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非诚勿扰》经典幽默对白析赏
2009-06-10刘文欢胡燕
刘文欢 胡 燕
[摘 要] 《非诚勿扰》是冯小刚导演最新推出的一部贺岁电影,影片融合了众多笑点,关注时下热点、人生态度和逢场作戏的,特别是那些轻松而诙谐的人物对白,蕴涵着一种独特的冯氏幽默。文章以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为理论框架,以电影《非诚勿扰》中人物的对白为实例,重点分析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分析表明,通过对会话合作原则的恰当故意违反,说话者可以更成功地制造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关键词] 非诚勿扰;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幽默
[中图分类号] H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09)02-0069-04
[收稿日期] 2009-03-02
[作者简介] 刘文欢(1983-),女,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教;胡 燕(1978-),女,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教。
《非诚勿扰》也许是年度最具亲和力、感染力的国产贺岁电影。影片的男主人公秦奋(葛优饰)是一位有着“特殊才能”的“海归”,他的天才发明被风险投资人(范伟饰)出天价买断。一夜暴富的这位“剩男”想通过征婚的方式解决终身大事,于是揣着家底开始了“征婚”旅程。漫漫“征途”上,各怀心事者纷至沓来,一段“人间喜剧”演出2008年世间百态。几经周折后,秦奋终遇倾心佳人梁笑笑(舒淇饰)。无奈,美人心有所属,秦奋逆流而上,几番悲喜交集后,有志者事竟成,秦奋终于带着他的真爱开始一段全新征程。
影片融合了众多笑点,关注时下热点、人生态度和逢场作戏的对白,在秦奋相亲过程中,遭遇不同型号的“剩女”,光怪陆离的各种社会现象都巧妙地融进影片中。在失落与绝望的气息中,以冯氏幽默穿针引线,把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浓浓的人情暖意。
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合作原则,从人物对白本身着手,赏析片中经典幽默,深化人们对该片的欣赏与领悟,加深人们对冯氏幽默的理解。
一、会话合作原则的内涵、意义及违反
1. 会话合作原则的内涵
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在《逻辑与会话》一文中指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似乎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这一对话双方共同遵循着的原则就被称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准则:(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一是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足够信息;二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一是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二是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要有关联。(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强调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一是要避免晦涩;二是要避免歧义;三是要简练(避免啰嗦);四是要有序(井井有条)。
2. 会话合作原则的意义
以上四条准则描述了一个合理、有序的会话过程,如果交际的参与者严格按照此准则,就能达到顺利交谈的目的。量的准则体现了交际内容的充分性和经济性原则;质的准则体现了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交际的诚信原则;关联准则体现了交际的目的性、需求性原则;方式准则体现了交际的策略性、功效性原则[1]。 然而,合作原则不是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对人们实际行为的描述,它不应被视为一种规范。束定芳在《现代语义学》中说:“这些准则并非说话的规则,而是人们在话语交际中所假设的使话语得以进行的一种底线,是人们理解话语的基础。”[2]因此,合作原则的重要性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违反它所造成的特殊语言效果(如 “会话含义”等),幽默便是其中的一种常见效果。
3. 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
格赖斯概括了违反合作原则的四种情况:(1)交际者悄悄违反某一准则;(2)交际者公开宣称不遵守合作原则;(3)交际者无法遵守某条准则,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就会和其他的准则产生抵触;(4)交际者故意违反某一准则,并让听话者体会到这一点。第四种是格赖斯最关心的,也是日常交际中最常见的。说话者处于自身的动机或某种理由,常常通过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以产生特殊的会话效果。本文主要讨论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即第四种情况)所产生的幽默效果。
二、 从人物对白着手运用合作原则分析冯氏幽默
幽默是一种艺术,能给人以愉悦,从而在贺岁喜剧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幽默的产生有很多途径,如搞怪的动作、夸张的表情、荒诞的语言等,本文旨在研究语言幽默。语言幽默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它以令人发笑的语言为载体,通过违反一定的语用原则(如合作原则、关联理论、礼貌原则)而形成了幽默的效果。本文试从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电影《非诚勿扰》中的经典幽默对白。
1. 故意违反量的准则
根据量的准则,言语交际的一方提供的信息量应该不多不少,正好符合另一方的要求。所以,违反量的准则的情况自然也有两种:
(1) 所说的话没有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足够信息
下面是《非诚勿扰》中的一段经典对白:
秦奋:我觉得征婚对我来说是挺不靠谱的一个事儿,歪瓜裂枣的咱看不上,但凡长得有模有样看着顺眼的不是性冷淡就是身怀鬼胎,心理健康历史清白的姑娘都哪去了?我怎么一个都碰不上啊?
梁笑笑:你别拐着弯骂人啊,谁心理不健康了?你就历史清白了?
秦奋:我没说你,你不算长得顺眼的。
梁笑笑:……
秦奋:用顺眼这词就低估你了。你得算秀色可餐,人潮中惊鸿一瞥、嫁到皇室去也不输给戴安娜的那种。有的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不过分地说,仇人眼里你都是西施。
这段对白的幽默效果出现在秦奋的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中。根据量的准则第一点: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足够信息。但是秦奋在说了一句“你不算长得顺眼的”之后却没有将后面的褒奖之词接着说完,让观众以为秦奋觉得梁笑笑不漂亮,为梁笑笑的自作多情而会心一笑,不料,在梁笑笑哑口无言尴尬不已之后,他又语出惊人:“用顺眼这词就低估你了。你得算秀色可餐,人潮中惊鸿一瞥、嫁到皇室去也不输给戴安娜的那种。有的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不过分地说,仇人眼里你都是西施。”通过故意先不提供足够语言信息制造出让观众捧腹的独特幽默效果。
从上文的经典对白可以看出,说话一方故意先不提供足量信息,待成功误导对方后再补充说完剩余信息量,形成误解与正解之间的鲜明对比,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2) 所说的话包含了超出需要的信息
下面是《非诚勿扰》中的一段经典对白:
秦奋:再见。
梁笑笑:再见。
秦奋:啊,不对。不是再见,应该是永别。但这个词也不合适,意思大概是这样,那就不见了。
这段对白显然故意违反了量的准则第二点(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因为最后一句对白的意思在第一句中已经表达过了,又啰嗦了一遍,显然让人觉得是多余的。秦奋之所以选择把一个简单的意思说得复杂,提供的信息话语比所要求的信息(“再见”)更充分,无非是想表达在相亲过程中得知自己被不诚心的梁笑笑欺骗后心中的愤懑不平,作为已心有所属的漂亮空姐竟迫于家人的压力跑来正经八百地相亲,对于诚心想找个伴侣结婚生子的秦奋来说该是多么大的打击!看到这里,观众也会为秦奋的窘态而大笑不止。
从上文的经典对白可以看出,说话一方故意提供超额的信息量(多于另一方所需要的)以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看似画蛇添足,实则暗藏玄机,耐人寻味,幽默往往也在此时悄然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