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好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

2009-06-04鸿

管理观察 2009年13期
关键词: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养

陈 鸿

摘要: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职业教育由于其特点和功能成为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农民,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职业教育 新型农民 培养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无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其他相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因此,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最基础性工程,是加快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情况

据有关资料显示,直至2007年末,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在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4.2亿,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文化程度占50.1%,高中文化程度占7.9%,中专文化程度占2.1%,大专文化程度占0.6%。这充分表明我国近九成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广大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发达国家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1名农业技术员,农业从业人口中接受过正规高等农业教育的达45%—65%,而我国目前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049人,每百名农业劳动者中只有科技人员0.023人。上述情况,显然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整体低下,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步伐。一是制约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推广,从而影响农业产量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制约了农村广大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进程,从而影响农民的增收和生活富裕的实现;三是制约了农民对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理解,从而影响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和农村乡风的改观、村容村貌的改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喜人。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8.5年和10.5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研究发现,在农村地区,具有更高教育水平的人往往会获得更多非农就业的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而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率和个人收益率随教育阶段的上升而下降,在各个教育阶段中,以初等教育的收益率为最高。因此,发展农村教育,首先应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过教育优化农村的人力资本资源,使广大农民获得和提高参与劳动力市场的能力,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发展成果,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二、新农村建设急需造就大批新型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短短20字的定位,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农业还不很发达,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农业科技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民虽有强烈的发展经济、发家致富要求,但他们缺乏基本的科技文化素质,以致“就业无门,致富无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所谓新型农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界定了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即:“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文化”就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能说会写,明辨是非,有先进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法律意识,崇尚科学,勤劳致富。“懂技术”就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劳动经验和生产技能,包括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技能、农产品加工经营技能及其专项职业技能等。“会经营”就是具有一定的市场意识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及其必要的经营管理素质。只有具备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骨干带头作用。

首先,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如果不能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那么新农村建设就很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建设好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和美好的生活。

其次,当前农民的素质普遍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道德意识和信仰意识,缺少现代劳动技能和经营管理素质。许多农民没有经过专门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而是依靠父辈经验的传授,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脱贫致富。大部分进城的农民工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劳动技能培训,不能从事复杂和技术含量高的劳动。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看,无论是优化农业结构,还是农民致富,及其村容村貌的改变,都需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第三,培育新型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水平,才能全方位拓展农民的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缩小城乡工农差别。

第四,培育新型农民是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才能村村谋发展、户户思创业,人人求致富,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从而抵制那些不健康、落后甚至违法行为的蔓延,促进农村的繁荣、和谐与稳定。

三、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途径在于加强职业教育

“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第18、19条中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目的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农村全面发展之最深刻的内涵,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

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从事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员、管理人员和其他熟练劳动者的教育形式,其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科或专业知识,而且要形成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或职业技能。从初中、高中毕业回到农村的适龄青年,他们既没有学会祖辈务农致富的本领,也缺乏专业的职业技术培训,要把他们转变成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只有依靠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职业教育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政治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要求。

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加强和创新农村职业教育。首先,在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主平台和主渠道,要摒弃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的错误观念,确立农业的振兴在科技、在教育的基本理念,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要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国家教育项目和地方政府工作要点,加大实施和监督力度,。可以这样说,谁重视了职业教育,谁就赢得了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人才,谁就赢得了新农村建设的明天。

其次,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技能。我国大量低素质人口集中在农村,直接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要对农民开展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提高,不仅包括农业先进科技,而且还要包括先进文化知识等,要通过教育培训,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科学思想,增强科学精神,提高抵御落后愚昧生产生活方式的能力。加大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按照地方主导产业的要求,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需求,对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高效养殖技术等内容开展培训。同时充分考虑农民兼业性的特点,注重适应农民对工业、运输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主要兼业投向的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农民在非农产业的就业中,向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拓宽就业致富的新路径,满足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需要。

第三,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和政策法律的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广泛进行文明常识和科学生活方式的教育,提高农民道德素养,增强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教育农民知法、守法、用法,引导农民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自觉承担一个公民对国家、社会、集体所应承担的义务。

第四,转变办学模式,努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一方面,许多农村中学毕业生由于专业不对口,理论多、技能差,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社会上许多技术岗位高薪也找不到人来做,社会上出现了钳工身价超过了硕士生、技校生比大学生好就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职业教育就势在必行。要加强职业学校与农村、企业及农户的合作,构建适应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挂乡镇、联厂村、扶农户”制度,派专业骨干教师与科技示范村、示范企业、示范农户建立经常性联系,对它们定期组织技术指导,或实行技术承包,坚决克服教室里讲养猪养鸡、黑板上做实验搞科研的怪现象。

据悉,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从06年起在全国500个县、10000个行政村实施百县万村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计划每年组织专兼职培训教师进村12万人次,系统开展技术培训300万人次;进村播放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源,收听收视的农民至少达到1000万人次;每年培养具有中等及以上学历的实用人才2万名,绿色证书学员30万人。通过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探索建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大范围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大规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大幅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繁荣,离不开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农民。而办好职业教育无疑是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谭贤平,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现代新型农民[J]高等教育2008-07

2、唐俊良,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J] 农民教育2008-12

3、苏成荣.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J].中等教育2008.04.

4、张健,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培养新农民[N] 光明日报2006年09月18日

5、翁孝川.新农村建设期待职业教育更大作为[N].中国教育报2007.5.31

作者简介:陈 鸿(1957—),男,汉族,浙江浦江人,金华教育学院讲师,职成教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养
基于地方政府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刍议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型农民的内涵与需求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