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考试”“评价”应三位一体

2009-06-07陈树德

新课程·中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试卷素质教育素质

陈树德

人类社会正飞速向前发展,教育作为一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也应飞速向前滚动。教育稳步快速地向前发展,促进着民族的兴旺。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着教育,思考着教育。因而就有了“素质”“考试”“评价”三位一体的构想。

“素质”即素质教育。我认为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十分广泛的。它不仅是指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包括教师素质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当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是片面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主流。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得有较高的素质。“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素质教育这一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着每一位教师不得不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时俱进。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去改变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那些陈腐的教学观念,切实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振兴民族教育。因而,推行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可是现实教育仍以“考试”作为检测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及学校教学质量乃至某一区域教学质量的手段。检测一定要有,“考试”是有效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检测手段。一纸试卷检测往往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带来素质与应试教育的矛盾。每到中考或高考过后,人们谈论最多的还是某某学校考了多少重点高中或一本大学。但是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多少技工类人才、艺术类人才、体育类人才呢?学生高中毕业回到农村种地还得向农民学习,进入工厂劳作还得经过技能培训。中小学生身体不达标令人堪忧,早早近视的大有人在。这是从大处谈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可能某个学校课表上体育、音乐、美术、劳技等科目开设齐全,至于是否操作,不敢肯定。

从小处看,就某一学科而言也存在着知识能力不平衡。例如,实用性、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特征。前不久,几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本班(九年级)几个学生向我请假,写个请假条就不规范。有一次单元测试,试卷上有一道写通知的题,材料内容作了提示,令人惊讶的是九成学生答题不合格。初中学生入团,得写申请书,许多学生都没法写。写个借条、书信不一定全过关。学生初中毕业,读书十年有余,这些基本的实用文体的运用都不过关,这不能不令我们这些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汗颜。也难怪,翻遍了初中六册语文课本,压根就没有这些内容的编排及教学要求。语文教学追求对课文的解读、赏析,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这无可厚非。可这些全都用到了一纸试卷的考试中。换句话说,考什么教什么。自然,学生实用文体的运用能力就弱化了。语法不考了,课堂上就少见了。我所谈的这些,仅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可能众多语文教师都有共同感受。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存在一定矛盾,是否就应取消考试呢?也未必然。素质教育只能推进和深化,考试作为主要检测手段必须要。试想,如果取消考试会怎样?老师好教,学生好学,结果可能竹篮打水,荒废学生学业。关键是怎样考,考什么的问题。小学升初中有初考,初中升高中有中考,高中升大学有高考。一纸试卷,一份试题,就是一盏明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因此,各级教研机构的出卷人,就担负着“神圣”的职责。这些出卷人,本身就应有较高的素质,不可闭门出卷,一味地考书本知识。是否应该深入学校听听老师学生的意见,是否听过家长及社会的反映,征求过专家的意见,是否增设了一些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及经济建设、科技活动中的一些鲜活实例?果真做到了这些,所制出的试卷一定会更合理、更科学、更具有指导性。

那么,怎样才能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平衡统一呢?我想就应该是“评价”了。“评价”是教育管理最强有力的手段。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标准还不够统一,措施还不够得力,方法还不够科学,“评价”好比是轮船的舵,“评价”标准统一了,措施得力了,方法科学了,教育事业的巨轮就会快速平稳地行驶。“评价”就真正起到了指引航标的作用,起到了监督、检查、考评、管理的作用。

“评价”的内容、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大的方面是对学校教学及管理的评价。对学校的评价,质量是主流,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教研成果、安全事故、校园环境、课程的设置及管理,课业负担、学生的言行规范、收费及家长的负担、社会的反响等都要纳入评价,并应加大其权重。不可以分数论英雄,以质量定优劣。这样势必导致许多学校只重视文字学科,而忽视体、音、美、劳等非文字学科。

小的方面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看学生是否动脑、动口、动手,看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收获颇丰,看学生是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备、教、改、辅、考、研等方面。评价备课,不仅要看备课本,还要看教本批注、课件制作等。“教”是主要环节,“教”应力避“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应利用多媒体,应施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改”在于量应适度。辅导差生是必要的。“考”要随考随改及时反馈与评讲。“研”是要求教师做课后反思、论文撰写。如果以上环节都做好了,评价到位了,教学质量也就有了保障。

总之,“素质”“考试”“评价”三手都要抓,三手都要硬。只有“素质”“考试”“评价”三位一体,我们的民族教育事业才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猜你喜欢

试卷素质教育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