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基质(稻壳)旱育秧技术
2009-06-03任建平隋文飞吴洋
任建平 隋文飞 吴 洋
水稻新基质旱育秧技术,克服了床土质量差,苗细苗弱,易发生病害、药害等缺点,增产效果显著,是水稻育秧中的一项突破性创新技术。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秧田地选择 要选无污染且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能建造大、中棚的地块做新基质育秧田。人工手插秧和机械插秧秧本田比例为1∶100,即每公顷本田约需秧田面积100平方米。
2. 苗床标准 采用大、中棚育苗。中棚育苗苗床宽5~6米,长30~40米,高1.5米;大棚育苗苗床宽6~8米,长40~60米,步行道宽30~40厘米。苗床底要整平、压实,以确保秧盘底部与床面接触好,不悬空,床边缘要修筑高出床面5厘米的畦埂。
3. 稻壳处理及铺放 将稻壳加水堆积存放半年以上,播种前用40~50毫米孔径筛片的粉碎机进行粉碎待用。每平方米苗床或6个机插秧盘可用新基质育苗营养剂150~200克,干稻壳4千克,加适量水混拌均匀。在摆好的秧盘上铺放基质,厚度2厘米,整体要平,用板压实或用笤帚拍实。播种前用喷壶或微喷灌浇透水,以确保苗出齐所需水分。
4.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择熟期适宜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能保证霜前安全成熟的优良品种。井灌区还应选择耐冷性品种,盐碱区应选择耐碱性品种。种子应达到种子分级标准2级以上,即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7%,含水量不高于15%。种子每三年更新1次。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每天翻动3~4次。要筛出草籽和杂质,以提高种子净度。要用比重为1∶1.3的盐水选种(可用鲜鸡蛋测定比重,鸡蛋在溶液中露出2分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秕谷后再用清水冲洗种子2次,并把选好的种子用25%施保克5000倍液或10%浸种灵5000倍液置于室温下浸种。种子与药液比为1.00∶1.25,浸种5~7天,每天搅拌1~2次,浸种积温为100℃左右,然后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催芽时要经常翻动,当芽长1~2毫米时,降温到15~20℃,并晒芽6天后方可播种。
5. 播种及覆盖 播种一般在4月10~20日,可比常规育苗提早5~7天。盘式育苗每盘播芽种100~125克。播后压种,将铺匀的种子用笤帚拍实。压实后,将发酵好的有机肥、稻壳、腐殖土按1∶1∶1的比例混拌均匀盖在种子上面,厚度0.3~0.5厘米。盖完种后用喷雾器浇透水,覆盖地膜,并用土等将地膜周围压实,防止水分蒸发,保证出全苗。
6. 苗床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出苗至1叶1心期,开始通风炼苗,棚温保持在28~30℃;秧苗1.5~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保持在25℃,严防高温烧苗和高湿秧苗徒长;秧苗2.5~3.0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在20℃;移栽前昼夜炼苗,不必扣棚,炼苗3天以上,如遇到低温冻害要及时扣棚保温。播种后至出苗前每两天检查1次,有漏干现象用喷雾器补水,以确保出齐苗对水分的需要。秧苗出齐见绿时,应及时揭地膜。出苗期至1.5叶期每两天补浇1次水;1.5叶期至初生根伸长后可3~5天浇1次水。秧苗2.5叶时如发现脱肥,可用硫酸铵1.5~2克/平方米加硫酸锌0.25克/平方米稀释100倍液实施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达到秧龄30天、叶龄3.5叶、株高14厘米、根数13~15条、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的壮苗标准时即可起秧。
(作者联系地址:黑龙江省宁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15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