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对策研究
2009-06-04刘薇
刘 薇
摘要:本文指出了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政府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 问题 对策
1.前言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程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职业都有明确的职业资格标准就业准入制度,各种职业的从业者,无论有多高的学历,都应接受相应的职业训和考核,并取得经有关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全社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是我们党和国家近年来的一再要求,是中国政府确定的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基国策,它已经成为全民族的意志,也因此被写进了《劳动法》和《职教法》。而对于长期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来说,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践。
2.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的时间较短,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效机制还不健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对大多数职业而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还只是刚刚开始,很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当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本身及在推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1)证书种类不全,无相应证书可考
(2).题库不能满足需要,缺乏科学检测手段
(3)质量管理不严,考评员素质有待提高
(4)社会化管理体制不健全,证书管理混乱
(5)执法力度不够,待遇与证书不挂钩
(6)学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3.对策
3.1 强化政府监管行为,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针对当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本身及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管行为,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力度,加快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步伐。
3.1.1 设立专门委员会,形成宏观管理机制
在我国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必然涉及到教育、劳动保障、人事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部门之间尚缺乏协调,有时互不承认对方所发的证书,摩擦之事屡有发生,这使职业学校无所适从。为避免管理体制多头化、重复培训等问题,建议国务院成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委员会,负责组织并协调劳动保障、人事、教育等部门,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出发,规划、设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1.2增加证书种类,加强题库建设
建议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加快对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考核大纲的制订工作,增加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技术人才的不同需求,改变一些专业的学生无证可考的状况。为了在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那些尚未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专业(工种),可与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岗位资格标准和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考核鉴定,合格者颁发岗位资格证书,以利学生就业。在鉴定各环节中,鉴定命题是技术含量高,对鉴定质量和鉴定威信影响最大的核心环节。命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鉴定考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正性。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开展鉴定的重要技术保障。针对目前题库工种量仍不能满足技能鉴定工作的需要这种状况,要继续开发和增加题库的工种量。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中央、行业、地方共同开发,最终形成由国家总库、行业分库、地方分库组成的、能够覆盖所有职业技能鉴定职业的国家题库网络。
3.1.3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提高考评员整体素质
考评员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是按照职业技能标准考核鉴定对象技术水平的“考官”,考评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鉴定工作的质量。职业技能鉴定具有种类繁、等级多、数量大、内容复杂、鉴定方式方法多样等特点。评定鉴定成绩的主观因素多,鉴定质量控制难度大,因此,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其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公正性,就必须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提高考评员整体素质。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所从事的工作代表国家的利益,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考评员必须具备资格认定的条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聘用上岗。
考评员应该具有秉公办事、坚持原则、团结协作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考评结果直接影响到鉴定对象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可能会出现某些考评人员将等价交换的原则运用到考评人员与鉴定对象的关系上。考评员必须具有深厚的职业知识和精湛的职业技能。作为“国家考官”,考评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理论、政策,精通本职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和掌握本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鉴定规范、鉴定技术与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鉴定技术,这样才能较好地履行考评员的职责,把好鉴定的质量关,更好地为鉴定对象服务,为社会服务。
另外,要拓宽选拔考评员的渠道。在考评员的选拔中,可以由行业、部门和单位推荐,可以向社会公开招考,也可以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选聘或委任部分职业工种鉴定的带头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考评员的管理,做到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不搞终身制。这是提高考评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考评员队伍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3.1.4严格质量管理,防止鉴定失真
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是客观、公正、准确地衡量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劳动力价值的基础和关键,是职业技能鉴定的生命线。如果证书不能如实地反映持证人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也就是鉴定结果失真,会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带来重大危害。职业技能鉴定失真的危害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应形成合力,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以质量管理为重点,提高证书的含金量。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止职业技能鉴定的失真。
(1)要加强有关人员的思想教育。
(2)要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宏观调控。
(3)要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
(4)要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发放的监管。
(5)要实行电脑网络管理。
3.1.5加大执法力度,落实准入政策
就业准入制度的贯彻落实将有力地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而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必须要有政府的强力推动才能见到成效,尤其是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社会观念还较薄弱的情况下,政府的推动尤为必要。针对当前用工单位在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行为,尤其要加大对违章用工的查处力度,把违章用工与损害消费者权益、违背安全制度等联系起来。执法措施一定要硬,达到标本兼治,只有这样,证书的推行才能纳入法制化轨道。
3.1.6实行技能津贴,建立激励机制
从前几年职业技能鉴定情况看,职业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热情不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激励机制,鉴定结果与使用待遇没有结合起来。对毕业生的调查问卷表明,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不少企业不能享受相应的待遇,“有证”与“无证”在使用与待遇上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是毕业生对实施证书制反馈最多的问题之一。这种考核与使用、待遇脱节的状况,使许多职业学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过程中陷入被动局面,大大挫伤了教师和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使市场主动接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需要有必要的社会激励机制,而不能使这项制度仅仅成为一项政府行为,不能单纯依靠劳动部门"查岗查证"来解决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要引导用人单位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制定与技术等级相适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和职务津贴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持证上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使职业资格证书真正成为劳动者竞争就业的重要依据和技术性岗位准入的凭证。
为了改变技术工人待遇普遍不高的状况,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一些地方最近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相应政策。这些政策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值得大力提倡。例如,北京市有关部门已明确规定:工资待遇要与技能水平相挂钩,高级技工可享受大学专科毕业生待遇;技师可享受工程师待遇;高级技师可享受高级工程师的待遇。天津市也出台新政策,规定自2002年5月开始,高级技工享受大学专科毕业生工资待遇。
这种激励机制将职业资格证书与确定岗位、工资晋级、福利待遇联系起来,做到有证无证有区别,不同的证书有不同的待遇,为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大大提高了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为他们的岗位成才开通了道路,也切实落实了中央提出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战略方针
3.2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想方设法克服自身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努力解决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便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的保障体系,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1)充分宣传发动,全面提高认识
(2)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
(3)注重教学环节,加强技能训练
(4)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教学条件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6)结合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取证
(7)加强协调合作,争取成为鉴定站
4.小结
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加速我国资格证书制度的形成,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早已明确了这项任务要求: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加快执业资格制度建设;积极探索资格考试等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方法;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执业资格的国际互认。开展职业资格制度工作意义重大,职业资格制度要走向完善,也必须加强理论法规建设,不断形成对该制度系统的理性认识,从而使这项制度发挥其最大制度功能。◆
参考资料:
[1]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奇缺“高级蓝领”,职业教育研究动态,2002.3
[2]刘志芳,职教信息,教育与职业,2002,8:25
[3]2002聚焦,加大投入力度,职业技术教育,2002,5:16
[4]黄尧,在200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0:3
[5]王诚,探究学分制发展历程构建职教学分制模式,《职教论坛》2002,14:34
作者单位: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