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建立外币现金的跨境流通监测体系
2009-06-08李卫平
李卫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币现金跨境流通频率越来越高,情况越来越复杂,部门监管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的统计监测体系,以实现对货币流通的有效监测,防止或减少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带来的风险和负面效应。
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监测掌握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的真实情况,跟踪观察外币跨境流通的数量、结构和境内存量,分析研究外币跨境流通规律和趋势,为推进本外币一体化进程,促进大陆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加快建设外币现金流通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外汇监督管理制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建立健全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是积极探索货币区域化的需要。由于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人民币的坚挺,内陆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通过民间因素、边贸因素、人员流动等因素自然形成了外币现金与人民币现金的交互跨境流通状态,外币现金已逐渐成为边境贸易结算的首选结算方式,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对我国经济金融特别是广大边境地区经济金融形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所以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人民银行了解掌握外币现金跨境流量、境内存量,探寻外币现金跨境流通规律,积极探索研究和推动货币区域化战略的需要。
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顺应边境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形势,推动边境区域金融合作的客观要求。目前美元、欧元、港币、日元等外币现金在我国新疆、内蒙、黑龙江、及云南和广西等地与人民币现金一样被广泛使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边境区域外币现金跨境流通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主要通过出入境人员携带现钞和其他非正规渠道等方式跨境流通,这使得边贸企业承担着巨大的政策风险,同时对基层人民银行的现金管理、账户管理、反假币、反洗钱等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当前我国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远落后于经济合作,建立健全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掌握外币现金跨境流通情况,研究解决外币现金跨境流通带来的新问题,加快推动边境区域金融合作的客观要求。
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实现人民币与外币的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有效实施货币政策,反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需要。监测分析区域经济金融运行,及时反馈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应,为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参考、决策,是人民银行调查统计部门的重要职责。由于大量外币与人民币现金跨境流通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流通渠道的隐蔽性、资金成分的复杂性,使得人民银行很难有效监测分析宏观调控政策对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的影响。所以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实现人民币与外币的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并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民银行监测分析制度,有效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外币现金跨境流动影响和涉外经济影响的需要。
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积极探索研究金融支持“走出去”战略,推进贸易便利化的需要。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了新的机遇。企业“走出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需要完善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体系。但是,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金融合作仍处于“滞后”状态,这已成为制约涉外经济贸易发展,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新瓶颈。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更全面监测分析跨境企业资金流量、货币兑换价格变动情况、了解跨境企业投资存在的困难以及推进贸易便利化的需要。
人民银行现行外汇统计监测体系的缺陷
人民银行现行外汇统计体系存在一定漏缺,系统缺乏必要的前瞻性。由于目前外汇监管停留于前台操作与后台补漏、事前审批和前台检查等形式,因而产生了许多为事前审批服务的监管系统,使得现行外汇资金流通监测系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系统未考虑到当今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忽略了对外币现金流通的监测,使现行外汇统计体系缺乏必要的前瞻性。
人民银行外汇管理部门的外汇收支统计体系过于笼统,信息涵盖面不全。由于现行外汇收支统计体系主要是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而居民与非居民或企业外币现金流通并未详细统计监测。这种统计体系过于笼统,不利于对外币现金跨境流通及境内外汇现金流量进行有效分析。
制度约束力不强,数据信息采集手段较为被动和落后。主体申报制是现行外汇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的一个特征。在外汇管理局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映像过程中,统计申报单充当了重要的反馈角色。这种通过申报单来搜集监管信息的管理行为,其主动权在于申报主体(银行、企业和个人),由于制度约束力不强,在现实中不仅存在漏报、错报现象,而且数据登录与传输之间也存在很大时滞,时效性不高,加上系统缺乏一套数据生成核对机制,使得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外汇信贷、现金收支缺乏完整统计体系,统计信息共享性差、可分析监测性差。目前人民银行外汇管理部门业务统计监管数据,如银行结售汇数据、居民因私购汇数据、外资外债监测数据等均自成体系,缺乏完整统计体系,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为关键的是由于缺乏一套旨在对外币现金流通进行跟踪监测的系统,导致人民银行外汇管理部门对外币现金流通的监管出现真空,从而影响外汇管理分析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国家货币政策的科学决策与实施。
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的构想
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是指一国外汇管理当局根据经济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目标而在商业性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之间建立的一套对外币现金流通进行统计、跟踪、预测和分析的有效监管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征:一是以外币现金收支为统计标准;二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统计原则;三是以外币现金流通为监测对象;四是以防范短期资金流动冲击为监测重点,以加强外币现金流通状况分析、科学合理制定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等为目的,根据上述特征,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的框架构想如下。
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工作机制。鉴于外币现金跨境流通已形成一定规模,并且流通的数量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为及时掌握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的真实情况,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满足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以及推进世界各国金融合作进程,人民银行调查统计部门要积极创新观念,完善统计功能,关注外币现金跨境流动情况,健全监测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推动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合作,积极推进本外币一体化进程。
建立金融机构境内外币现金收支统计监测系统。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各类金融机构外币现金流通速度加快,次数频繁,但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统计监测分析,由此所带来的外汇金融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建立金融机构境内外币现金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实时银行代客外币现金收支监测,显得十分迫切。具体作法是建立金融机构外币现金收支流量统计制度,要求金融机构按月向外汇管理局报送统计报表及分析报告。
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扩大境内信息共享,进一步推进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建设。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海关、商务、外事、公安、银行等多部门,需要收集大量境内外经济金融数据来测算外币现金跨境流量、境内存量,跟踪观察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的数量、结构和境内存量,研究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的规律和趋势,研究区域金融合作的政策措施。但是,目前人民银行收集相关数据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部门间缺乏必要的协作配合,建议把进一步推进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分析工作作为人民银行分支行调查统计部门的重要工作,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互通信息,进一步推进监测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监测报表,科学合理地确定外币现金收支统计指标,确保外币现金跨境监测系统有效运行。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毕竟不同于人民币现金收支统计监测。根据我国现行人民银行统计制度和外汇管理政策,科学合理地设计外币现金流通统计指标,确定统计报表与监测范围,使外币现金流通统计监测的内容达到完整性、有效性和可分析性的结合,提高外币现金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要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信息定期公布制度。实行按月统计、按月提交分析报告和按月公布信息制度,并设置外币现金流量预警范围,重点加强监测分析,以促进外币现金流量统计分析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有效抵御和防范国际游资冲击我国金融安全,并科学合理制定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的货币政策的目的。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