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弱势群体的金融扶持问题

2009-06-08

企业导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信用社农户农业

蔡 勇

【摘要】 本文从农村弱势群体的构成及现状分析,借助国际经验,研究如何从金融扶持上给农村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促进农村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弱势群体;金融扶持

一、农村弱势群体的相关界定

1.农村弱势群体概念

一是“经济地位说”。张翔和孙莹两位学者主要从农村弱势群体所处的经济地位角度来界定其概念。张翔认为农村弱势群体就是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内在或者外在的原因造成的社会生活中经济水平低下,竞争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居民的集合。农村弱势群体一个共同的生存状态也是划分农村弱势群体的主要依据是—经济收入水平低下,社会竞争能力差。孙莹将弱势群体界定为经济上极度贫困,社会发展机会较少,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并且自身没有能力改变现状,需要国家或社会力量支持和帮助的人群。二是的他把农村经济弱势群体归为经济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是指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及低收入者的集群,它包含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人口两部分。以上这两种定义,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多数学者的意见,但也存在缺陷。我们不能仅从经济地位、经济条件来界定农村弱势群,更应该从各个角度来定义它的内涵。这种分析没有跳出经济学将弱势群体同构于经济贫困的巢臼,毕竟,社会弱势不单纯是经济弱势。

2.农村弱势群体的构成

一是“原因说”。赵常兴从造成农村弱势群体的原因分析,认为农村弱势群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的弱势,如先天或后天的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伤残病人、老人等;一类是由于社会经济原因形成的弱势,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素质人员等;还有一类是由于心理原因形成的弱势。这一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就业难、收入低、生活负担沉重以及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二是“主客观条件说”。有的学者以主客观条件如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为依据,认为农村弱势群体主要包括:(1)农业劳动者中的贫困人口。农村中因家庭缺少劳动力,资金严重不足,农具不全,土地狭小,收成很少,而需要社会救济和帮助的农户。(2)农村老年人群体。(3)农村残缺家庭及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者。(4)农村贫困学生家庭。近几年高校招生收费全面并轨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逐步建立,使农村贫困学生家庭成为新生弱势群体 。三是“家庭成员说”。还有人认为,农村弱势群体主要是指由下列家庭成员组成的贫困群体:残疾人;五保户;农村低保户;人多劳力少、主劳力死亡的家庭成员部分老、弱、病、孤和其它遭灾难的人群;接近低保的人员,主要是指纯农户。

二、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现状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体现在经济、知识、精神等各个方面。

1.经济贫困

我国农村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收入低,家庭生活困难。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农村弱势群体人均年收入在727元以下,人均月消费为60.58元。在他们的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为442.24元,占60.83%,衣着支出为65.38元,占8.99%,住房支出为118.91元,占16.36%,其他用于医疗、交通通讯、文化教育消费等支出为100.47元,占13.82%。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他们用于食品开支人均每天只有1.2元,按照目前的物价水平推算,他们的生活水平是不可能达到温饱消费标准的,特别是用于文化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更少。在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甚至还相当缺乏的情况下,这些农村贫困家庭经常是食不饱肚,衣不保暖,住房条件差,接受教育的机会少,面临着生存的困难。

2.知识贫困

在我国农村弱势群体中,他们的贫困状况与文化素质的高低呈显著的正相关。从“路径依赖”原理看,知识匮乏的社会个体,其人力资本更主要的是依赖自身的体力劳动能力;而知识富有的社会个体,其人力资本更主要的是依赖自身的智力劳动能力。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在农村,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劳动力贫困发生率为7-8%,而文盲劳动力的贫困发生率则达到21.3%。在我国农村弱势群体农户中,有27.1%的农户其家庭成员全部是文盲,而家庭成员有文盲的农户则高达80.7%。

3.精神贫困

农村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亚文化,这种亚文化通过弱势群体成员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来体现,他们往往甘于贫困、安于现状,或者精神苦闷、自暴自弃,有的人由于在物质上失去了追求较高水准的条件,转而追求精神领域的东西,甚至是宗教或迷信方面的东西,以便获得某种超脱和心理上的满足。这种亚文化会对周围的人,特别是穷人的后代发生深刻的影响,使贫困得以维持和繁衍,甚至代代相传。

在一定程度上,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相对被剥夺,很可能由此产生敌视和仇恨心理而成为社会中潜伏的冲突危机,犹如“水桶效益”,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社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社会群体身上爆发,从而构成危及农村社会稳定、影响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社会隐患。发展需要自力更生,但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为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本文中对于农村弱势群体的“自救”不再叙述,主要研究金融扶持问题。

三、改善金融扶持对策

1.金融机构的金融扶持

(1)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扶持农村弱势群体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要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创新经营方式和贷款机制,要加快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步伐,对能达到条件要求的,要认真筹备,积极报批,争取将更多的农村信用社组建成农村合作银行。要积极推进业务创新,在继续做好农户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同时,用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做法搞好搞活中小企业融资工作。要加快网络建设步伐,争取实现农村信用社所有网点联网,做到储蓄通存通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抓好组织资金工作,允许并鼓励下属单位或相关企业到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最大限度地将农村合作医疗、扶贫以及退耕还林等涉农资金转存到农村信用社结算,以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实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剥离不良贷款,化解历史包袱,使其在改革中轻装上阵,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2)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作用,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生活条件的改善

商业银行不仅在资金的规模上由于农村信用社,并且在信息、结算、管理等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应该按照有关货币信贷政策,认真审视和调整经营发展战略,农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资金、网络、科技、产品等方面的优势,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领域的信贷投放。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农村经济活跃地区保留必要的网点,并给县支行和乡镇营业网点较大的存贷比例管理自主权,充分发挥其支农作用。

(3)调整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加大政策性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农业发展银行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继续深入调整业务结构,切实发挥好信贷政策导向作用。要进一步延长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链,在确保粮棉油收购资金以及对农、林、牧、副、渔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信贷支持的同时,资金应重点投向周期长、收益低、不适合商业运作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小城镇建设等领域。国家开发银行也应将政策性业务向农村延伸,大力支持农村公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有效的政策性金融投入,对农村资金流向进行引导调控,逐步改变农村金融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

(4)加快推进邮政储蓄改革,支持农村发展

引导邮政储蓄资金通过认购农业发展银行金融债券、农业银行次级债券、与农村信用社办理协议存款以及试办小额信贷等方式,促进资金回流农村。

(5)要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国家应考虑尽快出台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法律法规,为民间融资搭建一个公开合法的活动平台,使隐性资金显性化流动,缓解农村资金供需矛盾。

2.政府的金融扶持

(1)建议对高风险低收益的农村种植养殖业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以及扶贫开发贷款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以减轻农户特别是农村贫困户的利息负担。

(2)由政府或中介机构牵头,财政资金垫底,吸引民间资金投入,按市场化原则运作,组建新农村建设投资基金,重点对农业科研开发以及农业产业化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进行先导性投资,引导信贷资金进入这些领域。

(3)各级财政可以在每年新增的支农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农村信用担保基金,也可以考虑以股份的形式投入当地已有的信用担保机构,以充实壮大担保实力,解除信贷资金进入农村的后顾之忧。

(4)利用税收杠杆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投入。“税贷挂钩”激励农村贷款,为调动金融机构增加农村贷款的积极性,国家可对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税率政策,将减免税与存贷款比例挂钩,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如,以县为单位,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贫困和非贫困两类地区。贫困地区免除所得税和营业税,非贫困地区免营业税、所得税减半征收。

(5)建立农业保险机构,为农业保险提供风险补偿。建立以农业保险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门机构,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涉农保险,引导建立互助保险组织,尝试建立政府补贴、农户自缴、保险公司承担保费的“三三制”农业保险模式,使农民遇到风险,仍能安然度日,并能迅速恢复生产。加强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合作,实行农业贷款与农业保险配套发放,对已投保的农业项目与农户优先发放贷款。建立支持农业保险的政策体系,将农业保险纳入农村政策扶持体系,将受灾农户财政补贴改为生产自救性的保险补贴,对农业保险业务给予税收优惠,对经办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机构适当减免所得税。国家应该加快制定全国性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

总之,要通过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统筹协调,使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翔,南京辉.农村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4,(2)

[2]孙莹.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弱势群体的保护[J].人口与经济,2004,(10)

[3]刘惟洲,时东萍.农村经济弱势群体帮扶机制的完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信用社农户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