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2009-06-11苏文杰
苏文杰
何谓“导”?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作解释:“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讲授之谓也。”可见“导”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即学生能“不待教师讲授”而“自求得之”;而“导”的关键在于“多方设法”。信息技术教师应学会善于“多方设法”,懂得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为学生主体发展而服务,知道尊重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上进的火花,扣开学生的智慧之门,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挥洒才能的殿堂,生成课堂教育智慧。
一、案例分析
在新课改的洗礼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传授式教学课型大为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增多,自主性有所增强,这是可喜的。但与此同时,又有另一个问题很令人忧虑,那就是在大谈“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被不恰当的弱化了。一堂信息技术课下来,教师的引导三言两语,只见学生的操作热火朝天。到底学生收获了多少知识?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不是提高了呢?
案例1:“城乡共话”瓯海公开课《快乐的文字工具》(科学出版社第二册上)
学生深入学习文字的修饰时,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学生1自主选择了古诗《咏鹅》,在老师的提示下,根据老师图画中提供的字体、字号尝试插入古诗中缺的第三句。完成后,教师将其作品转播,质疑: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2:字体不对。
学生3:落了一个字:浮。
学生4:他的颜色不对。老师原来的三句古诗是深蓝的,他选择了淡蓝色了。(学生1已面露难过之色。)
教师:那再看一幅另一位同学的作品,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齐):没有了。
教师:真的没有了吗?
片刻,学生4:插入的这句古诗的背景是白色的。
教师大悦,质疑: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5不知所措。
教师演示:在工具样式区选择“透明”样式。
思考:教师的教学意图是想从一位学生修改的作品中引导全班学生发现插入的这句古诗的背景是白色的,却未想到学生并未发现,尽管教师足足耗时8分钟也只“知其然”,未探究出“其所以然”来。究其原因,是教师面对学生的作品提出质疑——有什么问题,误导了学生,结果,作品的展示成了“批判会”。如果教师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明确质疑问难的指向性,发挥评价语的激励功能,先肯定学生1的插入方法,再对照其他诗句,发现“古诗的背景不同”,相信不会让学生1面露难过之色。
案例2:瓯海“课改论坛”公开课《设置对象动画》(科学出版社第四册上)
教师从古诗《暮江吟》导入新课后,请学生用预设动画和自定义动画2种方法为《暮江吟》设置对象动画。提供两条帮助热线:一是看书;二是小组共同研究。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尝试探究操作。
教师请一位学生1上台演示。学生1给古诗的每一句都设置了动画,其中有一句设置“闪烁”效果。
教师:做完了吗?
学生1:做好了。
教师:好,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
学生2:老师,第一句古诗怎么没了?
学生3:老师,不应该选择“闪烁”效果,应该重新设置动画效果。
教师:“闪烁”效果也不错,只是要根据作品的需求。由此可见,我们设置好自定义动画或预设动画,都应该放映一下幻灯片,看看作品的效果。现在请这位同学再来设置一次,相信肯定能为这个作品找到合适的动画效果。
学生1重新操作后,全班同学都为他的进步鼓掌。
师生小结设置对象动画的方法。
突然,有一位学生4举手:老师,我的古诗刚才被他弄了下,不知怎么搞得,顺序变了。
教师不慌不忙,将学生4的作品转播给全班同学观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什么问题了?有什么解决的高招?
学生5:古诗的顺序变了,先出现第4句,再出现第3句了。
学生6:老师,我知道在自定义动画里修改它的顺序就可以了。
教师:这招灵不灵呢?大家都去试试看,可以小组内共同研究。
……
思考:当学生忘了在幻灯片的制作中随时观看效果的习惯时,教师不急于提出,而是先提问,再请全班欣赏,让大家共同发现问题,从而知道要根据作品的需求来设置动画效果。还不忘肯定学生的操作思路,给学生重新操作、改正不足之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发展。当课堂中学生突然质疑时,教师不慌不忙将“绣球”抛给了学生,将一人的难题化为全班共同面对的问题,引出本课教学的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启发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目的的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播,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学习的指导,信息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将学生在交往互动中生成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看似干扰教学的偶发事件巧妙处理,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教育资源。
1.抓住课堂生成点,不怠教学预设
生成不是随意将教学过程旁逸斜出,而是一种能体现出教育智慧的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教师应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内容、学有所获,拉近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距离。
(1)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重难点。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来制定明确、全面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的费时低效现象。
(2)依据教学环节,调控教学节奏。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调控好教学节奏,是优化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教学环节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教学过程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切忌依托于一厢情愿的理想状态,应分析教学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偶发事件,避免出现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局面。
2.创设学习情境,不误任务探究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和学习过程感兴趣,真正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这激发点正需要教师的“导”。案例1和2中,两位老师都关注到了学习情境的创设,将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相融合,在填补古诗和为古诗设置动画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完成了任务的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过程中。
3.尊重学生主体,不失教师主导
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应充当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好帮手,当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通过巡视、协调、参与,以确保正常的课堂秩序,及时提醒个别学生,沟通协调学生之间必要的信息联系。
案例2中的教师就把握好了自己的角色,将学生意外出现的问题——“闪烁”效果和古诗的顺序变了,重抛给学生共同解决,调动了学生“划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充分释放出“撑船者”和“划桨者”的智慧,才能真正让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再向“主动学习”迈进。
4.发挥评语功能,不丢素养培养
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评语的信息反馈功能和激励功能,能调控好课堂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师评语的激励调动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教师评语激励下的强烈表现欲望,无疑能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独立地思考,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案例2中的学生1在老师的肯定下重新操作,不亦乐乎。对于学习目的性和自学性并不很强,仍需要外力督促的学生来说,极需这样的具有激励性、鼓动性的课堂评语。反过来,当学生在外力影响下学习愿望不断增强,又会促进他们信息素养的培养。而案例1中没有教师做正确性的引导,其他学生对学生1的作品提出的诸多评价,无疑打击了这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从谈起信息素养的培养了。
课堂智慧需要教育者具备对教育现象的敏感度和随机应变灵活处置事务的能力。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自身的这种敏感度和教育机智,注重自身的主导地位,当课堂上出现了所谓的偶发事件或不和谐的声音,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挖掘,并能把它纳入正常的教学进程来有效使用,这样不仅能圆满完成预设的任务,而且能生成并完成新的教学任务,实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两手抓”,取得教学最优化。[e](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一中32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