬等而满足。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学习体育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工具型或外在型动机,他们或者为考试合格,或为了毕业等不同目的被迫努力学习体育。他们一旦考试通过,就会觉得目标已达到,不再需要体育,从而停止体育的学习。因此外在动机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会破坏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唤起和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真正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环。
2.自信心
自信心就是学习主体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和意识。它常常与自尊、自重、自我形象联系在一起。当学习者自信心强、自我形象佳、自我感觉良好时,则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快,学习效率高。相反,当学习者没有自信心、自我形象不佳时,则容易产生焦虑、回避情绪,甚至对体育学习产生排斥情理,阻碍体育知识输入。自信心可以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整体型、情景型和任务型。整体型是指个体总的自信心,情景型是完成具体任务时的自信心。自信心与体育学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自信心强的同学能够抓住每一个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从而锻练了自己体育技能。相反,自信心不强的同学,生怕在教师或同学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陷”,生怕影响自我形象,因而本能地筑起心理屏障,以回避、躲闪的态度来避免课堂练习,因而其体育水平得不到提高,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其信心,造成自信心减退,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适时地表扬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赖,从而建立较强的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体育教师要创造轻松积极、活泼向上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种氛围中感到轻松、安全、有信心,从而提高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焦虑
焦虑可能是最妨碍学习过程的一种情感因素,与不安、失意、忧虑、自我怀疑等不良感觉有关。焦虑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心理学家斯皮伯格把焦虑分为两类: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是相对持久的人格特征在焦虑倾向上稳定的个体差异,状态焦虑是焦虑的暂时被动状态。”弗洛伊德则将焦虑分为三种:“现实焦虑,指处于该情况下,任何人都会自然产生的焦虑;神经质焦虑,指某种场所产生的一些未免过分的焦虑;道德焦虑,指由良心所体验到的羞耻和负疚感。”体育学习中的焦虑与斯皮伯格的状态焦虑和弗洛伊德的现实焦虑概念内涵较接近。体育学习中的焦虑是由于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担心自己能否被教师同学所接受和认同,能否跟上进度,以及能否通过考试而产生。然而,焦虑主要来自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而形成的竞争,以及老师同学的评价等等。在同一年级或班级中,学生相互比较,当发现他人比自己强、表现比自己好时就会产生焦虑;而发现自己比他人更具能力时则焦虑感降低。焦虑与体育学习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过分焦虑会使学生过于紧张,耗费本来可以用于记忆和思考的精力,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体育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假如学习者一点焦虑也没有,恐怕也很难取得较好成绩,因为没有一点焦虑就意味着对学习中出现的新知识、新问题没有较强的敏感性,学习没有一点压力,因此,同样对体育学习不利。由此看来,焦虑有一个程度问题,适度焦虑促进学习,过度焦虑则妨碍学习。同时,程度相同的焦虑对于不同的学习者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身体条件好、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习者,适度焦虑会给他们以动力,从而促进他们的体育学习。而对于身体条件差、心理承受力弱的学生,同样程度的焦虑则有可能挫伤其进取的信心,使其知难而退,逃避学习。因此,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不同的学习个体,适时地加以引导。
总之,体育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是丰富而复杂的,如何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如何规避情感因素的消极作用,是体育教学科研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体育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从认知维度对教材进行加工,而且要从情感维度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将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要学习的体育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e】
(福建省南安职业中专学校 3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