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有活下去才能赢得明天

2009-06-08

中国经贸 2009年7期
关键词:原材料经营资金

张 君

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外需减少,出口收汇坏帐增加,资金链断裂,在资金和市场双双受压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陷入了停产或倒闭的困境中。面对困境,企业的经营环境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才能帮助企业突围?日前,记者采访了浙江省五金矿产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海津。

记者:任董,金融危机以来,企业经营环境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任海津:我们近期对沪、苏、浙等地的部分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企业经营非常困难,许多企业出现生存问题,企业经营环境主要有四个方面新变化。

一、银行方面。增加企业资产抵押保证;降低企业资产担保贷款比重,如原房产抵押可贷65%~70%,现在有的只能贷到40%左右的款;实行多户(五户以上)连保;增加企业动产、存单、应收账款、货物仓单质押保证;银行短期票据融资到期,加大企业叙做业务管控,承兑汇票、押汇、国内信用证等票据业务加收保证金;要求企业月底增加银行存款;收回贷款续贷进行企业经营“压力测试”;对于还贷出现逾期或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迅速进行法律诉讼、查封资产等。

现在许多生产企业融资较难。银行给企业办一笔贷款,会要求企业做30%~50%的存款。同时,企业借款要进行压力测试,即银行将企业贷款申请放1~2个月,看企业在这期间来不来电话催,只要来电话催,就怀疑这个企业可能有问题,不崔就说明这企业经得住考验,可以放贷。有些银行为完成当月的放贷指标,月底找优质企业办理同等金额的贷款和存单业务,跨月立即收回。形成银行的企业存款,贷款规模大幅度增长,而企业实际没有获得贷款。

银行对企业这种“五花大绑”的方式,造成企业资金周转更加困难,也严重阻碍企业相互间的正常业务经营,给企业间经营增加了很大风险和难度。可以试想一家企业所有资产都抵押、质押给银行,迫使其他企业不得不考虑自身与其经营的风险及安全问题,减少与资产全抵押给银行的企业的业务规模,为防风险,大单变成小单,一次性下单变成多批次小单。出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动不起来、活不起来”的情况,上下游企业以往的正常生产计划,经营规模,经营效率,盈利水平都因此受到重大影响。

二、企业方面。去年国庆节后商品库存出现价格狂跌,库存价值严重缩水,导致众多生产企业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需求不足,库存占用资金大;银行融资条件提高,资金流入少;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法律诉讼大幅增加,企业账户资金被诉前保全冻--结;年底财务决算税收上缴,春节前兑现员工奖金、企业股东分红等现金大量流出。由于今年业务大幅下降,资金周转速度下降。以上造成生产企业出现资金严重短缺。

三、企业商业诚信度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企业间正常的商业结算模式发生重大调整。在我们走访的生产企业中,不按合同、协议条款履约事件在各行各业频繁发生。原来出口合同约定先付20%30%,交货后,多少天后再付余款,现在一切都变了,撕毁合同,款不付全,货就别想出厂。

国外客户诚信度也降到了最低点。我国许多生产企业沿用国内贸易的做法来做出口业务,经验不足,风险意识淡薄,结算条件被动,自去年9月至今年1月份期间,对外装船出运交货,遭遇大多数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和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境外客户不守信用,不付款赎单提货,大量商品在外卸港堆积,生产企业出现大面积出口收汇逾期及坏帐。有些境外客户非常恶劣,趁火打劫,有意拖延付款,导致我国货物在国外海关滞留过期没收拍卖,这些境外客户参与低价竞买,最后以5%~10%的价格将货物拿走。造成我国企业损失。

同时,现在国际贸易业务节奏也发生很大变化。过去,许多业务都在年初确定总订单,每个季度甚至整年度的业务都安排好,现在全部改变了,一个单子分解成十几个,每个单子的量非常小,而且要求交货期非常短,有的要求在15天内完成,非常苛刻,也减少了生产企业资金流动。

企业应对危机自保的商业结算模式,大幅度地减少了在企业间的,原本正常的资金流动性。这样就会带来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的周期性高峰,一般周期为三个月左右,同时也伴随原材料价格连动大幅下跌。

四、生产企业原材料库存向“零库存”方向调整。去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抢进原材料,可到了10月份,原材料价格雪崩似得下跌,结果是买得越多就亏得越大,现在大多数企业一般都向“零库存”方向调整,大幅度减少了采购量,造成原有的原材料购、销,存、用的比例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原材料供、销、存信息不对称,加之企业资金不足,不断出现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价格波动和下滑幅度大,并不断造成许多企业发生新的重大经营亏损。

记者:那么当前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一般都采取哪些经营策略?

任海津:通过走访了解,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按经营规律自发形成了新的经营策略。当前,企业一般都以控制经营风险,降低经营规模,减少资金使用量;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对外促销,维护好老客户;内部管理升级、挖潜,现金为王,加强资金动态运作监控;多看少动,保存实力,寻找机会,等待时机,把不安全因素、不安全业务作为企业当前最大的风险来防范,企业的这一经营策略,是被动的。也导致整个社会资金流动性不畅。

记者:当前,中国企业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任海津:通过我们的走访调研,企业关注的重点是政府有什么政策让企业从危机中走出来?中国的银行并不存在次贷危机,为什么我们的银行对企业采取“五花大绑”的方式?美国逼人民币升值,我国会不会也走上日元升值、日本经济持续下滑之路?中国经济,尤其是企业会不会因金融危机倒退三至五年?

记者:您对救活企业有什么建议?

任海津:我认为当前能救企业的最好办法是,财政对企业2008年度支付银行费用实行减息降费补偿。具体做法:各银行对2008年度各企业贷款与存款的利息差额绝对数和中间业务收费的绝对数,给予企业这一绝对数额的50%利息减免及退还,并明确不交所得税对于返还的部分由国家财政通过银行一次性清退返还到位,而不是通过各级财政一级级下拨并进行清算返还;若国家2009年财政不能一次性安排,也可考虑分1年或2年退还到位。企业可以凭与银行核算的退还数,由银行实施等额的低息贷款。这个政策优点是不受WTO等国际惯例限制,可在一个月内落实到位,得到全国广大企业高度赞扬,提高企业生存和抗风险能力,就业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国家宏观经济指标能快速改善。

现在,国外企业在困境中挣扎,我国企业与他们在比谁能活下去,只有企业活下去才能有赢得明天市场的机会。如果我国的这项政策出台,那么国外的企业就会逼他们政府出台相应的措施,国外的企业解困了,就会买我国的货,那么我们出口市场也就搞活了,我国的出口就会尽快地得到回升。

猜你喜欢

原材料经营资金
雷人画语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德媒:中国收紧重要原材料出口
知识无穷尽
企业降低成本与原材料成本核算探究
家具绿色设计中的原材料选择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