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1978-2006产业结构变动的库兹涅茨法则分析
2009-06-08焦敏娟
焦敏娟
【摘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部GDP虽然逐年增长,但与其他地区差距却不断扩大。湖北作为中部大省,在国家的支持下获得了很多发展的机遇,也促进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运用库兹涅茨经验法则对湖北省1978-2006年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用摩尔向量法对湖北省的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 湖北产业结构;库兹涅茨法则;摩尔向量法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正式采用了与世界多数国家一致的核算方式。2002年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12.82亿元,与1998年相比,增长35.28%,年均增长7.06%,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一时期全国年均增长6.54%),然而从产业结构来看湖北省虽有改善,但总体来说仍是不合理的。
历史上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是从观察事实、总结经验法则开始的。库兹涅茨法则就是一个著名的经验法则。本文利用这个经验法则来分析湖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并得出相应结论。
一、库兹涅茨法则
库兹涅茨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在西方经济学界获得“国民生产总值之父”的美名。他特别强调经验统计对经济学研究的意义。库兹涅茨在继承了克拉克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他探讨了国民收入与劳动三次产业分布与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化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方面的研究。
库兹涅茨把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称为农业部门(A部门)、工业部门(I部门)和服务业部门(S部门)。这与我国关于三大产业的分类基本相同。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中,I部门在劳动力中所占份额的上升,或是低于S部门,或是大体相等。I部门在劳动力中所占份额的和缓上升主要是由于制造业份额的和缓上升,这同制造业在产值中所占份额的具有支配作用的上升恰成对照。接着的则是S部门份额的显著上升,它抵消了A部门份额下降的大部分。如果说,产值结构的“工业化”和部分地“服务化”了。
二、库兹涅茨经验法则分析湖北省产业结构
库兹涅茨提出的经验法则为:某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对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劳动力结构比重。
在这个法则中第一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小于1,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大于1;第一和第三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将会随时间下降,第二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则随时间而上升。这是因为第一产业国民收入构成下降的速度高于它的劳动力构成下降的速度,第二产业吸附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但国民收入保持上升趋势,是第三产业有较强的吸附劳动力的能力所致。
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有关数据,经计算整理得表1,由表可看出:
1.湖北省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趋势。从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湖北省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1978年到2006年期间从40.5%降为15%,下降了一半以上;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只有稍微的波动,基本保持在40%左右的水平;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很大幅度的上升,从1978年的17.3%到2006年的40.6%,基本达到一倍。
2.湖北省三次产业劳动比重的变化趋势。1978-2006湖北省劳动比重变化十分明显,28年间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增加了1673.6万人,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加了226.4万人、471.1万人、976.1万人。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分布结构呈较强的规律性: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自1994年起,第三产业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
3.湖北省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湖北省1978—2006年的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均小于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均大于1,总体来看,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次之,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湖北省的情况与库兹涅茨法则相比较,有一些区别。首先,第二产业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还是劳动力结构比重,三十年期间变化不是很明显;其次,第一产业的劳动力结构比重整体高于库兹涅茨法则统计的比例,虽然变动的趋势基本是符合的;最后分析劳动力生产率比重,基本上与库兹涅茨法则是一致的。
三、湖北省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分析和比较
经济学界用库兹涅茨经验法则中的摩尔向量法来测量三次产业的变动速度。这种方法以考察期初年与期末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劳动力构成)为分量,形成两个三维向量,求出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用角度表示),作为期初年与期末年产业结构变动快慢的度量。角度越大,产业结构的变动速度越快,即:cosα=A·B。据此计算湖北1978-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结构的变动值和劳动力结构变动值。
由表2可以得到:A=(61.11,63.71,26.18),B=(1140.41,3365.08,3075.83)
cosα=(61.11×1140.41+63.71×3365.08+26.18×3075.83)/(61.112+63.712+26.182)1/2(1140.412+3365.082+3075.832)1/2=0.8426
解得α=32.4986
即:湖北省1978—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摩尔结构变动值为32.4986。
同理可以得到湖北省1978—2006年劳动力构成的摩尔结构变动值为27.8000以及湖北省1978—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摩尔结构变动值为23.7650。
我们可以看出1998年以后,三次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其中主要是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基本都增长了一倍(在本来基期数值很大的基础上)。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全国1978—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摩尔结构变动值为15.1610,劳动力结构的摩尔结构变动值为19.8454;广东省1978—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摩尔结构变动值为24.2099,劳动力结构摩尔结构变动值为32.8677。
我们可以得出,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变动摩尔值均大于全国及广东的摩尔值,并且远远高于全国的数值;除此之外,1978-1998这二十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变动那个摩尔值明显小于之后的时间,说明近几年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明显加快。劳动结构摩尔值出于全国与广东省之间,而且与全国和广东省不同的是湖北省的劳动结构摩尔值低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结构摩尔值,这说明湖北省第三产业的变动相对缓慢些。
四、结论
1.根据湖北省1978—2006年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分析得出,湖北省的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趋势符合库兹涅茨经验法则所描述的发展规律。所以,湖北省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应锁定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上,即在原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使产业结构在内容上、组织上、技术上、效益上发生根本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二、三产业内部优化升级;重视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相结合。
2.通过湖北省1978—2006年间劳动力摩尔结构变动值的分析,证明近几年湖北省借助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措施促进了本身产业的发展,但是湖北省的农村劳动力比重依然较大,所以改革开放以后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较缓慢,要实现经济的高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上的差距,湖北应进一步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实现由产业结构的合理和优化而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的增强。
3. 产业结构是在经济增长尤其是劳动生产率和其他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变动的,产业结构的变动又影响着经济的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不利于经济发展。湖北省的实际情况要求必须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信息化,使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利用信息化加强对传统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改造,促使传统产业实现升级,这样才能使湖北省的经济发展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提高经济效益,促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