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思想教育:高职高专德育模式新拓展
2009-06-04朱以财
摘要: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受不良社会风气侵蚀、政策调节力度弱化,个人认知非理性、学校教育封闭性和片面性、就业评估导向干扰因素影响,为此。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必须转变观念。促进就业思想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有效结合;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四元”意识;排除干扰,净化思想教育和就业环境;全程教育,确立阶段教育重点;突出素质,发展学生职业特色能力;全员参与,创新就业思想教育理念:规范就业市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思想教育;德育教育;模式;拓展
基金项目:2009年度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规范和疏导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以财(1983--),男,江苏徐州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2-0048-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高专已成为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已也逐步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无疑,引起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因素,如毕业生自身学历层次、社会认可度、就业环境不理想等等,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毕业生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素质上存在偏差,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具体表现在就业观、成才观功利化,诚信意识淡化、职业道德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弱化等方面。
从主观方面看,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职业理想、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创业观以及诚信素质、择业心理等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这些学生自身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业难”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高职高专就业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探讨就业思想教育作为高职高专德育创新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高职高专德育教育模式的新拓展。
一、影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思想的因素
毕业生就业思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有不良社会风气侵蚀、政策调节力度弱化,个人认知非理性、学校教育封闭性和片面性、就业评估导向干扰等。
(一)不良社会风气侵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健康、快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滋生的拜金主义、庸俗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及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侵蚀着相对单纯的青年大学生,具体表现在就业问题上,即折射出讲实惠、崇尚个人发展、注重个人价值、忽视社会发展、淡漠社会选择和社会价值的行为选择取向。
(二)政策调节力度弱化
我国目前进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对促进人才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克服以往“统包统分”分配制度的弊端有着积极作用。但由于在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的就业制度改革中在一些环节上过分依赖于“供求关系”的自然调节,而在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配套措施滞后的现实条件下,这种自然的“供求关系”的背后往往还存在一种人为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就业市场。这一问题的客观存在,使得各级政府的政策调节、监督措施、制约力度相对显得不够。由此导致大学生就业的相对“自由化”、“靠社会关系”等不良行为倾向。另外在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社会上依然存在着诸如院校、生源、外语限制等多种政策壁垒,客观上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三)个人认知非理性
高职高专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对自我与社会的认识相对本科生还比较片面,尤其是在面临毕业即将步入社会这一人生关键时刻,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与分析,往往受到感情因素的干扰,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可能,择业期望值过高,一味追求所谓好地区、好单位、好岗位、好待遇以及是否符合个人爱好与兴趣等等。加之由于学校与社会联系不多,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情况知之甚少,对现实问题缺乏理性的分析,往往被表面或一时的现象所迷惑,致使在就业指导思想和具体的行为选择上陷入误区。
(四)学校教育封闭性和片面性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观教育,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往往单纯地抓学习抓纪律,开展一些流于形式的封闭式教育活动。而学校则希望大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能到城市和条件优越的部门工作,来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很少鼓励他们到基层或艰苦地方去,这无形中造成毕业生就业思想混乱,不能适应开放条件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
(五)就业评估导向干扰
在现行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体系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提高就业率方面是大做文章,无形中把压力传递到学生身上,一方面将学生在毕业前上交就业协议作为毕业条件,以“不发毕业证书”、“不发报到证”等方式向不交就业协议的学生施压,另一方面则是鼓励毕业生提前就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毕业生的正常学习和职业规划,影响了学风建设,也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不安心理。
二、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拓展就业思想教育新思路
就业思想教育一定要与就业工作紧密结合,既要体现“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又要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人本主义理念。
(一)立志教育
要教育毕业生根据社会发展方向、国家需要及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确立志向,将个人志向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振兴、民族兴旺结合起来。如果大学生的的志向缺乏社会责任感、宏阔视野和对人生理想意境之美的追求,就有可能导致人生目标过分地现实化和功利性,形成致命的短视,并引起人生的被动。相反如若任意扩延,浪漫无度,也会失去现实的根基、立足的余地和竞争的活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度整合,是大学“立志教育”的核心所在。
(二)利益教育
利益观念的改变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思想,表现为择业的商品意识不断加强,功利色彩日益浓厚,因此,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大学生追求财富无可厚非,但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其实,世上真正的大富豪,往往皆以事业为重,在事业走向成功之日,通常也就是经济走向自立之时,这是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金科玉律。
(三)心态教育
就业前,毕业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自信乐观,摩拳擦掌,期望值很高,等真正进入社会后,面对各种选择和诱惑,他们会犹豫彷徨,陷入观望、患得患失或消极等待的心态中;如果遇到挫折,他们又会
自卑、焦虑、愤愤不平,大有怀才不遇之感。这种不稳定的情绪心态常常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自我认识及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进而影响就业。因此,培养毕业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态势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使其拥有创造性的、友善的、宽容的人生态度,用平稳正确的心态对待就业及今后的工作至关重要。
(四)团队协作教育
协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乐于助人的心性,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踏入社会必须的素质。在科技进步、专业分工日趋精细而世界经济却走向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天才都难包打天下,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任何重大成功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个人只有融入到团体中去,个体智慧才有可能被“群体智慧”放大。使得个人无力实现的理想变成可行的现实。
(五)适应教育
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必然面临社会适应问题。适应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工作经验、人际关系、社会较色的适应,也包括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适应。为了提高社会适应力,多数学生在校期间都比较重视实践能力的锻炼,积极寻求参加社会工作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他们社会适应力的提高,但从近几年就业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种适应是不全面的。学生比较重视的或者比较容易做到的只是表面上的较浅层次上的适应,如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和社会关系,熟悉某个工作环境和操作规程等,但在那些真正深层次的适应如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相当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缺乏合作精神和平等意识,缺乏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必要的心理承受力,缺乏内在的社会责任意识、信用意识,自视过高和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严重,导致很多毕业生不能承受工作压力和艰苦性而频繁跳槽,换动工作,这样的人即使积累了再多的工作经历,也不能算是适应社会的。因此,在强调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锻炼基础上,还应十分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信用意识这样深层次的社会适应力的教育。
(六)形势政策教育
就业总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的。国际国内甚至区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走势都直接会影响就业市场,影响就业市场上人才结构、专业类别的供求关系。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市场预测、就业政策导向、就业素质准备等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大局出发、从未来发展前途出发。合理定位,及时确定调整择业方向,顺利实现就业。
(七)法律意识教育
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普遍法律意识淡薄,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一方面,侵犯了自身权益的情况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不法行为也不同程度地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公众形象。由此可见,普及《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保障和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十分重要。
(八)自我调适教育
对毕业生的就业困惑、心理危机,要加强对他们的自我调适教育,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主动寻找机遇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调整心态,促进人格完善,以寻找最佳途径实现自己就业的理想和目标。
三、全方位,多角度,构筑就业思想教育立体网络
(一)转变观念,促进就业思想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有效结合
只有把就业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把就业作为思想教育的载体、切入点,让学生感到思想教育是真实的、具体的,对自己将来事业的成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来学习和掌握德育知识,自觉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二)与时俱进,培齐学生“四元”意识
在传统的人生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创业观教育基础上。还应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四元”意识,更好地迎接人才竞争的挑战。
1、就业危机意识。通过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危机感和紧迫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当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在人才竞争中的有利和不利方面,从而冷静务实,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抛弃一切不切实际的求职目标,确立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择业依据的观念。
2、多元就业意识。要教育学生打破“一次就业,终身定位”的铁饭碗思想,树立“先找工,后定位”的新思想。在“一次性寻职到位”困难的情况下,不妨“先就业。后择业”,放下架子,放低标准。通过实践,表现自我,让社会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进而逐步找到理想的专业岗位。
3、就业诚信意识。首先,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比重和内容,逐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要通过日常的专业教学和班会课渠道。给学生灌输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关于诚信的正反事例和经验教训,使其深刻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最后还要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使大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法律价值和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价值观、公平平等的法律意识和信守规则的法治理念。-
4、职业道德意识。现实中,用人单位挑选人才时也多以品德为重。要求有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能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使其融入到整个专业的素质培养中去: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进行实践教育,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学生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三)排除干扰,净化思想教育和就业环境
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严肃毕业生就业政策,尽快建立和完善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就业机制和体系。排除各种干扰,净化毕业生的就业思想,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真正实现公平竞争,择优分配。
(四)全程教育,确立阶段教育重点
就业思想教育应是全程教育,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确立阶段性的教育重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较短,除去实习时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最多为两年半。在这种情况之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经历的适应、稳定、过渡三个阶段便显得更加紧凑。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着力构建一个全程的立体化的就业思想教育体系,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能力和及时应对社会需求的准备,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突出素质,发展学生职业特色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十分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偏重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毕业生进行规范的专业技能培训之外,还应重视文字写作能力、口头演讲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外文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培训,在待人接物、语言表达、谈吐衣着、社交商务礼仪等方面也要实施严格的训练,使之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多功能实用人才。
(六)全员参与,创新就业思想教育理念
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思想教育不能只有就业部门和学生部门的单打独奏,要形成全员参与就业的运行机制,把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有机地衔接起来,把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统一起来,对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进行长远规划,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就业思想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高职高专要从决策到实践,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自身发展的就业指导模式。树立品牌特色和现代“营销”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主体性与就业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主能力与创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就业主动精神和主体潜能;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监控与反馈,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就业思想教育新途径。
(七)规范就业市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要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性,营造社会舆论环境,利用各种媒体、各种组织、各个环节,并发挥其各自的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同时,还要加强国民经济预测与统计,建立宏观劳动力的供求平衡机制,把就业供给研究与就业需求研究结合起来,加强政府职能及其实现方式的研究,引导用人单位主动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给高职高专毕业生一定的发挥空间,在人才选择上建立正确对待学历与能力,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淡化学历和身份的合理用人、选人标准。真正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营造和谐、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是就业思想教育的关键所在。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基础性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任重而道远。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就业思想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意义,不断探索和转变就业思想教育方式方法,才能推进这项系统工程在新时期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