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势物语》中恋爱故事的文化解读

2009-06-08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09年11期
关键词:唐传奇

冯 芒 岳 静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唐代三大传奇与《伊势物语》中的恋爱故事,来管窥汉文化影响之下的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创作,通过对比较中相异点的文化解读,得出《伊势物语》是日本国风文化发扬的文学表现这一结论。

关键词:伊势物语;唐传奇;国风文化

日本文化与东亚诸国的文化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在其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巨大影响是无法忽视的。尤其是日本的平安时代,在出现绚烂的国风文化同时也有隋唐文化的并存,而这种文化的交融势必会在文学作品上有所反映。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学乃至文化可以看作一个历史上的自觉时代,解读那些反映社会文化的文学作品,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两种异质文化的实态。

本文以平安时代的一部物语作品《伊势物语》为切入点,选取其中关于男女恋爱的故事片断与唐传奇中的爱情类传奇作品进行比较阅读,透过文本来探究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

《伊势物语》是一部创作于公元九世纪至十世纪的歌物语作品,作者不详。作品以平安时代的著名歌人在原业平为原型,描绘了一个贵族男子风流倜傥的一生。通行版本“定家本”由一百二十五段小故事组成,内容涉及恋爱、友情、失意的旅行、游兴等等,其中关于恋爱的描写片断众多,刻画了主人公的初冠之恋、二条后之恋、伊势斋宫之恋、老女之恋等各种各样的恋爱经历。

与平安中期同时代的中国正处于唐朝灭亡的时期,但唐代的文学作品已通过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大量传入日本,本文选取唐代传奇中的三大爱情传奇《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为比较对象,来探究同时期的中日两国对恋爱故事的创作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通过细致的文本阅读,和对文本的梳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在人物描写上,《伊势物语》中多次出现“好色之女”的说法,如二十五段“色好みなる女、返し”,二十八段“昔、色好みなりける女”,三十七段“昔、おとこ、色好みなりける女に逢へりけり”。而唐传奇中对女主人公的描写则集中在容貌描写上,如《李娃传》中“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莺莺传》中“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霍小玉传》中“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日本文学中所谓的“好色”指的是享受恋爱的风情、体会恋爱的情趣,这种对恋爱之美的追求不同于汉语意义上的“好色”。汉文学作品中的男子持有一颗风流之心屡见不鲜,但像《伊势物语》那样毫不掩饰的描写“好色”之女的却十分鲜见,至于明清时期作品中的“好色之女”也都被歪曲成了“妖妇”“淫妇”,变身为封建伦理的说教。至秦汉始,随着统一封建国家的形成,“夫权”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占据伦理道德中的统治地位,早在战国时代《关尹子》中就提到“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这种长期流传下来的伦理规范或许才是文学规避批判“好色之女”背后的原因。

在故事情节上,《伊势物语》六十段中出现了女子背弃丈夫与人私奔的描述,这种女子抛弃男子的事情若出现在汉文学作品里是难以想象的,三大爱情传奇中除了《李娃传》中男女主人公是团圆节局外,莺莺与霍小玉最终都成为了“弃妇”。她们的悲惨结局影射了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与之同时期的日本社会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当时的贵族宅邸多是传给女儿,婚后的男子在女方家中生活是很普遍的事情,生出的孩子也是在女方家抚养,这种重视母系血缘的社会是完全不同于封建中国的父权社会的。

在篇章构造上,《伊势物语》中的大部分段落情节简单,像二十八段那样粗略的一两句叙述便引出和歌的段落不在少数。而三大传奇则都叙述了一个首尾完备、结构完整的故事,如《莺莺传》详细的讲述了张生与莺莺邂逅的机缘、相见、恋爱过程、离别、遗弃直至最后的评论。《伊势物语》中大量故事的不完整性不是独一无二的,在平安时代的其他物语文学中也普遍存在,有学者曾指出这些作品有“随处可告一段落,随处也可以完结”的特点,中村雄二郎在《精神のトポス》中也认为日本人“随处可以切断,随时可以完结”的东西很多,荣格派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则根据其临床经验指出西方人的心理具备一种结构关系。而日本的文学作品中则缺乏这种构造力,因此当这种构造力成为必需时,中国的儒教与印度的佛教便应时而入。

公元894年日本废止了遣唐使的派遣,此前受到的汉文化影响急剧衰退,而文学的国风化日益显著,通过上面作品的对比分析发现,《伊势物语》中关于恋爱故事的创作与唐传奇爱情故事的创作是不同质的,正如柄谷行人所说的“从某一点看来,古代的‘中国化根本上不适合于日本社会,特别是在婚姻制度以及建立于此基础上的权力结构方面。以中国的标准观之,日本的婚姻制度只能是不道德的、野蛮的。大陆的思想与习惯不管是儒教的还是佛教的,基本上是根植于父系社会的,并不适合于日本。”,日本文学中所缺失的东西不是简单的通过儒教佛教的输入便可以解决的,而《伊势物语》正可以说是日本式文学的典型代表。这样一来,我们似乎也明白了《源氏物语》之所以有一个宏伟的构成,与其作者紫式部爱读中国的《史记》不无关系了。在中日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融合中,把《伊势物语》看作是日本国风文化的发扬并不为过。

参考文献:

[1]贺静彬.试论日本平安文化的同化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

[2]李含.从《古事记》看日本文化性格[J].日本学刊,2005(3).

[3]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唐传奇
论《儒林外史》对传统侠客形象的解构和重塑
中国武侠小说和西方骑士小说的女性塑造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自由精神与文人人格追求
唐传奇中“薄情郎”形象简析
论唐传奇的接受与传播
论唐传奇人神婚恋题材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