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素质的新模型及其内涵剖析

2009-06-04谭满益宋刚勇

职教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素质

谭满益 李 敏 宋刚勇 王 磊

摘 要: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构建了职业素质的三角形模型,深入剖析了职业素质的内涵,对普通高校加快内涵发展、推进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素质;职业素质;冰山模型;三角形模型

作者简介:谭满益(1971-),男,四川苍溪人,成都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李敏(1973-),女,成都东软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6-0048-04

近年来,随着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企业面临的全球竞争日益加剧,职业素质的开发、提升对企业、学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企业、学生、学校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绝大多数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深入探讨职业素质及其内涵,对高校加快内涵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素质与素质冰山模型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学者就开始关注于人的素质问题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关于素质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更是方兴未艾,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素质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取得了很多成果。关于素质概念,学者普遍认为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与教育训练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其基本要素是知识和能力。素质的核心是能力和价值观。由于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体现的,因此能力是素质的外显形式,素质诉诸于实践就表现为能力,离开能力,素质就无从表现、观察、确证和把握。素质的概念在承认人的先天禀赋的同时,强调了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素质开发和提升的能动作用。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在其所著的《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将素质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与动机等五个方面并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见图1)的概念,认为一名员工就像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则占7/8。对员工来说,外边的1/8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下面的7/8则是由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方面形成的基石。要培育优秀的职业化素质,就要重视这些隐性方面的内容,因为它占有员工素质的7/8,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员工1/8的显性素质。员工素质的“水上部分”处在水面以上,是显性的,随时可以调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综合素质问题。员工素质的“水下部分”处在水面以下,是隐性的,即如果不加以激发,它只能潜意识地起作用,这方面处于冰山的最下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也经常被员工被人所忽视。然而,如果员工的隐性素质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训,那么对员工的提升将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二、职业素质及其三角形模型

按照《高级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职业是“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然而,职业一词又不同于工作,更多的是一种事业,不仅能满足物质上的需求,更能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具有价值意义。职业问题不是简单的工作问题、生计问题。从内涵来看,职业首先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职业化意味着专门从事某项事务,需要特定的知识、能力要求;其次,职业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通过职业发展过程,个人价值得以不断实现,精神需要得到逐步满足;再者,职业是从业者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社会性。

一般来说,素质是职业的基础,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素质要求。职业是素质体现的舞台,作为能力潜状态的素质要成功转化必须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成功的职业生涯一方面是个体素质的展现过程,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个体素质不断成长的过程。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这些基本品质与具体职业相关从而对现代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在现代生活中,职业是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主要场所,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职业素质要素除了包括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应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等。

如前所述的素质冰山模型(图1)是一般意义上的职业素质模型。通过员工职业素质模型的构建不仅可以准确反映企业对于从事不同工作性质与内容的任职者的素质要求及工作绩效目标的差异性,也可以为员工选择合适工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避免高能低就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配置错位现象的发生。职业素质模型是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与动机等具体素质要素的有机统一,不同的工作对于不同的素质要素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素质冰山模型从素质的可见性角度对素质要素进行了归类,不能反映出素质要素对职业适应(胜任)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而后者对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实现内涵发展,实施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按照职业素质各要素对个人职业适应(胜任)与职业生涯发展所起的作用,本文整合职业素质的要素,重新构建,提出了职业素质的三角形模型(见图2),这对高校办学的就业导向与学生全面审视个人素质,开发和提升职业素质水平,提高学校和学生两方面的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职业素质由保障要素、支撑要素和拓展要素构成,各要素具体内涵如下。

(一)保障要素

保障要素是指从业者必要的、对某岗位(群)工作起基础保障作用的因素,但单纯具备这些要素还不足以完成岗位(群)工作,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思想道德和人际交往三个子要素。身心健康子要素包括适应职业的生理因素和个人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以健全人格(如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情绪调节,自尊、自强、自信等)、良好个性(如乐观、豁达、尊重等)、坚韧意志(包括自控力、压力与挫折承受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个体心理品质等。思想道德子要素主要包括从业者的人生观、世界观,职业意识(如职业价值观、职业认可、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观念、职业兴趣等),职业理想等。在职业意识中,诚信、敬业(忠诚)、负责任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人际交往子要素主要包括基本人际交往常识、社交礼仪、接待艺术等内容。

(二)支撑要素

即适应(胜任)某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是对从事某职业起最根本支撑作用的部分,是就业中的硬货。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更强调学以致用,所学即所用,知识的应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支撑要素的作用,极易出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

(三)拓展要素

拓展要素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等。拓展要素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现代社会的职业与过去有很大的差异:劳动岗位的地域空间逐渐变小,行业特征也不像过去那么鲜明;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职业变动的可能越来越大;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用人的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以创新为基本动力,企业的兴衰成败、实力强弱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创新能力,取决于是否善于进行知识管理和积极推进知识创新。拓展要素关注从业者的可持续发展,为个体发展职业生涯、迎接社会发展进步与变革打造了实现自我的潜力和充分的应变能力。

三、职业素质内涵的进一步探讨

从职业素质的三角形模型出发,为了更好地理解职业素质的内涵,有必要对下述问题更深入地探讨:

(一)职业素质三要素的关系

在职业素质的三要素中,相对而言,保障要素和拓展要素主要是隐性的,支撑要素则是显性的,可以通过各种考试或证书来证明。对职业素质的考察,既要重视显性的要素,也要重视隐性的要素,隐性的要素还深刻地影响者从业者显性要素的内容。职业素质三要素从业者整体素质中各自所占比重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支撑要素在现代职业素质占有较大比重,保障要素和拓展要素在一般的职业素质中占有较小的比重,但较小的比重在保障职业生涯顺利、推动职业生涯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素质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

从某一时点职业适应(胜任)角度看,保障要素和支撑要素是存量,企业员工达到这两个要素所要求的水平,可以适应(胜任)目前的某个工作;拓展要素是增量,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推进剂,毕竟一业终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换几个工作岗位甚至换个职业也是常有的事。从学校教育角度看,特别是对职业教育而言,要求我们既要授人以鱼,为使学生顺利就业,交给够用的理论,培养必要的能力,更要授人以渔,交给其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的不断更新。从职业素质的三角形模型出发,三角形最具稳定性,职业素质的三要素占据三角形的三角,构成了职业素质的整体,任何的偏废都会引起三角形的坍塌。如果把职业构成看成人、物两方面的因素,人是职业主体,物是职业客体,支撑要素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纽带。对职业的适应与胜任而言,职业素质的支撑要素是硬素质,保障要素和拓展要素是软素质。

(二)职业素质的通用性与个性

正如前文所述,职业素质的诸要素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但是不同的工作对于不同的素质要素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企业而言,如果其中某一项素质要素的要求过高,必然会提高员工的甄别门槛,增加生产成本,而如果其中某一项素质要素的要求过低又会导致员工绩效的下降以致企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可见为每一种工作制定一个合理的绩效标准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个职位与工作界定一个合理的素质级别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高绩效的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教授在对200多项工作所涉及的职业素质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中总结提炼出了21项通用职业素质要项,提出了素质词典的概念。以此为开端,很多学者以及大型企业纷纷结合各自所实践与研究的领域进一步丰富细化和发展了新的素质词典,使素质词典成为当今很多企业进行员工职业素质开发的主要依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素质词典是在结合行业特征和职业特点基础上对职业素质模型的具体化实践化的成果,是一类行业或职业的职业素质模型。而三角形模型则是适用于各个行业或职业的一般意义上的职业素质模型,是对职业素质各要素内在逻辑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基于三角形模型,从不同行业和职业一样可以编制素质词典。从三角形模型出发编制的素质词典更能反映职业素质各要素对个人职业适应(胜任)与职业生涯发展所起的作用。

素质词典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提出了职业素质的通用性与个性的概念。不同的职业所需的素质有共性或者说通用性的一些要素,这些要素对从事所有职业的人都是必要的,比如以诚信敬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不同专业或职业会对某些要素有所强调,职业素质的内涵要求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不同专业或职业的职业素质词典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如此以来,不同专业或职业的职业素质教育会有不同的内涵与侧重,院系层面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教研室层面的职业素质教育会有不同的强调。学校层面更强调学校开设各专业职业素质共同要素的培养,教研室则更强调某专业特有素质要素的提升。同样单科院校、多科院校和综合性院校在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方面也会有些不同和侧重。

(三)职业素质内涵的系统性与职业性

职业素质不仅仅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观念与职业理想,职业素质三角形模型告诉我们,职业素质任何要素的缺失都会影响三角形的稳定性,职业素质内涵体系是一个系统。也许我们在工作中会根据情况强调某些方面(比如对于组织不同层级,在职业素质的衡量过程中,基层员工着重身心健康和职业知识、技能,中高层员工更强调其职业意识、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但必须明确的是诸要素是一个整体。这是因为所有的从事某个岗位工作的个体首先是社会人,职业素质教育的本质还应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不能成为某项工作的“工具人”。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职业素质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职业素质教育要为人的职业生涯服务,为特定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创造必备的条件,为从业者敬业乐业、艰苦创业、建功立业形成内在的优势。因此,可以说职业素质内涵本身具有系统性,在职业素质这个系统里面,大家更看重与职业直接相关的要素,强调职业性。职业素质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为人的职业生涯服务。

(四)职业素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动态概念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人的素质发展角度来讲,人的职业素质的开发、提升有个时间维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个形成性的概念;二是指职业素质的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支撑要素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会提出更新的要求,大学生可能尚未走入社会,大学阶段所学的有些东西就已经过时。职业素质的评估是在某一时点进行的,主要考察的是静态的特性,基于职业素质动态的特性,职业素质评价应该成为一项甄选工作和发掘职业潜能的过程。职业素质动态概念特别对分层、分阶段的教育方法和终身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五)人才、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

人才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人才具有社会性、使用价值和发展潜质三个要素,要成为人才,必须首先要成人,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要成材,要具有使用价值,成为能从事某项工作的好的材料,同时要具有成长性。一个人是否拥有职业素质是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基本标志。人才必须以职业素质为依托,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工作事业方面的成就。人才的要素构成有助于深入理解职业素质的内涵,即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保障要素主要涉及的是从业者成人的问题,支撑要素主要涉及从业者成材的问题,而拓展要素主要讲的是从业者的成长性问题。要成才必须先成人、成材,同时具有成长性;同样就个人职业素质发展而言,保障要素、支撑要素和拓展要素缺一不可。

人文素质是人之为人的特质,人的思想品德、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关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属于人文素质的范畴。人文素质关注所有关于人的问题的领域,人文素质外显为人的人格、气质与修养。从人文素质的内涵看,人文素质关注的内容本身就是职业素质关注的内容,人文素质注重“成人”教育――精神和心灵成人教育,这些实质上都是人才及其职业素质必不可少的因素。具体的专业和职业能够给人以学有所长、干有所为的机遇和平台,但如果缺乏基本的或者优良的人文素质,他无论学什么和干什么都成不了大气候,铸不成大事业。人文素质的提升对人才成长、职业素质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在回顾素质和素质模型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角度构建了职业素质的三角形模型,深入剖析了职业素质的内涵,对加深职业素质的认识和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李伟言.析知识、能力、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13日.

[2]黄中益.论职业素质教育的三大关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2).

[3]陈国荣,杨曙光.职业素质的构成与作用分析[J].新西部,2007(24).

[4]陈焕章.职业素质结构分析[J].教育与职业,1990(8).

[5]邓玲玲,徐建军.论职业素质要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

[6]赵成.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内涵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家,2004(9).

[7]石亚军.话说人文素质及其教育[J].比较法研究,2006(4).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一般项目第三批,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度立项科研课题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爱的艺术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职业教育应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本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微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