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粗缩病与除草剂药害的区分及防治

2009-06-03丰宗鹏韩宝琴

科学种养 2009年6期
关键词:感病飞虱药害

丰宗鹏 韩宝琴 赵 芳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带毒以持久方式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在我国各玉米主产区发生日益加重,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玉米田广泛使用的苗期除草剂主要是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异丙草胺等与阿特拉津的混配液及2,4-D丁酯,2甲4氯钠盐等。由于有些农民朋友的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在喷除草剂时盲目加大用药量,每年造成的药害屡见不鲜。

粗缩病和苗期过量除草剂药害在症状上相似,因此较难区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试验对比,找出了二者在症状及防治方法上的不同之处,现介绍如下,旨在指导大田生产。

一、粗缩病与过量除草剂药害症状区别

1. 相同点。两者都表现为玉米植株矮小,生长受到抑制,叶色浓绿,茎基变粗,雄穗难以抽出,轻者能结穗、穗小粒少,重者不结穗。

2. 不同点(见下表)。

二、粗缩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1. 发病原因。一是毒源丰富。近几年冬季气温偏高,灰飞虱越冬死亡率较低,积累了丰富的毒源。二是气候条件。春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对第一代灰飞虱的发生非常有利。三是麦套玉米播期较早。玉米播期偏早,小麦、玉米共生期多在7天以上,导致玉米最易感病期(5叶前)与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高峰(传毒高峰)相吻合,是粗缩病发生严重的直接原因。四是苗期病虫害防治不力。

2. 防治方法。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为害。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在病害常发地区,有重点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和严重程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

②选用抗、耐病品种。尽管目前主栽品种中缺乏抗病良种,但品种间抗性是有差异的,一般硬粒型比马齿型的单交种抗病。可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如农大108、登海11、天泰10号、郑单958、聊玉18等,压缩有478系、107系的杂交种如西玉3号、掖单13号、掖单2号等高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同时注意合理布局,避开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③适时晚播。由于玉米粗缩病由灰飞虱带毒传染,苗期至7叶期为粗缩病感病的敏感叶龄期,10叶期后为安全叶龄期。为此,建议广大农户要适时晚播,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这样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几率。以山东省为例,春播玉米应当提前到4月中旬以前播种,夏播玉米则应集中在5月底至6月上旬播种。

④种子药剂处理。选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用20%克百威·福种衣剂按种子量的2%进行拌种,可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飞虱为害,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

⑤药剂防治。用40.7%毒死蜱1500倍加10%吡虫啉1500倍混合(转下页)(接上页)液喷雾防治灰飞虱,效果较好;或在粗缩病发病初期,用含有三氮唑核苷或菇类蛋白多糖的病毒病药剂和杀虫杀菌剂加生长促进剂混合喷雾,能起到防病的作用。

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边、沟边杂草,精耕细作,减少初始毒源并破坏传毒昆虫的繁衍地。合理施肥浇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耐病害的能力。结合田间定苗,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株和毒源。

三、除草剂药害的预防及缓解方法

1. 严格用药浓度。即按照农药包装瓶上的说明严格对水量,防止随意加大用药量或提高浓度。

2. 操作规范。使用除草剂时一定要选择无风的天气进行,防止药液随风飘移产生药害;喷雾要全面,不重喷,不漏喷;操作时一定要定向喷雾,玉米四叶一心以后严禁全面喷雾灌心。喷雾器用后应及时用清水清洗2~3遍,然后用肥皂水或2%~3%碱水反复清洗数次,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 及时检查。玉米田打完除草剂后7~15天,应到地里检查1遍,看看除草效果及是否有药害发生。

4. 对已发生的药害及时进行缓解。用85%赤霉素原粉1克对水30~35千克加叶面肥喷雾,7天喷1次,连喷2次;施用化肥促使玉米迅速恢复生长。如药害严重,则应考虑补种或改种。

综上所述,玉米粗缩病重在预防,玉米苗期过量除草剂药害的避免重在规范操作。

(作者联系地址:丰宗鹏 山东省曲阜市农业局农技站 邮编:273100;韩宝琴 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办事处 邮编:262100;赵 芳 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政府 邮编:256209)

猜你喜欢

感病飞虱药害
直接多重TaqMan qPCR方法快速鉴定褐飞虱属3种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土壤pH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山核桃干腐病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马尾松松萎蔫病早期监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