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的评课

2009-06-09焦华坤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焦华坤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中学,江苏 泰兴)

[摘 要]:本文试对语文评课议课进行探述,旨在阐述正确的评课方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作用。语文评议课是教学研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业务不断成长的重要推动力,能促使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我们在评课议课时应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最大限度的体现语文学科的“情感要求”和“学理特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评课议课 入情 入理

评课议课是常见的一种“同伴互助”式的教研活动,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中,日常化、正规化的评课议课活动不可或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少的评课议课的质量令人忧心,一方面,评课犹如“蜻蜓点水”,不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教学实质;另一方面,评课者充当了“老好先生”的角色,都是漂亮之言,让教者难以提高教学素养。对此,笔者以为,正确的评课方式不仅促进教者提高业务,而且让评者有所收获。

一、评议课存在的问题

1.游离于课堂实际之外的“理论训导型”

某些评议者喜欢在评议中大量使用课改用语,努力堆砌自己阅读到的“当下流行”的一些“新说法”、“新成果”。其发言,重在“照搬”,重在“传递理论”往往和所评议之课严重脱节,给人一种接受板着面孔者训导的感觉。于是,其他参与者很快就会产生“苦涩、乏味、无用”等感觉。这是令一些教师很头疼的一种低调型评议。

2.有意无意的一比高下的“比试身手型”

“这节课(或者这一环境),如果让我来上的话,我会这样处理……这样的处理,是不是更好呢?”这样的评议,很容易让参与者有比优劣、见高下之嫌。特别是对授课者而言,负面作用反而无限放大。于是,优于某些评课者“有情绪”而导致的评议的低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不说优点,只谈不足的“打压型”

“评议,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节课的优点我就不说了。”“某某老师,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其课堂教学的特色大家也都很熟悉,所以这节课的优点我就不说了。”某些评议者以这样的开场白导入评议,并以此为托词,少谈甚至不谈课堂所展现出的“闪光点”,只是一味的剖析课堂教学的缺憾,或者错误。这样的仅仅突出某一面的偏颇式评议,显然有失公允,要使其产生正面的促进效果,难度明显很大。

4.说优不说劣的“好好先生型”

“听了这节课,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评议者一味地说“优点”,刻意淡化课堂教学推进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自然谈不上什么针对性强的改进型建议了。更有甚者,“好好先生”所说的褒扬性内容,在授课教师那里,反应平平,甚至招致其窃笑。原因很简单,评议者为表扬而表扬,评议未紧密结合课堂实例,给人一种堆砌表扬、华而不实的感觉,甚至是与课例无关的牵强附会式的表扬。

二、评课议课应做到入情

评议课的“入情”,基本的要求有三个:首先,要注意发言的语气、语态,语气要和缓,语态要平和。其次,要善于寻找情感的“共鸣点”,以期顺利地建议一个情感认同基础上的互议平台,为尽可能大的发挥评议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功能提供宽松、和谐的氛围。此外,必须杜绝为顾及对方情感而弄虚作假的做法。任何草率的、不负责任的褒扬式、迁就式评议,会让其他参与者很不以为然,也让授课者很是不舒服,其效果往往更糟糕。

评议课程时应该充分体现“入情”。第一步,顺畅的陈述“课堂教学环节”。这样的表述,既体现着对课堂和作课者的关注,也显示着发言者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再加上对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述严谨”这一特点的明确肯定,这就为互动创设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步,请授课教师谈自己设计的思想基础,并从其发言中发现“能准确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这一特点。笔者很是赞同评议者“询问”的做法。摸清情况是发言符合实际、表达准确无误的前提,也是削弱“抵触情绪”,确保评议“入情”的基础。第三步,发动所有的参与者设计或推荐“改进方案”。这样做能调动其他参与者的“情绪”,避免出现“他们两个研讨,与我们无奈无关”的消极心理。第四步,请授课教师总结发言。这是在大家讨论基础上的总结性评价,也是授课教师有一次的“反思成果”展示。总之,我们不难发现设法采取有效的说法和做法,是体现自己对参与者的“情感”的高度关注与充分尊重视评议教师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不错的参与局面和明显的活动成效。

三、评课议课应该做到入理

评议中,评议者要基于课堂实际,立足“促进”这一基本点,发挥自己在学科知识、商检经验等发面等优势,努力使自己的评议内容能满足他人在“专业”方面的“需要”,即能说在点子上。

评议课的“入理”,主要的要求有两条:第一,语言表述清晰,即明白无误地传递自己的讯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传”。第二,表述的内容在理,既能从课堂教学的事情出发,把主要的优势或特色找准并说“全”,把突出的问题或不足找准并说“透”,做到“肯定的有依据”、“否定的有道理”,并能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或建设性方案,引发大家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笔者以为“入理”应该做到:首先,发言者语言表述言简意赅,无啰嗦反复、唠唠叨叨等不良现象,沟通交流无语言障碍。同时,评议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形应有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评议符合课堂教学中参与者的实际,符合评议的客观性原则要求,其内容有力里有据,令人信服。其次,评议者着力凸显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如何用直白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导引”,精心引领评议进程,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稳步推进,使参与者人人有思考,个个有收获。此外,部分评议者设计的方案更加引人关注,对他人的启发更大,其内容更好地满足了他人的“需要”。

除此而外,立足课堂教学,提出评议者认为更高独特的文本解读或更好的设计方案,实施思路,这是评议中非常引人眼球的一个内容,也是容易引发争议的一个内容。评课时,我们发现参与者往往会争得“面红耳赤”。笔者以为,出现此种状况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学生状况等均有不同的背景下,老师们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自然会出现不同的选择。如果大家的认识与选择一样,那我们的课堂不就成了一个模板刻出来的了,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活力,这恐怕是所有的教育者都不希望看到的。同时,面对此种状况,除了要落实使评议的内容“入理”的两条主要的要求外,评议者还必须明确:文本的解读常常无对错之说,教学的方式、方法往往无好坏之分,未背离于文本基本精神、适宜于师生的基本需求才是基本标准。更何况,在授课人的眼中,评议人的意见仅是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一种。

总之,忽视他人在“情感”、“专业”等方面的需要,这是评议的最大败笔,也是评议效果低下的主因之一。作为“教师互助体”中的一员,必须牢固树立立足授课者,为着参与者,立足课堂,为着发展的评议思想。只有这样,评议这一授课者和看课者互启的平台才能真正为教师专业发展助推。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