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家庭核心化
2009-06-04刘晓菲
刘晓菲
摘要:家庭核心化是社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趋于现代化的产物,是家庭结构变化的一种趋势。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家庭结构的变迁衍生出家庭功能的变化。家庭功能关系着各个家庭成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社会性别差异是基于传统家庭中家庭成员的角色构建的。因此,家庭功能的变化对社会性别差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 家庭核心化 社会性别
现代家庭规模越来越小、结构越来越趋于简单化,核心家庭已居于支配地位。根据家庭结构决定家庭功能的理论,家庭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家庭功能的变迁。家庭核心化对传统家庭的功能带来了巨大冲击,有利于实现两性在社会资源占有权上的平等,进一步提高女性的社会价值,缩短社会性别差距。
一、家庭核心化
1.1家庭、家庭结构及其功能
家庭是两个以上的人在血缘关系、姻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夫妻子女为基本成员的共同生活的初级社会群体。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以婚姻或血亲关系为纽带构成了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即家庭成员的组合方式和家庭内部的构造,它包括家庭的成员数、夫妇的对数和代际的层数等。我国家庭结构有四种基本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单身家庭。根据家庭结构规定家庭功能的原理进行分析,传统家庭的功能可划分为三种:一是家庭的本原功能,即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功能。二是家庭的经济功能,即物质生产和消费功能。三是家庭的衍生功能,即组织人们社会生活的功能。
1.2.家庭核心化和核心家庭
随着社会的变迁,不同类型的家庭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家庭核心化的趋势不断强化。根据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数据,对2005年我国家庭户规模的分布状况进行汇总。三人户占比重最大,达到29.83%,其次是二人户和四人户。五人及五人以上户占比重较小,仅为15.76%,且呈现人数越多占得比重越小的趋势。
所谓的核心家庭是指已婚男女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从理论上说,它包含着两种最根本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家庭核心化是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的家庭变化的趋势,它主要表现为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结构层次的简单化,即大家庭逐渐衰亡,核心小家庭日渐兴起;家庭中的代际层数、夫妻对数减少;家庭生命周期中的生育期、空巢期相对缩短;家庭权力结构呈现小家庭的权力相对独立,夫妻权力趋于平等的特征。
二、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家庭核心化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女性人口中,家庭户人口57,634人,占94.13%,即使生活在集体户的2,599万女性人口绝大多数也与各种类型的家庭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会对女性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2.1家庭核心化与女性性别角色
传统文化规范对女性性别角色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即女性性别角色为以内为主、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传宗接代、相夫教子、打理家务等是女性份内职责,这一定位阻碍了女性社会价值的实现和性别角色的平等化的转变。女性在生理上的“生育优势”,使人们偏执的认为女性的核心价值是家庭价值特别是生育价值,甚至把女性视为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和家族人丁繁衍的工具。家庭核心化削弱了家庭的生育功能。对核心家庭女性成员来说,生育行为由义务变为了一种权利。女性在决定是否生育孩子或者生育子女的数量、间隔等方面享有与家庭男性成员相同的权利。
家庭是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最主要的场所。对于现代核心家庭的女性成员来说,大部分都有固定的职业,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需要付出机会成本。当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机会成本低于从事事业的机会成本时,更多的女性会理性地选择继续事业、放弃生育或通过社会方式来完成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职能。家庭养育和赡养职能的削弱,使女性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经济活动,实现经济上的独立,摆脱家庭关系中的从属地位。家庭本原功能的弱化,使核心家庭的女性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有更多的渠道提高自身素质,使女性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弱化两性在社会关系上的不平等。
2.2家庭核心化与夫妻情感
家庭不仅具有本原功能和经济功能,还有情感功能。家庭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使人们对家庭产生依赖感。传统家庭由于人数和代际层数多、受传统价值观念和封建家长权威制的影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情感基础较为薄弱,把女性定位为家庭的从属地位,男性在夫妻之间占有主动权,家庭的情感功能比较弱。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物质生活资料的充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规模和结构的核心化,使人们更注重家庭给精神生活带来的满足程度。情感交流功能愈来愈占据重要地位,家庭成为一个“心理联盟”。家庭从一个“生育合作社”和“经济共同体”到一个“心理联盟”,是一个质的飞跃。
在家庭决策方面,传统家庭采取家长决策制,很少涉及家庭成员的民主交流。在核心家庭中,由于夫妻之间存在牢靠的感情基础,同时家庭决策涉及到家庭各成员的共同利益,因此,家庭决策的做出是夫妻双方共同交流协商的结果。女性参与家庭决策离不开核心家庭的情感功能的强化,更体现出了家庭两性关系的平等。
综上所述,家庭核心化不仅仅是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家庭结构的简单化,更重要的它引起了家庭功能的变化。家庭功能的变迁导致传统家庭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家庭观念的重新洗牌。家庭功能的变迁关系着家庭的各个成员,特别对家庭女性成员产生了积极的深刻的影响。家庭核心化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经济和家庭地位,从而减轻或消除社会性别差异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魏国英.《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陆建华.《中国社会问题报告》.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3]罗萍.论21世纪中国家庭变迁大趋势.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
[4]钱鑫.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艾滋病问题.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5]胡亮.由传统到现代──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特点及原因分析.西北人口,2002.2
[6]刘茂松.论家庭功能及其变迁.湖南社会科学,2001.2
[7]郑晓瑛.《中国女性人口问题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8]徐若兰.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特征·走势.中国民政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人口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