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权力腐败的治理对策

2009-06-03肖俊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权力观

收稿日期:2009-03-15

作者简介:肖俊勇(1975—),男,湖北武汉人,武汉警官职业学院讲师,双硕士。

摘 要:权力腐败现象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加强廉政建设,从思想、体制、机制等多方面采取科学有效治理权力腐败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权力腐败;权力观;干部人事制度;权力制衡

中图分类号:D64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1-002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1.012本刊网址:www.hbxb.net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防止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权力腐败存在巨大的危害,已成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障碍。在政治上,腐败破坏国家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破坏政治稳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在经济上,腐败制造分配不公,刺激不正当竞争,引发经济利益的恶性冲突,最终必然造成经济局面的混乱以及整个社会健康的经济机体的毁损。在精神文化方面,腐败助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人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和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加强廉政建设,采取科学有效治理权力腐败现象的对策。

一、思想道德方面的对策

(一)要求权力主体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世界观、人生观中,世界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只有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才能克服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确立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关键是加强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把远大理想和眼前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观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为谁掌权和如何掌权的问题,也就是对权力性质的认识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权力的主人,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是受人民的委托和授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管理和使用某些具体权力。

因此,“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权力机关最高的政治宗旨,同时也是最高的道德原则。这就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在权力问题上必须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人民群众,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做到:首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其次,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努力拓展修养境界,在生与死、荣与辱、名与利、得与失的考验面前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切实把握好权力行使的公正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重视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建设

行为的腐败根源于思想道德的堕落。要解决腐败问题,就要从源头抓起,祛除权力主体思想上的病毒,治疗其道德上的缺失,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要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抓好勤政廉政建设。在廉政勤政建设的内容上,要弘扬优良的德政传统,唤醒权力主体的自律意识,培育廉洁自律的政治氛围。在廉政勤政建设的方式上,要靠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形成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新机制。一是形成道德抑制机制。通过道德褒誉与贬抑,发挥社会舆论所具有的道德压力功能,对一些反面典型进行揭露、批判和谴责,营造一种除邪扶正、褒善贬恶的舆论氛围;二是形成利益保障机制。要充分考虑并以制度保障具有奉献精神、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在现实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实际利益;三是形成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道德评价与奖惩机制。通过广泛地开展道德评价与奖惩活动,提高干部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在选人用人上,应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二、体制方面的对策

(一)改革和完善权力体制, 推进我国的政治现代化

权力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应在民主和科学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实践证明,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权力腐败的发生通常是反比关系。尽管民主政治做不到完全根除腐败,但确实可以起到减少腐败发生和控制腐败规模的作用。权力体制的科学化和权力应有适当分工制约、法治控制、排斥绝对权力、权责相符等,可以抑制和减少不正当用权现象的发生。要改革过分集权的弊端,必须强化集体领导制度,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民主决策程序。在实现权力结构科学化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政治民主,提高政治效率,大力推进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二)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用人腐败是危害极大的腐败,是滋生权力腐败现象的源头。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要严格按照要求,选好选准掌权人。一是建立以公开为基本前提的推荐机制。要从民主推荐和署名推荐制、考察预告制,到任前公示制等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开,使群众可以较大程度地参与对干部的选拔任用。二是要建立以民主为基本趋向的考察机制。健全选举制度,实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和民意测验制度,扩大干部群众对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国家权力机关在选举任命前,要行使调查权、了解权与考察权,客观地衡量拟任人员的素质。在行使选举任免权时,可创造气氛和条件,使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能自主地、独立地表达意志。三是建立以竞争为基本特征的选拔机制。要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贯彻到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去;对不称职的干部实行待岗制、转岗学习、离岗分流、改任非领导职务,实行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四是实施选人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对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条件、程序,导致选人用人严重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分清用人失察的推荐责任、考察责任、决策责任,针对不同情况予以追究。

(三)建立垂直领导的独立的司法体制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分别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们要“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这为司法体制改革指明了道路。当前,应当把建立垂直领导的司法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改变司法机关现行的隶属关系、人事任免和经费拨付形式,实现审判、检察机关脱离地方制约而独立运行,以司法的相对独立推动和保障司法公正,从源头上防止权力腐败的发生。

三、机制方面的对策

(一)完善权力制约机制

1.实行权力的分解和制衡。要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最基本的方法是将权力进行必要的分解,使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改变在一个班子内部,无论是党和政府部门,还是基层企事业单位,权力过分集中在“一把手”身上的状况,分工授其权,重要事项民主决策,彼此相互监督。比如在干部人事工作中,要实行提名、考察、决定、任命分离,以防止干部的提任一个人说了算,任人唯亲。总之,权力的分解和制衡是监督权力运用的基本法则,是遏制和消除权力腐败的必然选择。

2.实现权力运用的公开和程序化。权力的本质是公共的,主权在人民。所以公共权力的使用应该公开化,使之直接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公开本身就是一种制约,要求公开的政务、事务是公平的、合理的,否则一经公开就会受到批评和纠正。这无疑会对权力运用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制止权力的变相使用和遏制权力腐败。同时,权力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权力滥用所致。权力滥用往往是没有规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程序就是规则,是必须的逻辑过程。权力的运用由各个环节组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对权力的运用制定相应的程序,以保证权力的运用在相应的规则之内,以受到所经环节的制约和监督,保证其公正性、合理性。

3.提高权力运用的法制化程度。权力运用的法制化,是指依法行使权力或是行使权力要在法律监督之下。权力运用的法制化,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根本选择。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包括人大、政府以及司法机关等机关各类权力行使的法律法规,明确权力行使的程序、范围、责任,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行使权力的法律监督力度,加快建立健全有关权力监督的法律、法令,做到凡是违法行使权力的,务必依法追究。

(二)加强权力监督机制

1.强化人大监督职能。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之一。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一方面,党委要主动接受监督,并赋予人大更多、更大、更具体、更实在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程序和制度,以便于人民代表知政、参政、议政,保证人民代表真正能够选出自己满意的公务员,对腐败分子及时罢免并追究其责任,以此确保人大监督到位。

2.加强党内监督。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重大事项和重要干部任免都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决定。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领导班子决策要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和决策后的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规范化考核。把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关口前移,变以离任审计为主为以任期内审计为主。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包括推荐责任制、考察责任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党员有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的权力,凡属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应向党员公开,组织广大党员对其进行讨论,充分听取意见,集思广益,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首先,强化社会监督机制,特别是强化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的监督。此外,要在基层组织中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监督形式。其次,强化舆论监督机制。舆论监督是公民和媒体对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的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所作的公开批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我们从制度、体制和机制上加强建设,富有实效地实行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新政治要求,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已经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实行权力制约和监督正名,我们应当以此为指针,切实建立起对权力实行制约和监督的新机制,保证国家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促进我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王明贤,戴维新.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5]刘守芬,许道敏.制度反腐败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6]侯拖秀.坚决有效地惩治权力腐败[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1,(10).

[7]李红,李瑛.完善行政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12).

[8] 鲁宏.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猜你喜欢

权力观
毛泽东反对和克服干部特权问题的思想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领导干部权力观的“为民性”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