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孩子成长环境要净化

2009-06-10

中华家教 2009年7期
关键词:体罚暴力日记

长 春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遇着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因素。比如交通安全、保护隐私、网络活动、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等。不论这些因素出现在家庭。还是学校或社会。它都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严重的甚至危及孩子的心理和生命。因此。关注、净化孩子成长环境变得迫切。

扼杀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

危险

新华网报道。前不久。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广州、韶关、中山等市16所中小学在校生进行安全意识状况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生普遍掌握了相应的交通安全知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交通安全意识却在减弱。其中,约有13.3%的小学生有骑车带人、翻越护栏、乱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的行为,而初中生则为33.9%。

观点:大多数中小学生本来已经具备了。交通安全常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知行不一,而且年龄越大,交通安全意识越差,有的甚至经常违反交通规则。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家长们不但不劝阻,教育孩子,反而自己带头违反交通规则。《工人日报》曾报道,海口市第九小学门口有一座过街天桥,但一些家长毫不理会,50位接送孩子的家长,竟有29位直接带孩子横穿马路,其中一位父亲还硬拉着孩子横穿马路。孩子说,老师不让这样,要走天桥。争执之下,父亲竞对孩子嚷道:“走不走?不走我踢你!”

因此,有专家认为,在孩子面前,家长们的言行如此轻浮,是在扼杀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这极其危险!

40%的父母偷看孩子日记

错误

《厦门商报》报道,很多青少年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但家长们却希望孩子是“水晶人”,一切都能让他们看得清清楚楚。一份调查表明。近40%的中小学生父母偷看过孩子的日记和信件。子女对父母的这种行为颇为反感。为了躲避父母的“偷袭”,不少同学只好记一本“公开日记”。给老师、家长看;再记一本“秘密日记”。不对任何人公开。

观点:孩子们如此谨慎、严密防范,只是权宜之计,实属无奈!父母对弦子负有监护责任,应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但智慧的父母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以平等、友好的姿态同孩子交流,用心沟通,使亲子心心相印。截留信件、偷看日记等窥探隐私、监视行为,是错误之举。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日记、信件等私密空间,是尊重孩子的表现。偷窥行为,不仅伤害了孩子,还毁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甚至引起孩子的逆反,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校园暴力殃及近3成学生

当止

《广州日报》报道,“两会”期间。东莞市政协委员占少云提出控制校园暴力蔓延的提案。他同时出示了一项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结果。在收回的900份学生调查问卷中,有67%的学生认为自己身边存在着校园暴力;78%以上的学生认为酒吧、网吧和一些偏僻的路段往往是学生打架斗殴的地方;80%以上的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暴力的恐惧。26%的同学承认自己曾遭遇校园暴力,甚至有1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并不是很安全。在收回的900份家长调查问卷中,竟有90%以上的家长担心孩子在校的安全。占少云认为:“校园暴力已呈现出团伙趋势,成为家长们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普遍担忧。因此。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刻不容缓!”

观点:专家认为,受某些暴力游戏和暴力影视剧的影响,青少年们便模仿起暴力行为,他们的暴力活动往往具有随意性、突发性、报复性。面对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孩子们很郁闷。家长最好与学校联手,科学引导,妥善化解。但部分家长却态度粗暴、方法衙单。《家庭导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家长竟然教孩子“以暴制暴”。

家长如此“教育”,或许能让孩子“不吃眼前亏”,但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孩子们渐渐习惯于暴力,长大后,一遇矛盾就挥拳头、动刀子,那么,他们的人生何谈安全?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也要教他正确应对暴力的方式。

迷恋网络世界的虚拟生活

引导

新华网报道,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所近期的调查显示。网络世界对学生的政治热情、道德观念、是非标准、交往方式四个方面有一定负面影响。学生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呈现对国际热、国内冷。而对网络游戏中的刀光剑影、枪炮轰鸣和死尸遍地。他们仿佛感到的不是痛苦,而是痛快。于是对暴力的态度也从开始的憎恨、反感到默认和接纳。甚至是尝试。结交网友的中学生已占总数的55.9%;20%左右的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脱离现实。自我封闭。

观点:网络生活确实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热衷结交网友”如同“迷恋网络游戏”一样,也成了现代中小学生的“时尚病”。为此,家长们操碎了心,不少家长已经谈“网”色变。

其实,也无需大惊小怪!既然是病,必当医之。谁人可医?唯家长、老师是也。何种医法?至妙之法就是引导。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施医之前,都必须切实“把脉”,查清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在教育的同时,如果大人们洒向孩子的是亲情的阳光、关爱的阳光,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进行引导,孩子们就一定能走出虚拟世界,面对现实。当然,也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擎起一片蓝天。

超半数父母实施家庭暴力

住手

《家教周报》报道,中国法学会反家庭暴力网络调查显示。近2/3的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被体罚的高峰时期,高达体罚总数的71.38%。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体罚的形式多样化,其中以父母手打脚踹为最多,占到88%;借助工具。如棍棒、皮带、衣架等实施暴力的占16%。从体罚的种类看。辱骂占25.28%。罚跪占16.36%。罚站占13.38%。被父母逐出家门的占4.09%。

观点:很显然,调查方已将父母严重体罚、辱骂孩子界定为家庭暴力,这可能是许多人始料不及的。实际生活中,相当多的父母往往不论孩子犯什么错,便不分青红皂白,施以体罚。殊不知,这种暴力式教育常常适得其反。法国的思想家、资产阶级教育的先驱者蒙田早就指出:“皮鞭的教育只会使心灵更加怯懦,或越发促其坚持邪恶。”

当代教育家也认为,利用体罚这种暴力教育方式,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带来痛苦,遣成诸多心理问题;而且会破坏亲子感情,父母丧失威信,甚至会形成严重的亲子隔阂,导致两代人的对抗、对立。

猜你喜欢

体罚暴力日记
反性别暴力
成长日记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暴力的班长
成长日记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