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模式新探索
2009-06-11张英
张 英
传统教学,常以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教,结果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倾向,导致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拼命死记硬背。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和教学模式,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便是一句空话。因此,采用多元评价机制,探索新型课堂模式已势在必行。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课程评价指标应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课程评价方法应是多样的;课程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这说明新课标下的科学教学评价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做法,新的评价理念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时机等方面的系列变化。传统教学,常以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教,结果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倾向,导致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拼命死记硬背。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和教学模式,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便是一句空话。因此,采用多元评价机制,探索新型课堂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确立多元评价的机制
多元评价的机制是运用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的一种新型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机制的主要俄电视评价过程有教师和学僧共同参与完成,具体方法为:
1.知识考查
测验与考试法在科学课程的评价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在学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二是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但不管在什么时候用,都绝对不是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主要是运用新情景,针对不同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磁铁的指向性后,要求学生用指南针测试学校各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学习了沉和浮后,让学生想办法使生鸡蛋浮在水面上等。而且要求学生自己写设计方案、寻找材料、写实验报告,并在同学中进行现场交流。
2.能力考查
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考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分组试验;(2)制作活动;(3)家庭小试验; (4)科技活动.
研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一些小课题进行研究,以此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达能力。经常开展科学讨论会,让学生把平时研究的结果、从课外康道的关于自然科学资料,在课堂上口头介绍给大家,有教师评价记分。
此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等方面尽心评价,如热爱校园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不随意向河里扔废弃物,保护眼睛、牙齿等。
二、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我们应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成长档案袋”, “奖励法”,"测验与考试法”,“评议法”等。
三、探索与多元化评价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1.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
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的课堂,能力跟被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与发展。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能力的培养铺好了路,打好了桥。例如:教学《观察鱼》一课时,我让学生们画鱼,通过画得响的要求激励他们仔细观察鱼的特征,在“奖”一条鱼给他们,让他们比较,形成对鱼的一般特征的认识,最后引导他们提出关于鱼的问题,研究鱼。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研究鱼的学习兴趣。
2.设立多种形式的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破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如: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博物挂难关,到儿童乐园、少年宫去游玩,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开展环保实践活动,调查和水污染原因,以及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开展标本、论文的展评活动,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成就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受到美的熏陶,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观察自然的好习惯,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3.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
开展趣味科学实验比赛活动,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科技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去进行科学实践调查,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创造条件。
学校成立航空、航海模型兴趣活动小组, 组织学生参加电子科技创新制作活动。此项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网页、电子小报等,探索电子信息世界的奥秘。从小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爱好,必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
4.积极引导学生阅览科普读物
科学课虽然给儿童一个很广阔的思维的空间,但是毕竟要局限于课本的内容,对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有很大的阻碍,也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在这种情况下科普读物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通过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探求问题结论的独立学习的习惯,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总之,我们科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灵活地扮演好课堂内的多种角色,认真钻研各种教学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培养,教会学生思考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真正的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奠基。(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六合中心小学 257232)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探索
杨舟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将科学探究作为理科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对现行初中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甚至是一节课能否顺利进行、贯穿始终的一条重要线索;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想象,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布疑设悬,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形成的规律,使学生产生疑问,造成一种悬念或期待,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启发积极思维的动力。而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有效,课堂有效提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课堂提问是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但有关调查显示,许多教师对课堂提问比较随意,甚至有教师被统计出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提了一百二十多个问题,平均每分钟有2~3个问题,且大多数是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等不需要动脑的问题,也有一些教师的问题过于复杂,学生听得不知所云,无从下手,课堂提问失去了其原有的巨大功效。那么如何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1.围绕教材设计——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设计内容要紧紧围绕初中科学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课堂提问设计要明确教学目的性:为引入课题而提问,为前后联系而提问,为突出重点而提问,为突破难点而提问,为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提问,为引起学生的争论而提问,为促进学生的思维而提问,还有要为总结归纳而提问等。只有对教材的准确理解,找准教材的重难点,才能使所提的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层层跟进,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充分的了解。
2.贴近社会生活——实用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要为教学要求服务。课堂提问的内容要尽可能的贴近生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选取身边的事物作为问题的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兴趣,增加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还应该是教科书拓展内容的问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问题,社会生活热点的问题和深层思考的问题,还要考虑科学教育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问题。
3.促进积极思维——启发性原则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也需要有一系列问题的设计,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所要学的知识中去。课堂提问设计要有启发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按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按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智力发展顺序不断启发深化。
4.面向全体学生——广度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相应的问题,应照顾到每个学生。对优生提问应稍难点,要求稍高一点;对基础差的学生提问可适当简单些,主要以鼓励为主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对那些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应注意提问的技巧和场合。特别是对重难点知识,设计提问一定要遵循由易及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深化、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规律安排,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把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
5.符合学生认知——适度性原则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也要有一定的深度,以培养学生进攻性的学习状态,刺激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提问的选择切忌引出简单答复,无须思考的问题,更要避免凡事都问的做法,否则,会使学生感到兴味索然,无动于衷,使课堂提问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小问题,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二、科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1.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不能促使学生动脑,会使一些学生产生盲目的从众心理,附声附和。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无从答起,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造成畏难心理。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
2.课堂提问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提问时若能旁敲侧击,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生动含蓄,富有艺术性,并结合一定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注意,促进积极地思考。迂回提问方法是对需要提出的重点问题暂不提问,而是先提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重视,然后看准时机,将重点全盘托出,起到奇峰突现的作用,随着提问和解答讲授,使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3.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小问题,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递进法的提问是指针对某一知识点通过由浅入深,循序递进,一环扣一环的系列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层层剖析,逐步推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彼岸。这种方法多用于具有一定教学深度的知识点的教学,或是针对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教学。
4.课堂提问要有促进探究价值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把过去所学的内容复习扩展开,同当前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提问,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这类问题需要学生对观察或者信息的回忆、实验或查资料所得的信息加以整理,综合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及知识的重新组合才能找到答案。
5.课堂提问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保证一定难度的同时还要兼顾广度,即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只提问少数特定的学生、先点名后提问及按学生座位或学生名册顺序轮流提问等,均不能体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且被提问者必然造成心理紧张,没被提问者则放松了积极思考,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提出后,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应留有相应的思考时间,既要照顾优生又要照顾中下生,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并视情况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暗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的时机把握
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选出难点、重点与问题的同时,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机提出问题,才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积极思考,促使全班学生都积极思考,在心中试拟一个答案,还能更好地对某个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提出质疑。在科学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时机不是受教师主观意志左右,随心所欲的。一个问题提出来后,学生能不能回答,首先要受学生原有认知水平限制,要有科学探究的实践经验作基础,否则问早了,学生认知结构或思维过程会出现断层,则欲速不达。问迟了,提问的结果可能会皆大欢喜,但却使提问失去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其次还要受学生主观能动性影响,学生情绪饱满,充满求知渴望,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此时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努力摸索,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如何通过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 中不断探索和总结。[e]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第一中学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