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标题体现新闻的“核”

2009-06-10李启松

新闻爱好者 2009年7期
关键词:题眼白天鹅

李启松

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行驶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向我们涌来。让我们无法拒绝。在我们对信息进行筛选时,总觉得很多信息没啥意思,不想看,不想听。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信息确实价值不大,二是标题太过平庸。对眼球缺乏吸引力。而面对后者,我们就应该在新闻标题的提炼上下工夫。将新闻的“核”提炼出来,使新闻的价值最大化。

本文所引用的标题均为《大河报》多年来获总编辑奖的优秀标题。

正确理解新闻的“核”

“核”,是最内在的东西,按照字典上的解释,“核”是果实中间坚硬的部分,里面包着果仁,即种子。核总被一些外在的东西包裹着。核心,即中心,事物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两层意思:一是核很重要,是精华部分:二是它被包裹着,不易被发现。要发现“核”,找到“核”,认识“核”,必须将它的外衣一件件地解开,透过现象找本质、找精华、找最出彩的部分。作为意识形态的“核”,得借助我们的思想利器和业务利器去发掘。

2005年7月,笔者曾做过这样一个新闻标题:《他在校学习成绩优异背母打工为母治病事迹感人广为流传受到省委书记徐光春的高度赞扬(引)“当代孝子”孝感天下(主)》。找准这则新闻的“核”,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设计了很多种方案,都被自我否定了,最后剩下这个备选。一个同事见后,说这个标题太冒险,应该做成《“当代孝子”情动绿城》才保险。我请求了值班老总,他毫不犹豫地说:“用前面那个。‘孝感跟孝行有关,用得很妙。”后来,这个有争议的标题获得了当月的总编辑奖。

用不同的手法体现新闻的“核”

要想找到新闻的“核”,就要进行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的过程是痛苦的。提炼之时,我们要搞清楚新闻之“新”,也就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时段、不同形态、不同联系、不同发展方向,找到了这些,就离新闻的“核”不远了。然后再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过去作文讲究“文眼”,我觉得做标题也应该讲究“题眼”,有时“题眼”就是新闻的“核”。

2008年2月11日钢拟的《南方大雪“冻坏”郑州水果市场》和2004年12月刘春香拟的《九级大风,刮得郑州直打“冷颤”(主)今天风力减至三级,但气温将由昨日的-8.3℃降至-10℃(副)》有异曲同工之妙。前一个标题,“冻坏”是题眼;后一个标题,“打‘冷颤”是题眼;2008年6月闻向东拟的《公款稀里糊涂埋单老总明明白白上当(主)骗子收高额评审费评假院士,因有公款开支,不少国企老总明知是骗局,却“自愿”受骗(副)》,“自愿”一词用得很到位,点出了新闻的“核”。

运用修辞手法是揭示新闻内核的主要手法之一。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等,可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给并不直接的思维架上一座桥,让人由表及里,直达核心。运用得好的话,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精神上产生愉悦。

2007年12月彭长香拟的《三门峡天鹅湖曾是白天鹅的冬季乐园,而今白天鹅纷纷迁居别处,有关人士探因——(引)白天鹅缘何舍弃“快乐老家”?(主)》,2007年10月张震拟的《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朱之鑫介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引)收入分配差距是“成长中的烦恼”(主)》都是这样的题,引用的“快乐老家”和“成长中的烦恼”给人以形象感。新闻的核心是:白天鹅为啥离开“快乐老家”;收入增长了,差距又成了“烦恼”。标题引领着读者阅读,加深了读者对新闻的理解。

比喻在修辞手法中运用得最多,效果也最好。在拟制标题的过程中,运用比喻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2005年7月庞红卫拟的《海棠过河南要开恶之花?(主)5号台风“海棠”威胁我省,各地启动预案防大汛(副)》,2005年3月吕进拟的《驻马店一男孩拒绝救助站工作人员送其回家,说——(引)爸爸叫“麻将”妈妈叫“电视”(主)》让读者过目不忘,原因就在于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人们通过喻体联想主体,形象感油然而生。

有时用大白话也能做出好标题。2004年11月庞瑞妍拟的《浴池老板:让异性瞧瞧怕啥?》是一个口语化的标题,基本上没有修饰,但非常准确地揭示了新闻的“核”。

揭示新闻内核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在拟标题时,有时会把新闻最精彩、最亮丽、最核心的那部分,加以放大渲染,可以令人耳目一新。但是有些关系一定要处理好。

一是既要信息量大又要短小精悍。信息量大是说标题的外延要大,尽量把重要内容都包容进去。2006年5月王站营拟的《连说26声“属实”和5个“对不起”(主)受贿63.6万元的南阳市二中原校长被判11年,在法庭上表示“深深忏悔”(副)》,标题中多处使用数字,信息含量很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标题都要大而全,有时短小精悍就是美,这样的标题需要进行提炼加工。2005年5月彭长香拟的《失主因怕报复,执意放走被擒住的小偷,群众怒斥失主(引)“你比小偷还可恶”(主)》选取的参照物是“小偷”,通过巨大反差,将“放走被擒住的小偷”者的“可恶”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是既要形象又要准确。好的标题生动形象,能把主体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凸显出来。2006年7月杨化涛拟的《洪水中归来泪水里相见》,由“洪水”到“泪水”,抗洪英雄的艰辛跃然纸上。2006年12月彭长香拟的《福利院的老人问送来棉被、饼干的妇女:你是哪一级的高级女干部?(引)俺是保姆,女儿“派”来的!(主)》,新闻本身并不起眼,但编辑妙笔生辉,一个“派”字让该妇女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自觉不自觉地突出了女儿的形象。“派”字用得非常准确。

三是既要出新又不能过分。编辑记者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发现事件的亮点,把新闻的闪光点突出在标题里。2008年7月庞瑞妍拟的《学校给教职工下达招生任务:招不够,罚款;招不到,停岗!r引)老师睡梦中还在“忙”招生(主)》,“忙”字极富表现力。这里要很好地把握住度,不能过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题眼白天鹅
白天鹅
我的白天鹅
我的白天鹅
浅谈中学生命题作文审题教学的策略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