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生写作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2009-06-07钟小军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6期
关键词:感悟写作提升

钟小军

【摘要】写作,是一项艰巨且长效性的工作,也是一项有趣而具技巧的工作。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少学生对写作仍望而止步,存在着深深的恐惧感。虽写无定法,但写作仍有着某种规律可循,仍然对那些爱好写作、充满幻想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倾注无私的爱心,再辅以正确的引导,加强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作训练的力度,且尽可能创造条件锻造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作文教学的前景肯定是光明而灿烂的。

【关键词】写作、兴趣、感悟、提升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展有四五个年头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的观念日益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丰富,课改的浪潮是一浪接着一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蔚然成风,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逐渐加强,呈现出一片喜人的景象。写作这一块,由于信息传播快,大众传媒普及面广,学生写作的源头变得更加多样,素材也千姿百态,学生的思维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写出不少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的佳作。但对于处在交通相对不便利、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初中生来说,改变就不那么明显了。

1.现状及成因

对于生活比较单一、见识面相对狭窄的农村初中生来说,写作仍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他们写出来的文章,要么空洞无物、叙述混乱,要么思维单一、思想不健康,具体表现如下:

1.1生活单调

农村初中生的生活极其单调,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在学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丰富多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几乎没有,因为怕搞活动太多,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又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智育而忽视其他。在家庭,学生面对的是单一的电视节目,或动画片,或言情剧,其他的不感兴趣,更何况放牛、做农活对初中生来说又是一件苦差事,他们更是不愿涉足,百般推辞;有的甚至跑到网吧里玩游戏,追求新鲜、刺激,有时图痛快,玩个通宵,玩得天昏地暗,不分南北西东。这样的学生,你还能希求他们写出点什么东西。

1.2见识狭窄

说实在话,农村初中生由于家庭经济的限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的制约,除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课本中的知识和所见识的,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非常有限。一是学校怕出安全事故,拒绝组织学生到外面旅游观光,甚至到附近野炊、踏青也不予放行;二是农民的生活虽逐步富裕起来,但还没到随便拿出钱外出旅游的地步,说起来好笑,有不少农村初中生连县城都少去。哪谈得上有见识。

1.3训练乏术

即教师的写作指导缺乏系统性、有效性。教师的作文教学,只局限于一个阶段布置一次作文,课前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改后又没有有效的评讲,学生也只能是机械地完成,被动地接受,体现不出有效性来。对于写作的整体性,教师说不出个所以然,随意性大,学生自然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对于写作文自然惟恐避之不及。久而久之,教师厌烦上作文课,学生听到写作文更是头疼。

2.对策

我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写作也如此。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自我倾诉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自主写作,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要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我认为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2.1诵读经典

初中课本中,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比比皆是,有教育学生具有爱国情怀的,如《“两弹”元勋邓稼先》,有极力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如《济南的冬天》,有写人间真情的,如《小巷深处》,等等等等,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洗礼。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经典课文,让学生懂得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结晶,懂得如何为人处世,懂得爱国的可敬和人间真情的可贵,从而达到教育、感化学生的目的。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培养爱憎分明的立场,嫉恶如仇的情怀,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不畏强暴的思想,以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情操,重在塑造学生思想品质和美好心灵。

2.2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写作的兴趣,才会有写作的冲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立课外写作兴趣小组。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学生对写作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制订课外写作的计划,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训练。然后,举行相关的写作知识的讲座,使学生写作有规律可循,有路子可走,从而激发写作欲望,实现写作提升与心灵净化双丰收。另外,教师有选择性地撷取学生中文笔流畅、思想健康的文章进行点评、宣读、张贴,起到普及推广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兴趣小组中来,让写作成为一种时尚,一股潮流。

2.3充实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为“无源之水”。面对学生生活面太狭窄的状况,教师应因陋就简,因材施教,充分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举办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错别字纠正会等,让学生自演、自评、自行更正,既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能让学生积累下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写作不再成为一种负担,演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而乐此不疲。课外,教师可依照季节变换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拥抱大自然,领略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风光和人文景观,得到精神愉悦和心灵净化,并把写景成为烘托人物心情和抒情的依托,让文章更有文采和内容。教师还可领学生走近名胜古迹、走进乡村,了解本地的文化遗产和风俗习惯,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写作增添有特色的素材。碰到节日,教师可以带学生一边走进节日,感受节日的浓浓的氛围和文化气息,一边查阅资料寻找事件足迹和文化底蕴,让节日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源泉。

2.4接触传媒

当代社会,产业化日新月异,信息化迅猛发展,各种传媒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除带给人们视听震撼外,思想和心灵也一次次受到冲击。它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见闻,也同时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消极悲观、暴力等。但它却不是洪水猛兽,因为人们可以选择。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电脑这一传媒。学校设有电脑室,可以上网,可以查阅很多资料。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要教会学生如何文明上网,有选择地指导学生查阅与习作相关的材料,充实学生的大脑。同时开展评比活动,评比出谁的资料选得好,选得有价值,进而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区分对错的能力。与此同时,借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的视野,弥补他们课内所学的不足,对促进他们的写作水平将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2.5组织参评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时也来源于外界对他们的刺激。因此,适时地、有组织地让他们参加各种评比活动,如学校举行的年级作文比赛,可以刺激他们的写作热情;参加市、县级征文比赛,可以刺激他们的好奇心和求胜欲;而假如能把他们的文章变成铅字,则更能增强他们写作的勇气和信心。当然,也不能让写作泛滥成灾,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精神负担,那样,对学生将是有害无益。

2.6举办沙龙

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举办高级别的文学写作沙龙是不现实的事。而举办小型的文学写作沙龙,则是完全可能的。学生的写作激情一旦被激发,将迸泻而出,不可阻挡。请县里的写新闻高手、县教研室教研员或者是校内外写作水平较高的语文教师来参加文学沙龙活动,将让学生不断地增添新的东西,学到更多、更巧妙地写作技法,冲击更高的目标。

总之,事在人为,各方面锤炼学生的文学素养、思想、认识事物的方法、写作思维的训练等,对学生的一生是不无裨益的。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作文立意才高;一个人对事物认识深刻,作文立意才有深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文学素养一旦形成,各种立意独特、选材新颖、布局独具匠心的好作品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な崭迦掌:2009-12-23

猜你喜欢

感悟写作提升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