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事的处理中教孩子学会做人
2009-06-10许雪春
许雪春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把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一问一答充分说明了良好的习惯是在点滴小事中养成的。这个“小”不仅指的是年龄上的“小”。还指事儿“小”。而且指的是点滴小事中的“小”。这也是我教育孩子的一点体会。让孩子学会与别人打招呼
儿子从小是个内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有话憋在心里不讲出来。我们带他出去。每次与叔叔阿姨打招呼,都要爸爸妈妈说:“叫叔叔。叫阿姨。”否则别想听到他半个字。就是这样,他也是从不看别人的眼睛,声音小得像蚊子叫。于是。我和他爸爸商量好。每次带他出去之前。事先约好。见到熟人一定要他打招呼。
有一次。我和儿子去公园玩。一下楼就碰上了一位邻居奶奶。我赶快示意他。可是只看到他嘴唇动了动。等邻居奶奶走了之后。我问他,你怎么不叫啊,他急了。大声嚷道:“我叫了。是您没听见。”心中窃喜。就算是承认叫。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啊。于是我假装报歉地说:“哎呀,真对不起。不过我真的没听见。你想想,我离这么近都没听见,何况奶奶呢。多可惜,白说了。你下次主动大声地打招呼给妈妈听,像个小男子汉。怎么样?”儿子听我这么一说。就特别自信。他觉得他大声地与人打招呼就能让妈妈这么高兴。当然很得意了。
终于有一天。在送他去幼儿园的路上。我听到儿子先是深吸一口气。然后重重地吐出来。一声响亮的“叔叔阿姨好”在耳边响起。我感到欣慰极了,儿子终于迈开了第一步。在以后的日子里。儿子慢慢地养威了习惯。大声地打招呼。大声地与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小声小气、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的儿子终于变成一个举止大方、礼貌待人的小男子汉了。
“小品”让孩子在换位中学会理解
有一次。儿子最喜欢吃的巧克力只剩下几小块了,这时过来了四五个小朋友,他想给人家吃。可是又不愿意让他们就这么一下子全部“报销”掉。他歪着小脑袋想了半天,最后决定:“给阮建吃一块,你们都不要吃了。因为他是我最最好的朋友。”我看到其它几个孩子失望地转身玩儿去了。当着这么多孩子的面我没有说他一句。晚饭时,我告诉儿子:“我们三个人演一个小品怎么样?”儿子一听兴奋极了。于是由我做主人,分别招待他和爸爸两个客人。我把儿子最喜欢吃的红烧肉端到大“客人”一边。并且说:“这盘肉太好吃了。你是我最最好的朋友。就请你一个人吃吧。”儿子一听。忘记了是演戏。生气地抗议道:“不吃就不吃。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一看。机会来了。就说:“伤自尊心了吧?想一想下午在吃巧克力的时候。你是怎么对待小朋友的?如果小朋友也这样把朋友分几等来对待,那谁还愿意和他玩儿呢?既然能在一块儿开心地玩就都是好朋友。巧克力不多,你可以每人分一小点儿嘛,只要想办法就一定能解决问题的。对不对?”儿子一听。恍然大悟。
总之。优秀的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平时的培养。培养优秀的品德渠道很多。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家长的教育、感染、影响作用;培养优秀的品德方式也很多。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