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企业竞争力之核
2009-06-08陈志平
陈志平
【摘要】 诚信就是企业竞争力之核,因此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则应采取在理论中增加诚信内容、培养企业的诚信文化、用诚信规范企业经济行为、建立诚信利益运行机制、制订与实施相关制度等。
【关键词】 诚信;三鹿;华尔街;企业竞争力
所谓企业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需求者(包括消费者、中间供应商和厂商等)提供产品(含有形和无形产品),并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竞争力理论问世于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末以来就受到了我国许多企业家的热烈追捧。他们言称竞争力,更是不懈的寻找其核心。然而,直至2008年夏末接踵而至的“三聚氰氨”事件和“次贷”危机,人们才恍然大悟,诚信才是企业竞争力之核心。
一、诚信是企业竞争力之核
1.诚信是经济活动的根本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诚信有三重含义:一是守信,即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重诺言,讲信用。二是诚实,即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不欺人、不欺己,并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欺行霸市。三是重义,即在经济活动中要信于约,更要信于义。换言之,义是实施诚信的标准。西方的诚信始于早期的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原始平等观,即买卖双方不附加任何条件、完全自由和平等地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所以马克思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了支配经济行为为主体实践活动的诚信观及合乎市场经济的明确准则。中外传统的诚信观传承至今,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虽然现代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诚信观中有一些内容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诚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已丧失了功能。相反,由于现代商品交换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契约行为,诚信作为契约的核心,其功能显得更为突出,它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调节和约束作用也愈发重要。因此,许多现代企业家都把诚信作为自己的道德底线,不敢越雷池一步,利用诚信来获得正当利益。
2.诚信缺失会颠覆企业
有两个典型事例,“三鹿”乳制品集团和华尔街。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乳制品市场也迅速扩张。面对空前的机遇,国内的乳制品企业无不极力地争取市场份额。然而有限的供给不仅无法满足日益高涨的需求,而且致使原奶的价格水涨船高。为了解决供给不足,有些企业就采取了在原奶中掺水的造假方式。不仅如此,为了蒙混过关,他们还运用了某些“高科技”手段,将可致人于死命的“三聚氰氨”添加到被稀释的奶水中,结果导致婴幼儿致病乃至死亡。“三鹿”就是此杰作的“杰出代表”。无独有偶,华尔街也因诚信缺失而引致欺诈、投机活动猖狂。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就因涉嫌华尔街历史上最大数额达500亿美元的欺诈案而遭警方逮捕。对冲基金也因为在全世界进行金融投机活动,进而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而声名狼藉。如果说,对冲基金和麦道夫只属于个案的话,那么街内外的投行、房地产商、评估机构、债券和保险公司等相互勾结,利用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的时机,将大量按揭贷款借给无力偿还者,再将这种“次级贷款”经过复杂包装并冠以金融创新产品之名,向世界金融市场推销,以牟取暴利的行为,就实属有预谋的集体欺诈和投机了。“三鹿”和华尔街虽然所属行业和发展过程不尽相同,但都因诚信缺失而导致自身企业完全或部分被颠覆。
3.诚信是企业的双赢之道
企业竞争力在评估报告中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指标: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前者反映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为市场所接受,后者反映企业自身发展的基本条件。长期而言,这两个指标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只有长期被市场接受并拥有较高占有率的企业才能实现长期的盈利率,也只有长期盈利能力的企业才能持续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表达这两个指标的具体内容是,运用竞争力才能实现经营业绩和短期利润。正因为这样,有些企业潜意识里就把竞争力当作终极目标。为此,有的企业把竞争力当作现金一样,现支现用,而不像股票期权一样,着眼于规避风险和长期投资的需要;有的企业为竞争而竞争,要么是不择手段,要么采取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以至于竞争过度。这样一来,多数企业无法获得正当利益,自相残杀的行为却时有发生。不仅如此,至今还有人认为“三鹿”和华尔街的所作所为都是竞争力惹的祸。其实竞争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企业的真正目的是盈利。然而,企业盈利也要取之有道。这就是经过无数中外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利己又利人的双赢之道——诚信。
4.诚信是企业竞争力之核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大致由三部分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文化。实际上,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的综合表现力。因此,诚信是企业竞争力之核。然而很多人对此心存疑问:其一,认为是否太容易了。其实不然,许多老字号企业之所以能够历经市场风雨而屹立不倒,靠的就是百年来对诚信的坚守,如长期以来都注意保质保量、童叟无欺。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其二,认为是否太老生常谈了。世界上往往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才能成为经典,而只有一时之热的则是时髦的东西。其三,认为是否太简单了。现代人尤其是学者和企业家总喜欢把事物复杂化,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谛。实际上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质。比如说,原子、电子和质子,它们看似简单,却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乃至宇宙。其四,认为是否太没有技术含量了。在科技社会里,人们都喜欢把技术放在第一位,因此也造就了许多唯技术主义者。这种人崇拜技术,更以技术论英雄。在他们看来只有高新的、独特的、垄断的、复杂的、高深莫测的技术才配称之为竞争力之核。从企业文化及其层面上看,技术属于处于表层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则服务于意识文化。不可否认,技术十分重要,企业的成败有时也取决于技术的强弱。但从长远来看,技术只是企业竞争力发挥作用的平台,企业的兴衰更取决于诚信核心理念。企业可视为战术竞争力之核的资源很多,除了技术,还有工艺、配方、材料、品牌、人才、技能、团队、制度、管理等等。优质资源自然是多多亦善,因为只靠一种优质资源,企业是不可能包打天下的。无论企业有多少优质资源,这些资源的作用发挥都偏离不了诚信中轴,否则,非但不能使企业获益,还可能颠覆企业。
二、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
1.在理论中增添诚信内容
传统道德中,诚信被视为立人之道、立业之基、立政之本。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在企业竞争力中也是如此,诚信决定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关乎企业的前途未来。虽然诚信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企业往往会忘乎所以,甚至是本末倒置。否则,华尔街上就不会投机、欺诈等行为成灾,“三鹿”集团也不会明知故犯。因而,有必要在竞争力理论中增加诚信内容。在竞争力理论中增加诚信内容犹如纲举目张,一方面可防止企业误入歧途,把竞争作为终极目标,从而导致不择手段和只顾眼前利益的等短期行为泛滥;另一方面可为企业明确方向,在构建竞争力上少走弯路,并从根本上保护企业并提高竞争力。
2.培养企业的诚信文化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突破,因此培养企业文化应从核心着手。虽因行业、规模、时期不同,各个企业的文化有所不同,但都应培养以诚信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因为,培养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实现群体性、内控性等特性和发挥导向、规范、激励、调节、凝聚等功能。如在特性上,诚信理念容易为绝大多数人接受,也容易形成群体心理定势,从而成为企业的群体性;诚信理念还可对企业领导和员工产生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递增层次的内控性约束。服从是被动的、强制的,是因外部某种作用而表现出来的被动行为,是塑造企业文化初期的不自觉行为。认同是自愿的、共识的,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结果,但主体对认同对象尚未真正了解和接受。内化才是个人与企业核心理念达到完全吻合,是培育核心理念以实现对全体自我控制的最高境界。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使那些持服从、认同态度者朝着内化的方向转变,以达到诚信理念对企业行为的内控之目的。又如在功能上,诚信核心理念因成为每个企业职工积极认可的价值追求,使每个职工对本企业更有认同与归属感,从而产生凝聚力。这种由凝聚功能所形成的力,也是更有份量的竞争力。
3.用诚信规范企业经济行为
在无约束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有可能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而,要用诚信规范企业经济行为。在规范企业经济行为上,诚信主要表现为守信用和重信誉。守信用,具体来说,是真诚、实在、不虚伪、不欺诈,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遵守诺言、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自律意识和契约制度。通过诚信的自律与契约他律,可促使企业守信,还有助于培养美德。信誉,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累积效应,具有约束和规范行为的功能。重信誉则是企业对自己提供的服务、商品等的承诺、践诺。信誉的不断重叠可产生较高的美誉度。高美誉度是降低成本风险的依据,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守信用和重信誉除了要靠企业自律和法律之外,还要对产品质量制定明细标准,以使企业心中有数和实行政府、行业、民众等多重监督。
4.建立诚信利益运行机制
企业构建竞争力之核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为了防止有的企业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谋取一己私利和使多数企业都能得到正当利益,在市场上就要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利益运行机制。建立这一机制的关键,是要把握住两点:一是随机应变。诚信的程度和方式是随着人们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变化的,市场经济的水平越高,对诚实、信用的要求也越高。因此,建立诚信利益机制也要随机而应变。二是因势利导。诚信利益机制是以利益为导向的调节机制。在可以得到实际利益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才会参与这一机制。因此,建立诚信利益机制要以利益为导向,并符合绝大多数企业利益。有利益就会有动力,这也更有利于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
5.制订与实施相关制度
对企业要制订失信行为的举报制度、对不良诚信信息甄别制度和被惩戒者申诉及复核制度,以及对守信企业的鼓励制度和失信企业的惩戒制度等。为使诚信纳入制度化轨道,还要采取多种措施:一是建立诚信信息收集渠道。依法收集和记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有关诚信信息,包括企业自身的诚信信息和交易伙伴的诚信信息。二是对企业开展诚信评估。作为鼓励企业守信的重要手段,要根据企业的守法规情况、履行规约信息,对企业开展诚信评估。评估内容可以依法进行公示,使诚信的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守信践诺的激励机制。三是协助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在以强化诚信意识、促进诚信经营、防范交易风险为目标上,要协助企业建立以客户诚信状况调查、诚信评估、诚信投放、账款追收为核心的诚信风险防控机制。
参考文献:
[1]蒋璟萍.《诚信的伦理学分析》.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金 碚等.《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