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及发展对策

2009-06-08张金霞

企业导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构建对策

张金霞

【摘要】 旅游产业集群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构建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立旅游产业集群的意义和形成的基础,提出了构建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半径的旅游产业集群圈和大武汉旅游产业集群、东翼旅游产业集群和西翼旅游产业集群三个副圈的思路,最后阐述了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对策

区域(城市)旅游合作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自1988年两省一市合力兴办的“江浙沪旅游年”开始,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合作实践就初步展开。之后,跨省区的“丝绸之路”、“长江三峡”旅游区(带)、中原旅游协作区、长三角旅游圈、珠三角旅游圈、环渤海旅游圈等的旅游合作相继出现。可以说,中国旅游业跨区域合作的时代已经来临,它是中国国内旅游业逐步从粗放经营的初级阶段走向成熟的标志。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这给武汉城市圈区域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

武汉城市圈是中部旅游资源较为集中、出游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部地区的旅游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经过6年的实践,武汉城市圈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圈内旅游业整体的竞争力。然而,相对国内重要城市圈和周边城市圈旅游业,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没有成长为国内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在国内区域旅游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武汉城市圈处于弱势地位,见表1。

资料来源:《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事业规划提纲(2008—2012年)》,武汉市旅游局,2008年。

由表1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群,也低于河南中原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水平,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两项指标人数和收入分别相当于河南的47%、54%。武汉城市圈的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2.武汉城市旅游圈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形成了一花独秀的局面(见表2)

资料来源:湖北旅游统计便览,湖北省旅游局,2008年。

由表2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除武汉稳居龙头老大外,其它城市在湖北省17个旅游城市中都处在较后的位置,甚至垫底。这进一步反映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此外,在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区域合作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地方政府的意愿,其合作主要是重形式、重研讨、重宣言、重宣传。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和手段,特别是各地旅游企业反应不够积极,这些问题制约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发展。

二、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是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进一步促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发展呢?一种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应运而生。旅游产业集群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以旅游核心吸引物为基础,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支持企业、机构在一定旅游目的地区域内大量集聚,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它大体上包括三个基本层次:由旅游吸引物构成的核心层,由食、住、行、游、娱、购等相关旅游企业构成的紧密层,为提供支持作用的供应者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院校、旅游科研机构、旅游行业协会等民间团体等构成的辅助层。

武汉城市圈内,9座城市地处我国的中心腹地,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较好,旅游资源丰富,品质佳,有特色,互补性强,旅游业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较慢,行政区域造成的旅游资源优势不能发挥效益,旅游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是其重要原因。而解决路径之一就是建立旅游产业集群圈,它是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1.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有助于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形成与发展

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形成,必须有旅游产业的聚集,并形成规模优势,而旅游圈内的9个城市,具有地缘关系上的紧密性,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在文化上是一种同源关系,互补性强,其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因而在旅游发展上的也具有共生性的特征。通过建立合作的专门机构,加强旅游规划,开发各地特色旅游产品,共同开展对外宣传促销9市间客源互动,进行旅游教育培训的合作,推进旅游企业对接,加强共同市场的管理,规范旅游秩序等措施,进而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必然会加速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发展。

2.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转变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的增长方式

长期以来,武汉城市旅游圈内的旅游产业是“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从经济组织的角度讲,表现为分散布局和分散发展,缺乏群体规模效应,资源共享利用率低,资源和环境破坏也较严重。只有通过集群式发展,提高资源共享程度,通过群体规模效益和共生效应,降低基础设施、资源与环境破坏的成本,才能促进生产手段和技术升级,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3.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有助于培育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能力

旅游产业集群核心能力是集群内旅游企业对知识累积、学习能力、社会网络、协同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机整合能力。经过6年的发展,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开发和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同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核心能力。因此,通过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可以加快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4.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竞争能力

旅游产业集群为圈内旅游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提供了双重机会。首先,竞争对手的存在迫使企业不断革新技术、创新旅游产品、改进服务质量。其次,旅游产业结构在竞争与合作中得到优化。竞争使旅游产业内部的分工更加专业化,合作使旅游企业间形成的产业链更加紧密。再次,促进旅游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展开竞争。集群内旅游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它必将对提升武汉城市旅游圈的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5.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解决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三农”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

这是由旅游产业的核心产品具有不可运输性和旅游产业具有关联性特征决定的。旅游产业集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和小城镇兴起的,旅游产业集群也不例外,通过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带动了周边农村地区的农、牧、副等产业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

三、建设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想

1.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

(1)资源基础

资源基础是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武汉城市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数量丰富和品质俱佳,各具特色,特别是以武汉为代表的都市旅游资源,以大别山为中心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传统观光旅游提档升级,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蓬勃兴起,互补性强。区域内拥有武汉、鄂州和赤壁3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黄石、黄冈、咸宁、孝感等4市正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客源基础

经济基础和客源市场基础是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保证。武汉城市圈总面积和人口都约占到湖北省的一半,湖北省经济实力最强、发展基础好的城市几乎都集中在这个范围内,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2007年,武汉城市圈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773万人次,同比增长23%,占全省的5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24.7%,占全省的64%;接待入境旅游者57万人次,同比增长17%,占全省的43.3%,实现外汇收入2.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占全省的58.7%。

旅游的快速发展说明了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武汉城市圈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说明了旅游作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为武汉城市圈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客源市场。

(3)设施基础

设施基础是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发达的地区。一方面,区域内城市化水平较高,可为旅游业提供完善的服务,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更为旅游业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区域内交通便利,区域内城际间高速公路已实现联网,从武汉出发,2小时内可达周边8个城市中的任何一个;加上圈内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可进入性大大增强,“二小时旅游交通圈”业已建成。

2.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集群圈的构想

由上分析可以看到,武汉城市旅游圈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资源、客源和设施条件,它们是形成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集群圈的强大基础。武汉城市旅游圈可依托以上基础,构建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半径的旅游产业集群圈;并充分发挥武汉市作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分别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大都市旅游产业集群副圈,重点发展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等;以孝感为中心,包括仙桃、潜江、天门的东翼旅游产业集群副圈,本区旅游资源丰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湖泊、港渠众多,四城市应联手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构建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圈楚文化故里旅游区;以鄂州为中心,包括咸宁、黄石、黄冈的西翼旅游产业集群副圈,本区名人名山名寺众多,生态环境较好,四城市应加强旅游合作,协调发展,构建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圈生态旅游区(见下图1)。三个旅游产业集群副圈,应避免各自景观与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努力形成圈内旅游产业更紧密依存互补、营销互动,从而形成圈内整体竞争优势。

四、发展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

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其优势不在于同一领域“弱”、“小”、“散”旅游企业的单纯聚集,而在于整体竞争优势的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可概括为: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来推动,文化是底蕴,人才是关键。

1.优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确保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健康、有序的发展

(1)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集群在实际推进中存在以下障碍。其一是体制障碍,类似“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地沟通协调不畅,其二是政策性障碍,一些城市怕被矮化、弱化、吞食掉,存在有意无意的“克隆现象”,形成恶性竞争。为此,武汉城市旅游圈必须在体制上创新。特别要完善合作机制,除了建立更高层次的协调议事机构;确定武汉城市圈合作交流平台——“武汉城市旅游圈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还应该建立旅游干部交流机制、旅游资源共享机制、旅游利益共赢机制、旅游污染共防机制,各种机制共同作用、互相配合,才能有效推进武汉城市圈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2)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诚信是旅游产业集群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是旅游企业之间交易与合作的基础,没有诚信的旅游产业集群中假冒伪劣遍地、期诈行为盛行,这样的旅游产业集群只能是短命的。因此要积极宣扬诚信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同时建立完善的信用规章制度。

(3)创建良好的融资环境。由于旅游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其发展主要靠自身资金的积累,通过银行获得贷款难度较大,因而其竞争力提升受到严重的制约。为此,除银行信贷外,在政府的倡导下,可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对旅游企业进行扶持,使旅游企业和本地机构共担风险和投资,同时也分享收益和回报。

(4)营造良好的投资政策环境与硬件环境。特别是建立圈内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据介绍,武汉已经规划了7条快速通道,这7条快速通道的建成,使将来通往周边城市只须1小时。同时也要加快“数字武汉城市旅游圈”建设,推进信息网络宽带化和高速互联,提高信息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

2.延伸区域旅游产业链,加快旅游企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大型旅游骨干企业集团

区域旅游合作的组织主体是地方政府,实施主体是各个旅游企业。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商品竞争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规模化、实力强的旅游企业集团,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利用,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旅游品牌竞争优势。为此,我们应当根据圈内经济特点和旅游资源的集中程度以及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加大对旅游支柱产业的投入,加快组建跨行政区域的区域性旅游企业集团,以提升武汉城市旅圈旅游产业竞争力。

从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层和紧密层发展考虑,应立足旅游产业最基本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联合打造武汉城市旅游圈统一品牌,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高层次、大规模地实行相关旅游企业的战略重组,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发挥一些地方的投资优势,促进相对落后城市的旅游企业发展和升级,形成由大型旅游骨干企业集团主导和规范市场的格局。

3.通过系列品牌的开发,形成有影响的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武汉城市旅游圈应在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前提下,加强旅游品牌的策划和运作,努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等一系列品牌,通过著名旅游品牌的培育和鲜明旅游形象的塑造保障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

(1)以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武汉城市旅游圈应建立了联合对外推介机制,通过公共媒体宣传、联合举办论坛、招商、推介等活动,联手推介“武汉城市旅游圈”区域经济概念,共同把“武汉城市旅游圈”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区,力争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一个品牌。

(2)以旅游产品品牌,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一方面,武汉城市旅游圈应根据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各地文化内涵,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的品牌化,努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名牌。

另一方面,武汉城市旅游圈应重点打造都市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三大旅游品牌,共同策划和推广武汉与周围9城市的精品旅游线路,以组合合理、品种多样的高品质、系列化旅游产品带动整个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形成。另外,旅行社大力整合各城市旅游资源,推出各种适合团队的跨区域旅游线路,相关市区的旅游部门也积极开展旅游资源整合,推出适合散客的新型旅游产品。

(3)以旅游企业品牌,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武汉城市圈应发挥重要旅游企业的优势,加强纵向和横向联合,把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争取1--3家旅游企业上市。

4.建立旅游人才支撑体系,实行旅游人才开放政策,为武汉城市旅游圈提供合格人才

旅游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为此,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武汉市的科教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支撑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同时,实行人才的开放政策,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为周边城市培养和输送不同层次旅游人才。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大力引进具有先进知识、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先进理念、经验的管理人才,以保证圈内人才的需要。

5.我们还要树立大区域开发观念,把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产业集群融人周边更大的产业集群之中

通过在武汉城市旅游圈内建立旅游产业集群,不仅使圈内5.81万平方公里的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而且将在互动中影响宜昌城市旅游圈(以宜昌、荆州、荆门、恩施为组合)、襄樊城市旅游圈(以襄樊、随州、十堰为组合)等地区,进而影响湖南长株潭城市旅游圈、江西南昌九江城市旅游圈的发展,并有力地推进中部地区旅游业的壮大与发展。

五、结论

与国内其他重要城市圈相比,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且内部发展很不平衡,形成了一花独秀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发展。

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路径,也是圈内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有利于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转变圈内旅游产业的增长方式,培育圈内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能力,提高圈内的旅游竞争能力,而且有助于解决圈内的“三农”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等。

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集群圈的构建具备了资源、客源和设施等条件,它们是形成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圈的强大基础。本文提出构建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半径的旅游产业集群圈,并充分发挥武汉市作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分别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大都市旅游产业集群副圈;以孝感为中心,包括仙桃、潜江、天门的东翼旅游产业集群副圈;以鄂州为中心,包括咸宁、黄石、黄冈的西翼旅游产业集群副圈。

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可概括为: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来推动,文化是底蕴,人才是关键。

综上,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必将极大地促进该地区旅游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旅游产业一体化的进程,使武汉城市圈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湖北省在中部崛起中率先腾飞。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湖北省旅游局.2007年

[2]《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事业规划提纲(2008—2012年)》,武汉市旅游局,2008年

[3]丁宗胜.整合旅游产业 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猜你喜欢

构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