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间接融资的困惑
2009-06-02盛英豪
盛英豪
【摘 要】小企业作为市场的积极参与者,却常常得不到市场的积极回应和支持,面临融资乏力的尴尬。本文从当前经济形势出发,分析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融资现状,探讨小型企业间接融资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小型企业 间接融资 现实紧迫性
江龙控股债务危机已经平息许久,但危机背后牵扯的错综复杂的融资担保问题却值得深省。为什么这些企业会有如此复杂的担保关系?答案是很清楚的,没有担保无法从银行借到钱。对于小型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闭塞,银行融资的门槛又是相当高的,因此小型企业的融资早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困惑。
一、严酷的现实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存在即是合理——小企业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上缴税收的48%,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80%在中小企业再就业,同时我国60%以上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数字背后的严酷现实却是,目前对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与其实际的社会及市场角色是完全不相称的,融资难是个普遍现象。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要考量供应的问题,更不能忽略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增长。对于小企业而言,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融资需求却无法通过社会或市场渠道得到充分满足,制约企业发展,而小企业不发展,就更加得不到市场认同,银行就更不愿意贷款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充裕的社会资金源源不断流向大中型企业,而小企业却融资无门,归根到底,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财富向大中型企业集中,小企业分享不到一点经济发展的成果。不管从社会公平角度抑或是市场经济原则出发,这都是不合理的。这样的恶性循环对于小企业这样一个比较活跃的经济主体来说,是很大的瓶颈制约。在目前世界金融海啸的冲击下,这种严酷的现实无疑是雪上加霜,无限挤压了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二、当前形势下小型企业融资的紧迫性
如果说,在前些年经济较热的时期,缺乏融资渠道的小企业面临的只是扩张乏力的苦恼,而当前,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小企业的处境将更加尴尬和困难。
1.扩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一方面是世界经济不景气造成外需下降,对于许多长期依赖出口的小企业而言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先前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已经将那些本就脆弱的小企业推向了生死边缘,现在持续的出口订单流失就可能直接将小企业推入绝境。另一方面,由于受金融危机的边缘影响,市场信心不振也将是一个引起小企业生存危机的导火索。信心不足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规模及其他投资行为。同样,其他的融资渠道(诸如信用合作社,民间信贷,及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等)也一样受信心不足的影响而受阻。所以说,危机带来的这两方面的现实后果是使小企业融资需求与社会融资供给的矛盾更加尖锐。
2.农村土地政策调整带来的后续影响。放开农村土地政策,允许土地流转后,农村地区小型信贷的需求的将进一步增加。土地流转可能带动农村地区规模经营的发展,但不管以何种形式,在市场化趋势下,除了政府政策性支持外,更大部分可能通过市场融资途径得到解决。农村地区的小型经济体也同样面临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进一步拓展农村地区的小型融资渠道,势在必行。从另外角度说,这也是一个不得不做的举措,因为从长远来说农村这个市场对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农村的小型融资机制将为此注入活力。
3.对于银行这个融资渠道来说,面临大中型企业脱媒的挑战。随着我国金融架构的不断完善,非信贷类融资手段将逐渐成为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这种脱媒趋势将成为银行面临的不可忽视的挑战,因为我国银行业目前还主要以存贷利差为利润支撑点。因此,这一形势是不是应该让银行考虑把目光转向那些数量庞大并且需求旺盛的小企业和农村的新型经济体呢?小型信贷业务是否应该成为未来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种形势下,如果银行还忽视小型企业信贷融资发展的话,就不合时宜了。
三、矛盾和主要问题
我虽然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小型融资的发展迫在眉睫,但从理性的角度说,这种紧迫性确实没法很快得到缓解,小型融资的发展在目前情况下确实比较困难。
首先,小企业自身并不具备小型融资要求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
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脆弱性,抗风险能力差,同时又缺乏一整套合格的风险控制手段,加上经营的不确定性,就有了较高的违约率(全国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为22.1%,企业贷款的违约率(PD)为2.52%,是一般企业的 1.52倍)。但风险控制机制对于这样的小企业而言,又岂会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此外,由于小企业多是家庭式或家族式的经营模式,管理水平和风险意识能否提高有效提升,都存在疑问。
无法有效的改变小企业管理水平滞后,风险意识薄弱的现状,即使短期内大力扶持小型融资机构和银行参与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也治标不治本,最后可能造成对融资方和投资方都不利的结果。
其次,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承担风险能力有限,除了惧怕小企业的高风险外,主要还在于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不够,无法适应风险稍高的信贷业务。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目前小型融资问题,这是其自身发展的问题。金融创新对于金融机构的业务灵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金融创新需要人才,更需要好的体制。牵涉到体制的问题就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因为这是金融系统内部自我完善的过程,牵一发动全身,决策与执行的过程将是逐步的。
此外,政府本身出于金融秩序的考虑,对于放开金融市场,对于小型融资机构以及民间融资行为的态度都有所保留。我想,未来有效推进小型融资的开展,没有政府的充分认可与大力支持是绝对不行的。但政策的出台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因此,如何解决小型企业融资的困境,还是要对症下药,企业——政府——银行——市场四方协调,而关键就是“创新”——企业需要企业管理和融资方式上的创新,银行需要风险管理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政府需要体制上和金融环境上的创新,市场需要推进包括直接融资在内的各种融资形式的突破和创新。很显然,这会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努力的目标,是需要耐性的。但只要方向正确,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尴尬不会永久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敏华,袁迎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1).
[2]梅小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惑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6,(20).
[3]杨泽云,杨宜.浅析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J].经济丛刊,2009,(1).
[4]姚俊平.中小企业的作用与现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6).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