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中国:激流“稳”进
2009-06-04唐振伟
唐振伟
它建构了一个全方位的多业务平台
风险管理和法律合规将是瑞银中国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在未来保持长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瑞银集团仍然身处全球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由于在美国次贷市场上的投资,瑞银集团受到次贷危机的巨大冲击。最新数据显示,瑞士银行去年全年亏损210亿瑞士法郎,为瑞士企业史上最大的亏损规模。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瑞银在中国的三大业务板块却都在稳步推进、蒸蒸日上,表现出一片“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态势。
全球业务损失惨重
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一接受《经理人》杂志采访时指出,作为一家全球性金融机构,瑞银集团全球业务主要是以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环球资产管理这三大业务板块来运作的,同时在瑞士本土也经营商业及零售银行业务。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瑞银集团的投行业务遭到重创,成为在本轮金融风暴中损失最惨重的欧洲银行。
但次贷危机爆发后,瑞银集团迅速做出反应,以令人咋舌的速度与规模大幅裁员、剥离不良资产、缩减资产规模、申请政府注资、转移业务重点,这些举措获得了外界的认可,有家知名财经杂志报道说,“瑞银集团是最早感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机构,也因而先占有些许优势。”
在去年10月份接受瑞士政府592亿美元的注资后,瑞银表示为了降低风险将会削减证券业务,用于完善财富管理,期望能在今年实现整体赢利。到目前为止,瑞银集团旗下的投资银行部门已经削减了6100个职位,并将进一步裁员5000~8000人。为了寻求缩减资产负债规模,瑞银集团又在,去年的最后一天将其所持中国银行33.78亿股H股全部抛售套现8.35亿美元,以改善其财务状况。
为了进一步降低金融风暴的影响,瑞银集团一方面在不断“瘦身”,缩减资产规模,剥离出600亿美元不良资产置入单独实体“坏账托收银行”,使资产负债表更加干净整洁;另一方面对业务重点进行调整,逐步将主要精力由投行业务向财富管理方面转移。瑞银去年第四季度在美国共雇佣了200多名经纪人,并以高额奖金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挖经纪人,以期为瑞银财富管理业务带来更多的管理资产。
中国业务稳步推进
按照瑞银集团在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瑞银要建构全方位多个业务平台,以期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捕获一些发展机会,同时保持战略上的灵活性,从而降低风险。
目前,瑞银集团在全球运营的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这三大业务板块在中国都已经开展起来,为了符合国内在监管政策方面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要求,瑞银建立了相应的业务平台,包括瑞银证券、瑞士银行北京分行和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
在瑞银中国的三大业务板块中,投资银行板块做得比较早,也比较大。根据投行研究机构Dealogic的研究数据,在2008年所有国内外投行当中,瑞银集团中国区的核心投行业务收入首屈一指,占市场份额的7.5%。在投行业务板块中,瑞银开展比较早的是IPO业务;IPO之后,瑞银进入了股权业务,股权业务中做得比较突出的是QFII。目前,瑞银是国内最大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OFII投资额度为10亿美元,目前正在申请增加5亿美元。在2008年资本市场不景气,IPO业务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债券业务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李一指出,2009年国内IPO市场仍将持续低迷。瑞银中国仍将着力发展债券业务,提高债券业务在投行业务板块中的比重。
财富管理主要是私人银行业务,本地的财富管理是在2007年才开始做起来的,还是一个崭新的业务,整个市场还有待成熟。比如,许多人对财富管理的产品与服务还比较陌生,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健全,理财产品还非常有限,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等等。
针对财富管理市场不成熟的现状,目前瑞银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开拓客户群,完善队伍建设,期待着这个市场成熟的时候可以抢占一个比较好的位置。虽然财富管理业务蓬勃发展需要有一个市场逐渐成熟的过程,但他们已经在为这一时刻的到来做积极的准备。
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平台之一就是国投瑞银。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于2005年6月合资成立,到去年9月,国投瑞银管理着七只开放式基金和一只创新基金,管理的共同基金总额达到人民币218.7亿元。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国投瑞银还期待在QDII和其他创新产品方面取得更大发展。
稳进的“法宝”
目前,瑞银中国的三大业务板块都获得了比较稳健的发展,这首先得益于瑞银中国建立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这使瑞银中国在市场变动中能够非常灵活地应对。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独特理念,也是瑞银中国业务稳进的重要法宝。瑞银中国的做法是,适时地把国际上的经验带进来,再结合中国的产品做一定的创新。“我们也有一些产品创新不是一种标准化的,它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银行、不同的企业、不同项目,做一些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创新。譬如你借了日元、澳元等,我们帮你安排一个风险对冲、风险掉期等,把汇率变动的风险规避掉。”李一说。
瑞银中国的迅速发展还与稳定的股东结构及在风险管理和法律合规方面的严格把控密不可分。以瑞银证券为例,这个刚刚成立的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股东结构很稳健、稳定,股东之间的关系也处理得很好,整个高层管理队伍也正在走向成熟。李一清楚地认识到,风险管理和法律合规将是瑞银中国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在未来保持长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另外,这两年来,瑞银中国在团队建设包括文化的融合、建章建制以及股东关系的磨合方面做出的努力也至关重要。以瑞银证券为例,不同文化背景的股东间的磨合,对它未来的发展仍是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