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2009-06-07杨之霞
杨之霞
说课一词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并不陌生,而对说课的定义众说纷纭,归根结底,说课就是教师向同行系统地谈自己对“课标”、教科书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简言之,说课即说“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说课,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说课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现在的说课在某些学校流于形式,被固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重点放在了“教什么、学什么”上,而对“为什么这样教”阐述不足,忽略了说课的意义是教师对教学的回顾、反思与提高。那么,怎样使说课更加精彩,更有实效,为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搭起一座成长的桥梁,从而培养探究型学生,塑造研究型教师,创建学习型学校呢?
一、研读"课标",钻研教科书
不管是哪个学科的教师,我们都应该熟知课程标准的核心即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学科提出的新理念;阅读目标(包括1至6年级的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些目标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确保了教学的方向,这样从整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着眼,“四位一体”,整体考虑每一节课;读“实施建议”和教科书中的“导语”,提高操作能力。
说课的前提是读懂教科书,钻研教科书,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静下心来解读文本,先于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充分与作者、编者对话,走进编者的心灵,读懂读透作者和编者的所思所想,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把握教科书的精髓和难点,内化教科书的精神。这样读教科书,才使每个文字都有嚼头。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桥》为例。
《桥》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潜心读书,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 这篇课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这位村支书以自己的沉稳和威信、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而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们传达的核心。这是一篇小说,在写法上也极具特色,第一,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第二,文中用了很多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第三,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读书来了解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教师在教科书的把握上既要关注本课的单元训练重点、教科书的前后联系,还要深挖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上的变化,这样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上进行。
二、了解学生,分析学情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说课前,要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把教科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使教科书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三、阐述目标,解读教科书
课前,教师研读“课标”,钻研教科书,可以说对目标的阐述应该是得心应手。目标不是单纯的说说而已,要让听课的教师不但听清,还要有个消化过程。交代目标不是做做样子,过多的目标,过于困难的目标,学生根本达不到,只能是走过场。因此目标要清楚、实在,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一定是从学生中来,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学习着眼点。
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交代的目标,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个年级的要求基本一致,作为教师,要使用教学用书,还要结合“课标”超越教学用书。“课标”对于每个年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在阐述目标时要结合年级段的要求,具体说清,“正确”和“流利”的标准是什么,“感情”究竟达到什么程度,重点训练哪种读书技巧,默读、速度要分别达到什么程度,都应该交代清楚。短短几分钟的解读教科书、阐述目标,使听者很快能听出教师对教科书的研读和把握程度。
四、教法学法,相得益彰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主要的是会学。实施新课程后,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说课的教师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课改精神——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要说清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教科书,这种学法会达到的效果,怎样在课堂上操作。和学生相对应的是教师怎样正确引导学生,所采用的教法以及使学生达到会学所采用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言简意赅
这一环节在说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进行。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文化底蕴和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出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一是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科书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听清“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不能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那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二是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三是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四是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五是说明板书设计。
六、教学设计,推陈出新
说课内容的创新经历了一个“提出—完善—推广—创新—再完善”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说课内容的探索也在不断地生成与创新,说课者对教学的创造体现在说课之中,体现在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学环节独具一格的安排、对于教学策略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中。
七、教学评价,教师成长
说课后,教师们都开诚布公地给予评价,大家直言不讳,各抒己见,虽只有三言两语,但却是真实感受,虽不太系统完整,但都是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就在这点滴评议中,教师间的感情更近了,教学的研讨氛围更浓了,说课教师受益匪浅。
总之,好的说课给人的感觉应该是说课者有较新的教育观念,能很好地理解教科书、了解学生,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并有效地进行处理;能合理灵活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说课应该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还能够体现说课者较强的取舍、处理、组织能力,体现出教师宽广的知识面,对所述问题持有的独特见解等。除此之外,说课教师还应有好的口才、坚定的自信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教学研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