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的得失

2009-06-02杨益斌

现代语文 2009年3期
关键词:大纲词典现代汉语

摘 要:文章从编制理念和具体操作两个方面总结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的主要成绩,并从“从严处理”未能贯彻到底、“必读轻声词”不一定“必读轻声”、轻声词语排序“言行不一”等三个方面论述其主要失误。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轻声 规范 得失

轻声是普通话语音中的一种重要的音变现象。国家一直没有出台轻声词的规范标准。人们学习轻声,书面上的凭借主要是《国语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以及《普通话轻声词汇编》和《普通话轻声词儿化词汇编》等专业书籍。由于各自规定的原则不同,上述辞典、书籍所标注的轻声词宽窄不一。正因为普通话轻声缺乏明确、必要的规范,无论是一般的普通话学习者还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都感到轻声词语难以把握。

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指导用书《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一书专门编制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以下简称“《必读轻声词语表》”),较好地解决了国家轻声词规范标准出台之前,轻声词语学习、测试莫衷一是的问题。当然,《必读轻声词语表》也还存在一些失误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拟简论《必读轻声词语表》之得失。

一、主要成绩

与1994年出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一书相比,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精心编制的《必读轻声词语表》取得了多方面显著成绩。

(一)理念层面: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于推普的理念

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编制者从内容的表述到形式的安排,都“更多地考虑为应试人服务,为测试员服务,为推普服务”[1]。《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一书将轻声词语包含在《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的“表一”和“表二”中。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不仅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的“表一”和“表二”中排列全部轻声词语,还从中抽辑而成《必读轻声词语表》作为附表。这既“可为应试人备考提供便利,同时也可方便题库设计”[2]。在轻声词语的规范方面也从严处理,遵循学理和语感对必读轻声词语进行了整理,使之由《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一书中的约1300个,减少和调整到545个,为人们学习普通话轻声减轻了负担,降低了难度,从而更有利于推广普通话。

(二)操作层面:贯彻重视学理、重视规范的思想

要编制一份科学、精当的《必读轻声词语表》并非易事。1994年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一书《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的编制,多少存在简单的“拿来主义”倾向。一是“表一”“表二”来源不同。“表一”是在国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水平考试(HSK)而编制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基础上稍作删选制定的。“表二”是以《现代汉语词典》(不含增补本)为基础,删除方言词语和文言词语以及罕见常用的词语编制而成的。“表一”“表二”存在明显的不协调。二是“表二”人工干预主观性较强,未能充分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成果。[3]这些问题同样也反映在对轻声词语的处理中。《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收录了约1300个轻声词语,有的词频不高,通用度较差,有的为方言词语或带明显地域色彩,有的不适于测试,有的重复收录,等等,留下了学理不足、规范不够的缺憾。

《必读轻声词语表》在编制过程中,无疑充分汲取了《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编制的经验教训,较好地贯穿了重学理重规范的思想。主要体现如下:

1.语料选择:遵循四大原则

选择《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所需语料时,遵循了“词频原则、通用性原则、‘适测性原则、‘避重原则”[4]。具体到《必读轻声词语表》,也得到了较好体现。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主要参照的《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修订第三版)共收轻声词语2750个。[5]根据词频原则和通用性原则,原来大量收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一书的轻声词由于是方言词语或词频不高的非基本语汇,这次就没有进入《必读轻声词语表》。某些助词如“的、了、们、啊、呢、吗、吧、哩(还是方言词)”单念很困难,根据适测性原则,就没有收入《必读轻声词语表》。[6]根据“避重”原则,收录了“意思”这个核心词,由它派生出来的“没意思”、“有意思”就不再录入《必读轻声词语表》。

2.编制处理:学理规范并重

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用普通话词语表》充分利用了语料库语言学的成果。它选用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汉语语料库之一——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作为基础语料,将已完成输入和校对工作的2000万字熟料中的词语按降频顺序排列,截取词频在前30000的词语,构成“基础词表”。与目前权威的规范性辞书《现代汉语词典》做“交集”,形成“备选词表”。再对“备选词表”进行人工干预,根据通用性原则、适测性原则、避重原则作删汰形成“草表”;并根据规范性原则要求,对《词表》进行语音、词(字)形和结构处理。[7]这样,既有较充足的学理根据,又突出了规范性。具体到《必读轻声词语表》,也得到了较好反映。

对“备选词表”进行人工干预,删去了“某些有重叠音节的词语”,如“跌跌撞撞”等,而对“妈妈、哥哥、奶奶”等高频词予以酌收。删去“罢了”等助词,删去如“路上”这些“见词明义”同时结构分解后又分别收入《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的词语。这些都符合通用性原则、适测性原则和避重原则的精神。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把表方位的“里、边、面”和表趋向的“来、去”统一处理为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音节,避免了《现代汉语词典》“这里”重读、“那里”必轻及“东边、西边、南边”必轻,“北边”重读的尴尬。因而没有纳入《必读轻声词语表》。这样的处理既有学理根据,也符合语感,达到了减少和调整轻声词的目的。[8]

总之,《必读轻声词语表》的成功编制并用于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为今后规范和整理轻声词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利于普通话规范化和推普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主要失误

《必读轻声词语表》显然“不同于一般用于训练和测验的词表,在全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9]。该词表虽然不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发布的正式规范性标准,但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不断深入,这一词表事实上已经上升为国家标准,已经并必将对全国推普和整个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尽管研制者对包括《必读轻声词语表》在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作为重中之重的内容加以对待”[10],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失误在所难免。下面不揣谫陋,试述之。

(一)“从严处理”未能贯彻到底

编制者就“编制处理的规范性原则”提出了“轻声、儿化词语从严处理”的细则性实施要求。[11]这虽然贯彻较好,但仍然未能一以贯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该“避重”的,没有“避重”。“不在乎”与“在乎”,“老太太”与“太太”,“胡萝卜”与“萝卜”三组轻声词,前者均是后者派生出来的,按“避重”原则,宜只取后者这类核心词。另外,《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同时收录“怎么”和“怎么样”两个轻声词,而没有同时将它们纳入《必读轻声词语表》。根据该表“说明”,理应收录,不知何故没有收入。根据“避重”原则,理应删去“怎么样”而只取“怎么”,即《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应该像《必读轻声词语表》所列一样只取“怎么”。

2.该删的方言轻声词没有删。“眨巴”和“镇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十分明确标注为“〈方〉”,根据通用性原则,理应删去。

3.该录的,没有录入。《必读轻声词语表》漏录了一个必读轻声词“晌午”。该词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二”中注音为“shǎnɡwu”,与《现代汉语词典》所注为必读轻声词是一致的。

4.有异读的,处理不规范。“指甲”“指头”和“主意”三个轻声词,《必读轻声词语表》均以括号加注的方式增加了一个北方口语中常见的读音。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指”已统读为“zhǐ”。另,《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的“表二”又将“指头”注音为“zhǐ·tou(zhí·tou)”,这种标注方法显然有误。既不同于该表“必读轻声音节,注音不标调号”的规则,也不同于“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音节,注音上标调号,注音前再加圆点提示”的规则;反倒与《现代汉语词典》“条目中的轻声字,注音不标调号,但在注音前加圆点”的规则相同。

另外,“嘱咐”和“泥鳅”两个词是以“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两可轻声词面貌收入《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的,“哆嗦”则既不见于《必读轻声词语表》,也不见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但它们却都以必读轻声词的形式出现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普通话语音分析”中“轻声”部分的例词里。

(二)“必读轻声词”,不一定“必读轻声”

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是按照一定原则、程序编制而成的,并没有完全覆盖普通话全部词语。121对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轻声与非轻声词[12],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中成对出现的只有“本事”“大方”“大爷”“地道”“地方”“东西”“精神”“人家”“生意”“实在”“世故”“兄弟”“自在”等13对;另有“琢磨”情况比较特殊:首字在轻声词里与非轻声词里声母不同。离开具体语境,这14对具有辨义功能的词语,很难讲“必读轻声”。测试对象在测试第二项即“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时,无论读轻声还是读非轻声,只要声韵调准确自然,无疑都是正确的,不存在“必读”、不“必读”轻声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测试对象在做测试第二项时,见“大夫”而读为“dàfū”,遇“对头”而读为“ duìtóu”,测试员也只能判其正确。虽然它们均是以所谓“必读轻声词语”面貌出现在《必读轻声词语表》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里,但其读音并不具有必然的唯一性和排他性,它们的另一个规范合理的读音仍然同时存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至少仍有100多对类似的具有区别词义作用的轻声词与非轻声词。

还有一种含多音字的轻声词,如“卷子”,在《必读轻声词语表》里只有“juànzi”一个读音,实际上无论口语里还是《现代汉语词典》中,都还有“juǎnzi”的读法,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类似的还有“片子”(piānzi)和“片子”(piànzi)。

要解决这类问题,可采取如下办法:一是在具有辨义功能的轻声词上加注“*”之类的特殊符号,像宋欣桥先生在《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中的“常用轻声词的发音训练”一样,特别说明:“加*的轻声词,普通话中读轻声或不轻声有意义上的差别。”二是对含多音字的轻声词,如果只选其中一种读音,则加注“*”并补注另一种读音。这种提示、注释虽然略显烦琐,但对增强《必读轻声词语表》的规范性和学理性应当不无裨益。

(三)轻声词语排序“言行不一”

《必读轻声词语表》“说明”明确规定:“本表……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令人不解的是,从第1个词条到最后的第545个词条,排序相当混乱。仔细检查,原来是先按词条首字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音字再按笔画排列,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首字相同的,再按词条次字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如此表述,庶几可以“言行一致”矣。另外,《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说明”中“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也有同样的问题,也宜用同样的办法修正。

普通话轻声词的整理和规范是相当复杂的工作,需长期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读轻声词语表》的问世,得大于失,瑕不掩瑜。仅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促进轻声词的进一步规范。

注 释:

[1]姚喜双.《大纲》修订和《纲要》研制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2][3][4][6][7][8][9][10][11]言实.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的编制[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5]赵新,马贝加.试论普通话的轻声词[J].语文研究,2005,(2).

[12]李莎.从形成角度看普通话轻声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1).

参考文献:

[1]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宋欣桥.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姚喜双.《大纲》修订和《纲要》研制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6]言实.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的编制[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7]赵新,马贝加.试论普通话的轻声词[J].语文研究,2005,(2).

[8]李莎.从形成角度看普通话轻声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1).

(杨益斌 益阳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413000)

猜你喜欢

大纲词典现代汉语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词典使用与英语学习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函数及图象”错解词典
应试良方
漫画词典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