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英语课堂

2009-06-07卫春玲

新课程·中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思维

卫春玲

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它是以知识传授为本的教学,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为中心,以学生为知识容器,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对学生的兴趣及个性差异重视不够。学生把一门极具教学美感的学科当成“苦差事”,全无愉悦感。老师也希望通过“苦干”出成果,千篇一律的语言分析和机械模仿形成了沉闷压抑的教学氛围。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它表明英语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对英语积极的兴趣和正确的态度。

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和谐氛围,关注学生情感

科学研究证明:“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能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都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一个冷言厉色的教师,则让学生噤若寒蝉;死板、威严、命令、训斥加惩罚的课堂环境,又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要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协力合作、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老师的尊重与关爱、信任与鼓励中心情舒畅、充满自信、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使课堂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与探索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好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会用非常夸张的“very,very,very good”来表扬。对再现较差的,及时进行引导、调整。如有一次,我叫一个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表演,但这位同学大概是由于心理因素(害怕或害羞),坚决不肯上去表演。这时我如果放弃,那以后这位同学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没有勇气“登台表演”,以后会失去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如果我坚持,课堂气氛会僵持、尴尬,这整堂课也就索然无味了。这时,我灵机一动,征求他的意见,要求他表演另一个比较简单的角色。这位同学略加考虑同意了,表演得还可以。我帮助这同学克服了过于内向的一面,勇敢地挑战自己,勇敢地参与英语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平台,教师应采取一切策略使英语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教学环节要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方法要多样化,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老师要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所学的知识,感悟英语语言的魅力。

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根据教材不同文体增加类似的材料,扩大学生阅读量,如英文广告、报刊方摘、歌曲欣赏等。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必要补充,丰富英语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老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渔”应是为师者的最重境界。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丰富学生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

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但创新是无法授予的。老师应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让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好奇心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质疑,标新立异,挑战权威,提出创新观点。

实践新课标,弃旧汲新,每个英语教师都应创造的教学,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乐学、善学、好学。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情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