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产业链”整合的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2009-06-04余苏宁
摘要:以“现代产业链”的理念,整合形成学校的各专业实训基地产业链,发挥实训基地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并将产业链整合提高到价值整合层面,从而实现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终极价值。实训基地产业链整合找准三个基点,即产业化运作机制,职业能力培养机制,培训、考核鉴定机制;同时打造基地建设的三大工程,“实训课堂”打造工程,“情境—达标”教改工程和“职业能力”培养工程。
关键词:产业链;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作者简介:余苏宁(1968-),女,浙江宁波经贸学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3-0040-04
目前,在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以下的障碍或瓶颈:即校企合作缺少稳定长效的机制;学校专业性实训基地的资源配置缺乏沟通共享;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缺少标准。也需要解决以下的难题:一是如何按照经济发展的特有规律,实现实训基地建设内外部教育资源的整合,把单纯的学校建设,变成教育优质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有机结合;二是如何实训基地完成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实训基地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三是如何完善实训基地的功能,构建实训基地的功能链。
一、学校实训基地“产业链”整合的起始
(一)“合纵连横”的网状“产业链”整合
“产业链”原本描述的是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为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已经超出单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围,扩展到了产业链的竞争,而且更多的优势来源于企业同产业链上下各环节的系统协同中。
对应学校的专业设置,建立形成中药材种植采集基地——中药材辨析鉴定基地—中药饮片生产教学工厂——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商品营销基地的产业链。产业链纵向延伸,使产业链的价值递增,各专业实训基地分工明确,承载的职业能力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形成上下游的关联衔接关系;产业链横向发展,职教专家、企业技工管理人员和行业协会的加入,提升学校实训基地价值创造能力。
实训基地网状“产业链”整合,首先完成理念整合,明确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价值取向;二是制度整合,创造有利于实训基地发展的体制环境、管理环境,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实训基地发展近期和远景规划,着力消除不合理的资源配置问题;三是资源整合,通过实训区域规划、调整等方法,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对区域经济重点发展的产业进行倾斜,优先配置师资、更新实训设施设备等;四是信息整合,建立实训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各专业实训基地间能互通教育教研、人才需求等各种信息;五是人才整合,引进高素质实践型人才,促进人才在产业链中的合理流动,依托职教专家以及实训基地产业链加强人才培训等。
(二)学校实训基地产业集聚
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围绕现代服务进行专业的开发、衍生、设置和调整,形成以经济贸易类专业为基础,药学类专业为主干,现代物流专业为重点的“一基一主一重点”的办学格局,集聚整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包括:
1.中药材种植采集基地。学校自筹资金50万元,选址鄞州塘溪镇童村,建立野外实习实训基地。征地3亩作为教学活动场所,利用600亩天然采药林的药材资源、开辟5亩药材种植园,建成集药材种植、采集、标本制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2.中药材辨析鉴定基地。基地面积250平方米左右,配备珍贵药用动物标本、贵细药材和精制中药材、中药饮片样本近500种,西药样本200余种,基地划分为陈列区、鉴定区、中药调剂操作区三大功能区,基地提供辨别中西药的形色、认知规格、功用,鉴定中药材的良莠,中药调剂等系列实训。
3.中药饮片生产教学工厂。我校的药物制剂实习工厂,目前已通过药品制造业的GMP认证,拥有先进的片剂生产流水线、注射剂生产流水线、中草药炮制等设施设备,分为中药饮片炮制区、提取区、制剂区和鉴定、质检四大功能区,是一个全真的生产教学工厂。工厂有严格规章制度和生产规程,制造各类片剂、丸剂、注射剂等,原材料经加工制作后,包装、检测合格后出厂,进入流通销售领域。
4.现代物流供应链实训中心。学校投入400万元,建立一个功能完整、设备先进的,面向现代物流专业的教学实验软硬件系统运作环境,又兼有教学、科研、实验三位一体的实验实训中心。拥有全套的现代物流仿真实训系统,包括立体仓库及堆垛机、半自动分拣设备、配送及运输设备、第三方配送管理中心和现代物流软件实训管理系统等,同时能够根据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实行全真实训和网上实训相结合,了解第三方物流配送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满足学生进行仿真化、模拟化的现代物流、集装箱货运等的操作、组织与管理。
5.商品营销基地。由校内品牌药店——彩虹大药房九中分店、校园起点实验超市和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室、现代办公实训室、财务实训室组成。学校彩虹大药房九中分店,来自企业的药师、学校专业教师负责管理和实训,零售三百余种中西药;校园起点实验超市,学校自主经营,移植现代连锁超市的管理模式,学生进行收银、理货以及后台管理等一系列超市工作的实训。
学校各专业性实训基地进行基于“能力素养”的整合,发挥系统协同优势,产生“1+1>2”的效益,共享各专业性实训基地的教育教学优势,协调行动,共同提高中职生的人力资源价值,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实现产业链创造价值的最优化。在此基础上,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开发、教育教学科研、培训鉴定、信息交流、就业(实训)推介的功能。
二、学校实训基地“产业链”整合的基点
(一)产业化运作机制
我们对实训基地“产业化”的理解是:通过校企合作,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创造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同时,还可以开展面向社会的服务,开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通过“产业化”运作,既培养一批技能型应用人才,又生产产品创造利润,实现教学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学校实训基地的产业化运作,主要有六种类型:
1.“筑巢引凤型”:学校中药饮片生产教学工厂,拥有先进的生产性设备,但设备运行需要较大的成本,且缺乏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学校主动引进生产企业,由企业提供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实训,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真正实现“学做合一”。
2.“共建共享型”:学校和彩虹大药房(连锁经营企业)共建共享学校药店,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和师资,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学校引进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而企业则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3.“模式借鉴型”:借鉴现代超市的管理运作模式,专业老师考察学习乐购、欧尚等大型连锁超市,学校自主开办经营校园起点实验超市,为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实训提供平台。专业教师负责管理和实训,收集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及时调整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4.“借鸡生蛋型”:与30余家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低成本扩张”,建立校外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设立多项企业冠名奖学金,对学有所成的学生进行奖励,增强学生专业自豪感。
5.“网络联通型”:学校主办的宁波职教就业网(www.5191.0gn),以专业网站为平台进行“就业指导”,从而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实习实训的通道,也同时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铺路搭桥。”网站设置招聘信息、学生信息、应聘技巧、企业链接、友情链接六个板块,与几十余家企业单位达成上传招聘信息意向。
6.“指导恳谈型”:举办校企恳谈会,邀请企业单位老总及宁波市发改委、就业管理服务局、宁波市职成教教研室的专家,就专业建设发展、人才培养规格、培养要求等提出意见建议;聘请市首席工人为我校职业技能实习指导老师。
(二)职业能力培养机制
课程梳理整合。学校开展专业的标准化建设,进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梳理、修订,在前三类课程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市场、企业的需求,调整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在实训基地建设“产业链”模式下,进行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对应于产业链的某个纵向环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益。
技能塑造强化。“三落实制”,一是依托设施完备的实训基地,每学期三分之一的专业课以技能实训课的形式,进行全真仿真的职业技能训练;二是开设技能选修课,本专业或非专业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发展目标或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某项技能,进行技能训练;三是设立技能社团,作为技能加强班,由专业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加强训练。
实训系列延伸。多方位开辟校企合作的渠道,做好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工作,采取岗位见习—仿真实训—生产经营实训—顶岗实习的系列就业准备措施,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固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见习一般定于高一第一学期时间为一星期,让学生走进校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或企业单位,直观形象了解专业特点、岗位需求。仿真实训依托学校专业实验室、专业实训基地进行。生产经营实训安排在学校生产经营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则采用“2+1”模式,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就业作准备。
(三)培训、考核鉴定机制
专门培训学校——多向的考鉴架构。在校学生在获得中职文凭的同时,既可进行高一级的学历教育,进入宁波电大学习;也可参加技能培训,获得职业劳动资格证书。
校本技能标准——清晰的层级推进。制定明确的校本技能阶段目标考核细则,每学期确定至少一项专业核心技能为校本考核技能,进行强化训练,集中考核,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夯实基础。
三、学校实训基地“产业链”整合的途径
(一)“实训课程”工程,生成新型的“实训课堂”
我们总结了“依托基地、资源整合、角色转换、平台选择、学分管理、评价创新”的构建策略,对课程进行重构,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工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加深对行业岗位的热爱,自主构建符合自身个性特长的职业能力。
模块化的实训课程。要求实训课程能覆盖相应的岗位群;达到中级工的水平;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兼顾综合技能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内容;着眼技能型应用人才、一线初级管理人才的培养。按照模块化的课程思想,将一项工作(对应工作或岗位)划分成若干部分,划分符合实际工作的程序和工作的规范,有清晰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划分出来的每一部分即为一个模块。实训模块以技能训练为本位,学生通过实训模块的学习,直接掌握技能。
按照模块设计的原则,将依托实训基地的课程模块设置成一级模块,然后细化为二级模块。一级模块在校本实训手册中以篇或部分组成,二级模块则相当于章节;一级模块为对应实训基地功能区域开发的实训项目,二级模块为对应职业岗位的实训任务。二级模块中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实训情况,灵活安排。
(二)“情景达标”工程,开发教改“实验田”
基地建设突出“职业情境”。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使其在“拟真”、“仿真”、“全真”的职业情境中,培养上岗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情境”作为职业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是特别适应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职业人全身心地活动其中的教育教学环境,这样的“情境”体现了教育环境全面的、和谐的统一,具有一种亲和性、情感性、体验性。
基地建设要求“情境达标”。强调实训环境与职业环境的同一性,强调实训基地开展的项目任务、实训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同一性,强调学生培养规格与国家、行业或用人单位用工标准的同一性。强调实训基地建设运行过程中,引导、激励学校师生提高实训基地的效度,带动学校综合职业能力开发工作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形成技能训练体系。要求学生主攻核心技能,掌握基本技能,选修通用技能,体验职业化生存。
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职业、行业、专业)规则或操作程序,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活动方式,技能的掌握体现为顺利完成一定的职业活动,但技能训练又不能止步于此,实现技能的载体功能在技能训练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职业能力;在技能训练中得到的乐趣感、成功感、成就感等情感体验和逐步与情感建立的自信心,从某种层面上也可以说是技能掌握的标志。
核心技能是相对简捷,能“以一当十”,最有价值,可持续发展并有利于构建新技能的技能,确定专业三至五项技能为基地实训的核心技能,这些技能具有实战应用普通、使用频率高的特点;基本技能是职业岗位最常用、最基本的技能;通用技能可称为“为人生的技能”,不针对某一具体职业而是从事任何职业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是跨职业的能力;职业化生存是指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心态和职业道德。
(三)采取多元综合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将实训评价与日常实训工作和实训管理结合起来,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教育过程。
档案评价,关注学生技能发展历程。通过使用档案袋,把学生的实训计划、总结、工作日志、专题作业或代表作业等收入其中,成为教师提供学生在实训与自我认识、自我发展方面建议的依据。
情景化评价,关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训基地的表现,描述学生的技能训练情况并及时反馈。
技能展示评价,发现学生的特长。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技能竞赛、比武等方法,展示学生的技能强项,增强学生学习技能的动力。
最终,由教师对学生实训情况作出评定,根据实训学生学习态度、情感、表现、技能操作能力等给予不同的学生和奖励学分。学生获得校本技能证书或相关专业技能证书,也可折合成不同的学分。
(四)“职业能力”工程,打造“真实职场”
“真实职场”的标准是:1.每个学生都有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学生从事实际工作;2.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并组成班组,完成工作任务;3.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实训任务,达到学校、企业、行业或国家制定的技能标准要求,又是“职业人”,在教师或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顶岗工作,创造社会价值;4.学生接受“双师”的教育,既有教师的指导,又有技师的示范与指导;5.有明确的实训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实训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
推出丰富多彩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技能比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轮岗实训,完善学生职业能力
校本职业技能证书,体现学生职业能力。
根据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以及市劳动局对职业工种的分类,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技能训练标准。目前尚无部颁或市级统一标准的,学校根据专业特点与社会行业要求,自行制定与落实相关的专业技能达标项目。
“产业链”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正是通过全真仿真的职业情境的建设,通过循序渐进的技能训练,见习、实训、顶岗实习的系列制度,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使学生逐步习得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通过专业选修实训课和分层级的校本技能考核鉴定、职业资格考核鉴定,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我效能感,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正面积极的情绪,提高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职业态度,为学生铺好通向成功的阶梯。
学校实训基地“产业链”模式,能有效化解实训基地运行的成本压力,促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大力推行实施学分制的背景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最终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胜出。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刘德思等著.职业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4]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