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范围界定状况考察

2009-06-02刘伟乾

现代语文 2009年3期
关键词:范围典型

摘 要:程度副词是副词家族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次类。本文对现代汉语程度副词范围界定现状进行梳理呈现,归纳成类。分析了所分各类的特点,试图从定义、界定标准、外在影响因素等方面考察程度副词范围界定不清的成因。

关键词:程度副词 界定标准 典型 范围

程度副词是作为副词下位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相当常用的次类提出来的,用以表示程度义。在汉语中,对程度的表达占第一位的还是程度副词,这是由汉语的总体特点决定的。汉语最根本的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1]大凡要说明性质、状态、数量等的程度时,就要用上程度副词。汉语的程度副词主要用来修饰性质形容词和一部分心理动词以及某些性状动词[2]。

程度副词作为一个词类的性质确定后,界定范围成了讨论热点之一。从具体的句法形式的角度上讲,程度主要是通过组合来表示的,早期对程度副词的认识是基于与形容词组合关系而提出来的,现在看来未免有点狭隘。事实上,就汉语来说,程度副词还可以和某些动词以及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甚至和某些名词组合。如果考虑到社会生活中语言的变异和发展,它既体现了封闭性、可列举性,又体现了开放性。因此,界定程度副词的范围十分困难,各家的看法差异也比较大。

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3](1961)中列举了10个程度副词:

很、极、太、最、更、比较、稍、略、多、多么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4](1982)中列举了17个常见的程度副词:

很、挺、怪、更、最、太、忒、好、真、较、比较、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不大

刘月华等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5](1983)中列举了25个表示程度的副词:

很、极、挺、怪、太、非常、格外、十分、极其、最、顶、更、比较、更加、相当、稍、稍微、稍稍、略、略微、多、多么、愈、越加、越发

李泉在《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6](2001)中归纳出了71个程度副词:

倍加、比较、不大、差不多、差一点、大、大为、多、顶、多么、多少、非常、分外、更、过于、格外,更加、过分、更为、够、过、好、好不、何等、何其、几乎、极大、极力、极度、极其、极为、较为、较、觉、绝、老、略、略略、略微、蛮、颇、颇为、稍、深为、甚、挺、忒、相当、尤、尤其、异常、尤为、有一点、愈、愈加、愈发、越发、越加、最、最为、甚为、十分、太、特、特别、微、微微、万分、稍稍、稍微、稍许

张谊生则在《现代汉语副词研究》[7](2000)中统计得出89个程度副词:

很、最、太、极、更、顶、挺、较、越、稍、略、甚、愈、颇、大、好、多、老、满、够、还、怪、特、几、至、透、慌、不胜、无比、大为、多么、非常、格外、分外、过于、过分、备加、好不、顶顶、何其、何等、极其、极度、极端、绝对、颇为、深为、甚为、十分、特别、万分、相当、异常、至为、最为、不大、不太、不很、不甚、略略、略微、略为、稍稍、稍许、稍微、稍为、微微、些微、有些、有点儿、大大、比较、较比、较为、更加、更其、更为、越发、越如、尤其、尤为、几乎、愈发、愈加、愈益、愈为、绝顶、绝伦、透顶

这是迄今为止各家列举程度副词最多的。

为了便于考察分析,笔者根据历年来学者们对现代汉语程度副词范围界定情况对其进行归类,得出下表:

(一)典型程度副词(52个)。这部分程度副词是程度副词的典型组成部分,对程度副词修饰其它词类的方式、作用、类别、及其特征等的研究大都以这类程度副词为对象。

(二)非典型程度副词(24个)。语言有自我完善、自补的能力。当社会发展缓慢或者相对稳定的时候,语言的变化也相对缓慢,不甚明显。当社会处于迅速发展之时,语言也一定要对这种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语言有自我完善的能力,程度副词亦是如此[8]。

1.文言型渐出类(12个)。文言色彩过重的一些程度副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退出语言交际。还有一些如“甚、何等、些微”等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率非常低,在口语中更是很少使用,有渐渐淡出程度副词的趋势。

2.方言型渐入类(4个)。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和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相比,无论是在语音和词形上,还是在用法与功能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但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汉语普通话中也吸纳了一些方言词,“溜”“恶”“贼”“忒”“蛮”“满”是程度副词中最有代表性的方言词,在界定程度副词的范围时,各家对方言程度副词的吸收限度与取舍标准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这将会成为汉语程度副词扩充的一个主要来源。

3.时代型不稳定类(8个)。近年来,社会生活的节奏在加快,人们求快、求大、求新的意识也在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不仅要说得准确,还要说得鲜明、生动、形象、文明、有新意。很多新词语不仅能表现词语意义上的细微差别,还追求词语色彩的多样性,因此,新程度副词“暴”“超”“巨”“奇”等就应运而生。因为这些词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大多是一些校园、网络流行语,虽然具有向普通话渗透的语言事实,但也有可能很快被遗忘,或者被新的流行语所替代。所以很难确定他们是否会进入常用汉语程度副词中来。

(三)不确定的程度类词(47个)。这类词情况比较复杂,有的程度义不明确,有的副词属性特征不明显,到底属不属于程度副词成为近年来各家争论的焦点。程度副词系统无论从组合能力还是内部成员上看,都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了,它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人们对程度的认识越来越细化,原有的程度副词系统以及组合规则不足以表达人们的认识,显得陈旧和过于狭窄。突破原有的模式,寻觅新颖方式,已经成为语言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程度副词组合能力的泛化和内部成员的扩容趋势,使之在鉴别标准上形成多样化的特点。对一些结构复杂的词语,如“不太”“好不”“不大”等,有的人认为是程度副词,有的人认为不是。“X为”结构构成的词语是不是程度副词也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将“颇为”“较为”“最为”“更为”“极为”“大为”等归入程度副词,而有的人则持反对意见。

考察上文中对程度副词范围界定不一情况的原因,不难发现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程度副词的不同定义。真正提出“程度副词”这一概念,并且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类的当推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文中单独列出了“程度修饰”类副词,并给予其独立的语法地位。作者解释说“描写状态的程度,往往由副词来承担”,“用来表示程度者,叫做程度副词”。在现有的程度副词的定义中,大多数人倾向于根据王力的论述从意义这一层面来界定程度副词,即表程度的副词叫做程度副词。单从意义这一层面来认识程度副词,难免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因此,各家对程度副词的认定才会不相一致。李泉从意义入手,尽量采取意义和形式(副词的修饰功能或分布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对程度副词进行定义:“程度副词是表示事物性质的程度,只修饰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或某些动宾结构”。虽然李泉给出的定义比较客观,但他对程度副词功能的认识还有不足的地方。而张谊生给现代汉语副词下的定义是:“副词是主要充当状语,一部分可以充当句首修饰语或补语,在特定条件下一部分还可以充当高层谓语或准定语的具有限制、描摹、评注、连接等功能的半开放类词”。确定汉语副词的基本原则是以句法功能为依据,以所表意义为基础。所以李泉把“差不多、差点儿、多少”等纳入程度副词,张谊生把它们排除在外。张谊生把“够、还、倍加、较比、透顶、稍为、更其”等纳入程度副词,李泉把它们排除在外。

(二)程度副词范围的界定标准不统一。从各家对程度副词的定义以及所列的程度副词当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把意义标准当作唯一的鉴定标准。但有人结合功能标准,即程度副词只能充当谓词性结构成分的修饰成分而不能充当被修饰成分,因为程度副词在句法结构中能充当结构成分,所以它能与其它虚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等)相区别。还有人认为语法里的程度副词是形容词量性特征的标记,必须具备修饰形容词的基本句法功能,因为程度性是三大语义范畴之一,是形容词典型的语义特征。如蔺磺、郭妹慧(2003)认为:“几乎、绝对、大大”虽然可以修饰形容词作状语,但并不表示程度;“绝伦”虽表示程度,但不能作状语;“微微、几”虽然作状语,但不能修饰形容词。将“几、殊、几乎、绝对、微微、大大、绝顶、绝伦”等词逐出程度副词之列。另外夏齐富(1996)将“起码、真”归入程度副词,而李泉、张谊生、蔺璜等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三)方言因素、文言因素、时代因素的影响。可以看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较早的学者如丁声树、朱德熙、刘月华等人对程度副词的介绍还只是作为汉语语法的一个方面泛泛而谈。而其后的李泉、张谊生则是将程度副词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研究的层面有所深化,罗列出来的程度副词也更加全面。各家论著所列举的程度副词中,“很、最、更、太、极、比较、稍微”等使用频率极高的这些词自然不存在究竟属不属于程度副词的问题。但是,带有文言色彩、方言色彩或时代色彩的程度副词,各家在取舍上就带有很大的不同。如“些微”“益发”“稍许”“忒”“好生”“蛮”“满”等词语,有的收录,有的没有收录。再如朱德熙提到的程度副词“怪”“忒”,周小兵在其分类中只收入“怪”,张谊生则两个都没有收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词,“暴、超、狂、恶、怒、巨、粉、奇”等,周娟(2006)把这类副词称之为“暴”类程度副词,但许多学者并未将其纳入程度副词的行列。

由此可见,程度副词与其他词类、其他结构,如形容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和其他一些词语等还存在交叉纠葛的现象,以上问题还没能解决,明确清晰地确定程度副词的范围将仍然是个难题。当然,这与其它副词的研究程度不深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允许分类时出现中间地带,这是语言不断发展的标志。划定程度副词的范围时,应考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度,从文言和非文言,口语和非口语,方言与普通话,成词语素与非成词语素等不同方面对现代汉语程度副词范围进行界定。我们期待能在进一步明确程度副词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合适的归类标准和依据来廓清程度副词的范围。

注 释:

[1]邵敬敏:《论汉语语法的语义双向选择性原则》,《中国语言学报》,1997年。

[2](序)陈群:《近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巴蜀书社,2006年。

[3]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80-181页。

[4]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96-197页。

[5]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年,第135页。

[6]李泉:《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72-173页。

[7]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22页。

[8]吴立红:《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组合研究》,暨南大学博士生博士论文,2006年,第24页。

参考文献:

[1]杨树达.高等国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6]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

[7]张谊生.程度副词充当补语的多维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0,(2).

[8]夏齐富.程度副词再分类试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9]张亚军.程度副词与比较结构[J].扬州大学学报,2003,(2).

[10]周小兵.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中国语文,1995,(2).

[11]肖奚强.相对程度副词句法语义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12]张桂宾.相对程度副词与绝对程度副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13]张舸.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J].思想战线,2008,(1).

[14]蔺璜,郭姝慧.程度副词的特点范围与分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15]周娟.“暴”类新流行程度副词的多维考察[J].修辞学习,2006,(6).

(刘伟乾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汉语教育学院 830054;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200062)

猜你喜欢

范围典型
高考统计典型题的解题策略
《圆》典型易错题
典型词句用法精讲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公安机关刑事侦查行为与治安行政行为的界定
关于小学朗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研究
翻译条件与翻译标准之间的关系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